
本期我们聊聊触摸。
无论是消费类电子还是专业视听领域,“触摸”是绕不开的话题。
十数年前,我们把“触摸”、“触控”挂在嘴边,那正是当时的“网红”词汇,那时候最初几代iPad面市,横扫大众市场的同时,也给专业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回过头来看,Pad的出现不但很快终结了动辄几万元的中控屏时代,也将触控的概念普及到了视听产品和应用场景的方方面面。
视频方面自不待言,会议、教育领域交互式平板大行其道,有不少公司脱颖而出,哪怕是现在,交互平板领域依然是众多公司角力的焦点,且不乏一些巨头入场。控制室成百上千方的大屏幕能触摸嘛?别急,一定会有一块对应的小屏能够轻松进行操控。多屏互动、协作、远程控制的概念也由此盛行。商业、娱乐、文旅、展览展示应用中,各种尺寸、形状,不同安装面大屏的触控互动,也蔚然成风。大屏幕如此,投影机自然不在话下,依靠红外摄像头捕捉用户在投射平面上的信息,从而实现触控效果,交互式投影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且在安装便捷性、安全性和节约成本等方面尚有明显优势。
音频跟触摸绝缘?当然不!众多的专业麦克风产品也可以采用最前沿的无线技术连接到触控屏幕进行操作,耳机、音箱也同样如此;市场上还不乏以iPad进行全操控或辅助操作的调音台供选择;也有大量的KTV早早就推出了基于iOS和Andriod平台开发的无线点歌系统,体验简直不要太好。
时至今天,我们似乎已经不太刻意去谈到“触控”的概念了,如果不是本期我们有关于“触摸屏发展回顾”方面的话题文章,我们大概也很难想起来单独聊关于触控的话题。是的,在有显示屏的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使用习惯的培养,已经变得如此理所当然。
专业视听行业发展到现在,我们早已不拘泥于单一的技术手段或操作形式,更不用说忠诚于品牌。在这百舸争流、万物竞发的时代,企业也难单一靠技术门槛、产品品质或品牌积淀取胜了,市场需求、行业大势、商业模式、管理理念、市场推广力度同样不可或缺。

今天我们聊触摸,简单来看是交互、协作的问题,但终究是要回归到用户体验上来的。无论是电容式触控还是电阻式,是单点式还是多点式,是高灵敏度、高精细度,是大牌小牌,如果不能深度考虑用户使用场景,深入到他们的工作流程中,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那么就很难称之为一款好的有生命力的产品。市场上可立享一类的产品,没有触摸功能,也一样提升了开会的体验。巴可把可立享推向了市场,而后众多企业跟进,“一键上墙”的软硬件风行,俨然已经形成一个单独的应用形态,这就是体验,这就是有生命的。
产品能够传达至用户,一定是靠渠道和推广;能留住客户,就要靠产品力。这包括了产品品类、市场定位、品牌、质量、安全、稳定、操作友好等诸多方面。在现在AI、5G、云、物联概念火热的局面下,触控、声控、体感早已无人谈起,意识流、元宇宙正在搅动风云。
我们的工作、生活、购物、写作、阅读、社交等都在发生变化,但终归,我们享受当下,珍惜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