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0年9月“长江云”云平台实现了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60》、《帮女郎在行动》每天近90分钟的二挡新闻直播栏目整体迁移和全流程高清信号的上线直播,到现在已安全稳定运行一年的时间。通过新闻直播节目在云网络平台的使用,我们分析了云平台新闻制作直播网络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了许多的网络运用和管理的经验,在这里供大家进行分享。
【关键词】长江云 虚拟化 云平台新闻直播 媒体融合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5G高速移动网络、网络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兴融媒体应用的不断深入,使得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替代传统电视成为新的媒体渠道和终端,今日头条、微信、抖音等社交网络媒体应用形成新的媒体传播巨头,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冲击与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为了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湖北广电从2016年开始为此精心打造了“长江云”云网络平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实现全媒体融合,湖北广电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创新,“长江云”云网络平台已拥有了强大节目制作实力和信息融合能力,原有的新闻节目制作网络已全面迁移到新的云网络中,并依托“长江云” 云网络平台强大的信息发布、媒体融合传播能力,将湖北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建成了拥有较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网络。

为了实现传统媒体网络制作向媒体融合方式发展,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平台构建了自建私有云、媒体专属云和公有云相结合的整体构架。自主建设了自己的“长江云”私有云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针对媒体业务的特点,打造中央厨房式的云资源中心。私有云平台致力于整合台内现有的资源,以新的云计算架构替代原有的全台网,提升内容融合管理和节目生产能力,满足面向融合媒体的业务转型的需求。媒体专属云的基础设施建立在公有云上,部署面向媒体运营的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作为台内业务与互联网连接的渠道,实现靠近互联网的业务,同时联合相关媒体机构,实现内容的运营。
“长江云”云网络平台在2018年底完成第一期的建设后,已初步实现了网络新媒体的编辑、制作和发布,同时借助云平台强大的资源管理、服务能力和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在2019年湖北电视台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制作网络也开始向云平台支持下的网络制作系统进行迁移和转换。特别是2020年初武汉“新冠”疫情期间,充分利用了“长江云”云网络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制作了大量的新闻节目,解决了当时突发新闻节目制作量大,节目编辑、发布的方式要求高和节目时效性要求强的难题。通过1年多的功能开发、测试和系统准备,在2020年9月实现了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60”“帮女郎”每天近90分钟的二挡新闻直播栏目整体迁移和全流程高清信号的上线直播。到现在已安全稳定运行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利用云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提升了原有新闻节目的运行效率,云平台也让节目制作方式同步发生了改变,节目内容的制作、发布和节目信号传送、播出初步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共享、标准化服务和融合发展的规划建设目标。目前、除了初期上线的二挡新闻直播栏目,其他频道的新闻栏目也已融入到“长江云”云网络平台节目制作系统中,每天新闻节目的制作和直播量将逐步提升到3个小时。计划在2021年底实现全台新闻节目的上线运行,我们正在总结相关经验积极推进下一步的发展,将更多的传统媒体制作网络纳入到 “长江云”云网络平台中来,为2022年湖北广电新基地的建设和初步运营做好准备。当然,通过新闻直播节目在云网络平台的使用,我们也总结了许多的网络运用和管理的经验,也发现了这种网络运用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这里供大家进行分享。
二.云平台新闻制作直播网络的优势
1.系统资源利用的便利和节目信息分享的便利
云网络平台新闻制作网络与传统新闻制作网络在网络结构上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网络的平面化上。虽然云网络进行了三层构架的服务,但在应用服务和物理网络上它是单层和平面化的,所有的制作网络应用都在(SaaS)层,由(PaaS)层提供支撑,脱离了以往全台网结构下新闻制作网络之间物理网络的层级化和管理的条块化,避免了网络信息资源在网络间共享时需要进行转换和传输的弊端,极大地方便了信息资源的发布和共享。在云网络平台制作网络中,由于实行统一的用户登录和认证,编辑人员在登录后所能检索和使用的信息不再局限在单一新闻制作网络中,云平台中所有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可控直观的呈现在所有用户面前,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编辑后的信息也可实时发布到整个云平台网络中,方便其他用户使用或供业务流程的调用。实现了新闻素材的统一管理使用,编辑工作的全流程监管和成品节目的统一发布。

由于云网络平台新闻制作网络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利用和分享方式,目前我们所有新闻素材的采集和上载都可以利用云平台的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和发布。从素材初始上载就可以完成对它进行初级编目、加工和使用方式、保密级别的设定,让进入网络的素材具备良好的可管理、追述性,真正实现了新闻素材的全网可见、可检索。通过云平台上载的新闻素材或者编辑完成的条目不再仅仅为单一栏目使用,而是全平台都可以进行检索利用,让新闻素材的多节目使用、多种方式编辑和多渠道发布有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2.资源利用方式和设备资源管理灵活
云服务、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是云网络中使用的核心技术,在(Iaas)层中将传统网络中的服务器、核心存储等资源利用这些技术进行资源池化。这样在制作网络的管理和使用时不再基于物理设备,网络的资源使用可根据需求灵活方便的配置,站点的规模也可以灵活调整。例如在网络使用的初期先分配小规模的资源进行了系统测试,在培训使用阶段配置了大量轻量化和较低配置的虚拟机进行人员培训使用和业务熟悉反馈,最后根据使用情况定制相关的设备性能和网络资源,在使用中还可根据编辑需求,快速灵活的增减虚拟资源的配置要求和数量,合理的满足应用需求。另外、网络资源的虚拟化让编辑站点资源脱离了实体机,站点布设也更加灵活,以前站点的性能提升和配置调整都需要对站点进行调整甚至更换,而现在只需要在后台进行分配即可,这些在传统的制作网络中都是很难实现的。
云平台(SaaS)层的引入让软件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平台,(PaaS)层提供开放式的系统支撑。这种开放式、标准化的网络环境给系统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以前的编辑管理应用软件在平台中转变成了标准化的应用工具,在“长江云”平台编辑制作网络中工具化的编辑软件被集成在一起,使用时编辑记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软件的特点自行选择,例如,以往编辑站点上所能集成的应用软件相对固定和单一,不同编辑习惯和需求的人员需要分别在不同的站点甚至是机房去使用,而现在他们只需要在平台服务中选择相应的应用工具即可(如图在云平台任意站点上可自行选择自己熟悉的编辑系统使用),不再需要在不同的系统和站点间进行选择。应用的布设也更为方便,只要云平台覆盖到的区域理论上都可以提供软件应用的支持,不再局限于编辑站点和机房里,这给远程应用和办公环境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传统媒体的业务开展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3.业务开展方式多样
在云平台下编辑系统的标准化工具应用还让传统的制作系统有了更灵活多样的应用方式。以往的新闻制作播出都局限于机房和单一的制作网络中,现在基于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新闻节目的制作更加灵活,应用空间和范围大大扩展。在现在的集中制作区域中编辑记者可以根据新闻条目的的制作需求或自己的制作喜好灵活的选择制作工具,如一般的条目式新闻采用天鹰系统完成日常制作,对系列专题新闻则可以选择利用大洋等其他编辑工具进行更细致化的编辑。最终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播报完成内容的播出。同时虚拟设备的广泛使用让编辑工具的服务范围扩展到了桌面,编辑记者可以使用办公电脑链接虚拟机享受不亚于高端实体机的操作体验,在办公区就能完成新闻制作中的大部分工作,大大提升了新闻制作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4.媒体融合多渠道分发更方便
目前的新闻制作媒体融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条目新媒体的发布基本已融入到现有的节目制作体系中。新媒体的技术制作要求如:画幅、码率、分辨率等与传统制作系统不尽相同,发布内容上也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需要有相应的内容补充和编辑需求。利用云平台标准化的应用工具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制作系统中很方便的集成部署适合新媒体制作的软件系统,同时素材内容的统一管理和内容共享也能很好的支持相应内容的编辑要求。现在我们已逐步的开始在原有制作系统中集成新媒体制作流程,通过云平台共享内容库素材和传统编辑网络的编辑资源完成新媒体内容的编辑和推送。
三.云平台节目制作网络使用的不足
云网络平台制作网络在使用中除了体现出它的灵活、方便和功能强大等优势外,在使用中也有它的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管理使用中注意。
1.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在提高。
云网络平台制作系统功能和使用上更加灵活方便,技术能力上也更强,但同样对使用和技术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编辑记者在使用编辑网络时由于相对功能单一,流程固定(制作网络一般是专门的新闻制作网或包装制作网)使用和培训相对简单,而云网络平台制作系统中各类编辑系统被定义成工具供编辑自行选择,选择多样的同时功能、流程的多样性也在增加,再加上信息共享的多样性,处理结果和发布手段的多重性,对编辑而言使用的复杂程度在增加,培训和熟练难度在增长,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培训来缓解使用上的压力。同样的对技术管理人员而言,对他们的技术能力要求更高。云网络系统整体构架和使用流程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网络系统,以往在系统管理时对应的实体站点或服务器,更多地变成了虚拟系统,在处理技术问题时以往的工作经验不再有用,技术人员需要更多的了解后台系统的运作方式才能判断故障点。
2.对系统安全级别和调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网络平台将资源集成化和池化,应用服务工具化,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但同时也造成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往各个专门的编辑系统通过云平台集成到一起,网络站点会达到几百台,存储资源会达到PB级别,无形中对系统的安全级别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很难想象在云平台系统中出现网络故障或存储瓶颈时会对整个业务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此外、云系统目前还处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当中,网络系统面临不断地升级和变更,调试环境的建立和测试是否全面性对系统的安全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长江云”平台在技术升级过程中就出现过类似问题,以往认为很全面的系统测试,在升级后由于应用规模的成倍提高,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会对系统业务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云网络平台的安全管理要求更高,系统安全的技术准备和应用要更加充分,除了以往的安全技术投入外,还要更多地考虑云系统技术上的安全保障问题。
3.系统的监控和维护要求更高,传统的管理维护手段需要改变
网络系统使用的安全与否与日常的运行维护有着密切的关系。云网络平台网络规模的扩大,技术复杂程度的加深,以往靠一个部门或团队来维护将不太现实。“长江云”系统就分成了相关的专业资源维护、系统应用维护等几部分。但这也对维护团队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否全面和及时产生障碍,“长江云”系统在运行的这几年中就出现过,后台资源系统出现小问题没有及时通报和沟通,造成平台业务系统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故障规模在短时间内无限放大,最终瘫痪部分业务系统的问题。所以,在进行云网络平台的运行维护时,传统的设备巡查、流程监控等运维管理手段和方式都要改变,更多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智能的监控方式对整个系统进行巡视,在平台系统内要充分考虑检测系统的建立,出现问题隐患及时报警处理。同时各个运维团队间要有完善的通报和互访机制,出现问题及时沟通避免问题的不断扩大。
四.结束语
在这里我们只是和大家交流和分析了云网络平台制作系统在使用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经验,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也欢迎大家一起来共同讨论交流相关的想法和经验共同提高。B&P
参考文献
[1] 陆趣, 杨君蔚, 盛松,等.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CN111901537A[P]. 2020.
[2] 宋欣欣, 谭光伟, 章剑. 基于云服务的融媒体平台建设[J]. 电视工程, 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