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二,2020年6月23日9点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55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视频震撼画面!北斗三号收官之星点火升空
一问:为什么中国要建“北斗”?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958年2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1989年2月4日,第一颗GPS卫星发射成功,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
GPS系统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定位模式,其中民用方式向全球开放,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相当大,例如汽车和手机导航就非常重要,人们告别了在纸制地图上找路的历史。GPS对于探险航海就更重要了,关键时刻可以救命。这么好的东西,美国又投入了巨资,居然向全世界免费,难道美国政府是活雷锋?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长久以来,美国GPS系统都占据着卫星导航系统的“霸主”地位。只要美国一不开心,就可以随时关闭GPS,对全球任何一个依赖于现代科技的国家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所以,必须要发展本国的定位导航系统。
二问: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先后建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是现在世界上四个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日本、印度也建有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三问: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有几颗卫星组网?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这种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的,服务精度进一步提高,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更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四问:北斗卫星走过了怎样的星路历程?
从北斗一号系统开始建设,我们已经走过了26年,三代北斗已经在轨20年。
1994年,开始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建设。
2000年10月31日,第一颗北斗一号实验导航卫星升空。与此同时,北斗一号卫星开始提供公共服务,北斗一号巧妙设计了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这种通导一体化的设计,是北斗的独创。
2004年,开始建设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一共拥有14颗卫星,2007年4月14日北斗实用卫星首次发射,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组网,北斗二号创新性构建了5GEO+5IGSO+4MEO的中高轨混合星座架构。
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未来,通过一箭双星或者多星模式发射卫星将是常态。”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叶成敏表示。
2018年前后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19年共发射北斗三号10箭19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截至当前,所有的北斗卫星均从这里飞向太空,成功率达到100%。”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林玉南表示。
五问: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优势所在?
不仅仅是信号能够覆盖全球,而且任何国家都可享受北斗带来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其拥有许多GPS无法完成的功能,例如接收系统主动发射信号给卫星等。此外,北斗还采用了比GPS的二频信号更为先进、高级的三频信号,这也让目前除了美国GPS之外,各国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六问:北斗卫星是怎么找到你的?
北斗卫星是怎么找到你的?
七问:北斗发射与国际电信联盟的关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发射的时候,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要有国际电联(ITU)规定的这样一个频段,相当于频率的使用权利,这是国际电联规定的。ITU负责接收各国的卫星轨道和频率的申请,并进行备案和审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回顾:“2000年,我们向国际电联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了这样一个频率以后,规定在申请之日起,7年内申请方的系统必须开始使用,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2007年发射我们的北斗卫星,否则,频率的资源就没有了。”2007年4月,一切准备就绪,火箭在塔架上蓄势待发,然而,最后一轮检查时,却发现“应答机”出现了问题,连夜驱车送到成都完成修复工作。4月14日,卫星发射升空,信号接收正常。
八问:北斗和5G融合,将带来哪些新业态?
今冬疫情来袭,北斗率先投入战疫,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实现高精度定位、精确标绘,向世界展示实现了“十天建成一所医院”的伟大壮举。
5月27日,5G和北斗齐上阵为珠峰“新高度”测量“神助攻”。GNSS卫星测量不再依赖GPS系统,首次用上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实现5G信号对珠峰北坡登山线路及峰顶的全面覆盖,亿万观众通过5G高清直播共同见证这一极限挑战时刻。
GNSS卫星测量首次用上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高铁”京张智能高铁;“北斗+港口”深圳妈湾港区,一个个“北斗+”正加速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建筑监测、车辆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认为,实现“北斗+5G”融合和相互赋能,能产生颠覆性的技术,未来应用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将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业态。
九问:当广电遇上北斗,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标准时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安全播出的前提条件。之前,广播电视中心常利用GPS授时来获取标准时间,GPS授时存在手段单一,我国没有自主控制权。目前,基于北斗卫星的广播电视授时系统已经展开应用,通过北斗卫星获取标准时间实现全台时间同步,此项应用对改变国外卫星授时系统垄断我国市场的状况,保证我国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北斗授时系统接收北斗卫星授时时间信号,将标准UTC时间信息通过网络传输,为制作播出网络提供精确、标准、安全、可靠和多功能的ntp校时服务。
第四代北斗“户户通”直播卫星接收系统
十问: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实况直播团队?
按照中宣部对此次卫星发射宣传报道工作的统一部署,由央视和川台共同承担本次卫星发射的电视直播技术保障任务。在接到任务后,川台抽调10名技术骨干和一辆高清转播车、一辆高清卫星车组成了一支精干的转播技术团队。5月29日,直播团队奔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先期踩点。6月5日,技术团队到达西昌后,全体人员通过了严格的政治审查和核酸检测。6月7日,进驻基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转播系统搭建和全系统技术测试工作。
四川广播电视台录制部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团队,圆满完成北斗组网卫星发射实况直播任务
高清卫星车将加密后的公共信号通过亚洲5号卫星转发器,传送到央视播出部,保障了央视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军事频道和新媒体平台的直播需求,向全球电视观众完美呈现了此次卫星发射的盛况。
川台抽调10名技术骨干和一辆高清转播车、一辆高清卫星车组成了一支精干的转播技术团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