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电影院为了迎接市场挑战,纷纷尝试在经营模式上转型,如内容上除了院线电影外,还会增加演出、舞台影像等,而在销售产品上,则增加卖品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以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而近期引起网友热议的分区定价正是影城多元化营收的一隅。北京地区某影城在售票平台上出现同一场电影按照座位分割出黄金区域(多3元)和默认区域,进行分区定价的情况。而两方均否认是自己制定了分区售票,同时表示应是对方调整了定价规则,这使得该事件瞬间陷入一场罗生门。

事件谁是谁非咱们暂且不表,小编依稀从其中看到了一些“内幕”。
不容小觑的“小”利
据了解,该影城单日共有5场《利刃出鞘》出现同场不同价的情况,每场均为9号厅,并涉及48个座位,假若以上座位全部按照分区定价的模式售出,意味着这48个座位在每一场均能增加144元的收入,全天5场则共计会带来720元的收入。
一般影厅数量较少的电影院每日可放映二三十场左右的影片,而大型电影院每日的放映场次则能达到上百场。假若仍按照每场黄金区域增加144元的收入且座位全部售出进行计算,那么影厅数量较少的电影院单日可增加2880元左右的收入,而实现单日放映100场的电影院,则能在一天内获得14400元的额外收入,累积成一个月,便是少则8.64万元、多则43.2万元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不少电影院正面临经营上的挑战:受到影视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变、人工、房租等硬成本的增加、观众观影习惯的变化、互联网及视频网站等方面的影响,分区定价在精细化经营层面上为影院带来更高的收入。
“第三方”加持更高效
近两年来,国内也有小部分电影院陆续尝试分区定价的模式,黄金区域与普通区域的票价少则相差3-5元,多则可能相差10-20元。
这些影院在黄金档期内针对观影体验极佳的黄金座位进行了预售,预售的方式是通过提前锁座,在柜台、微信群等渠道进行出售。不同于正规的线上渠道,影院在其他非渠道售票不仅难以监管,观众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让商业欺诈有机可乘。

如今分区定价还未得到大面积落地,除了上述提到的商业和管理上的考量,第三方网售平台的支持也很重要。众多周知国内影院的自助售票85%以上依赖于第三方网售平台,如果实行差异化票价,影院的售票系统与电商的数据接口得重新调整。影院如果想实现价值最大化还是必须得打通“第三方”。
新辰星推出的分区定价功能让影院面对“一票难求”的超级大片,在线上就可以将黄金座卖出黄金价,影院根据不同区域座位观影体验的差异来进行区别定价,在轻松提高收益的同时免去了现场售票、微信群售票的各种不便和不安全因素,极大地降低了影院的管理难度。此外,针对第三方网售平台,新辰星分区定价功能目前也已打通,为影院的经营管理免去不少后顾之忧。
精细化异业经营的新路子
不能否认,影院实行分区定价确实有不少阻碍,但并非不能克服。而且,随着人们对观影体验的需求提高,对于影院的服务也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要求。
影院实行分区定价,也是精细化运营的一种体现。一则培养自己的会员。可在“春节档”等重要档期把黄金位置留给现场买票的会员,也可以把黄金座位线上30%、线下50%来分配突出会员特权。二则加大异业合作,异业权益捆绑黄金座支持到异业合作。在新辰星收益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影院可以用座位分区去发放异业的权益,比如银行、冠名厅等权益客户,将权益与座位“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