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十月是史上票房最强的十月,是中国产业化以来票房最高的10月份。票房收入突破80亿,10月底,全国共有银幕67507块。其中县级城市影院共有5571家,县级影院银幕24291块,分别约占比46%、36%。
另外,一线城市城市平均票价浮动不大,二线以下城市均上涨2元左右。而四、五线城市票房占比增长幅度较大。随着三四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三四线城市逐渐成为投资人的热门选择。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电影票房占全国的36.16%,2019年上半年上升至41.16%;一二线城市电影票房占比则从2016年上半年的61.71%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58.36%。“三四线城市之所以电影票房高,是因为那里的文化消费选择不如一二线城市多,电影是最贴近大众、最实惠也最容易获取的文娱方式。”戎经理说。对县城而言,这个解释同样适用。
不过,像义乌、慈溪等经济强县,电影票房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从去年开始,我省不少县(市、区)的影院票房甚至遭遇“滑铁卢”。
年轻观众撑起票房
县域票房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更与人口构成关系密切
是什么造就了县域电影院的红火?分析人士指出,县域票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比如,2018年中国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慈溪排名全国第六,其电影票房排名第五;义乌经济排名第九,电影票房排名第二。
其中在2018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排名第七的湖南长沙县,就没有进入县域票房前十;县域经济排名第14位的湖南浏阳和第16位的湖南宁乡,离县域票房20强仍有很大距离。

另外,县域经济百强县前20名中,有3个来自山东,1个来自湖南,1个来自内蒙古;但县域票房20强中,只有1个来自河北,其余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不难看出,电影票房强县的集中度,比经济强县的集中度更高。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江浙县域的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程度更高,很多镇的人口规模都很大,且年轻人比例高。而由于缺乏产业集群,中西部很多县域地区的人口尤其是年轻人都往省会城市或者沿海地区转移,留在当地的人群年纪较大,并不是观影主力。
由此可见,县域票房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更与人口构成关系密切。“年轻人是电影消费的主力群体之一。”义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一阳说。
26岁的李霄轶来自湖北武汉,在义乌从事电子商务,今年二月,他没事就去看看电影。《流浪地球》《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都看遍了。
在义乌,像李霄轶这样热爱观影的外来建设者还有很多。义乌是我国城区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国际商贸之都。据最新数据,义乌全市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流动人口达129.2万人。流动人口多,年轻人就多,从而有力推动了电影票房的持续增长。
义乌电影票房春节期间表现一般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过年时,外来建设者都回家了,不少本地人也选择旅游出行,所以电影票房成绩并不是那么好。但是到了年初十,大家一回来,就又掀起一股观影小高潮。”保利国际影城(义乌之心店)杨经理说。
如果提取更多的影院样本,仍然可以验证这个判断。大年初一,浙江电影票房最高的影院是杭州萧山德纳IMAX影城,达62.6万元,位列全国第9;湖州时代德纳国际影城是60.9万元,位列全国12名;温州万达影城(平阳万达广场店)票房59.2万元,位列全国15名。但前15名中,没有一家杭州主城区的影院上榜。春节期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省会城市,让温州、湖州这样的二线城市迎来不少返乡人口,也让那里的影院人气变旺了。
服务上,县域影院也做得十分细致。影城为观众提供皮筋、棉签、湿巾、护手霜、毛毯等用品,还为儿童准备了座椅增高垫、专用3D眼镜等。
影院在不断丰富完善服务的同时,还开始承担越来越丰富的职能。县城城区较小,影城一旦建成,往往就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有影城开业两周 场均观影人数不足1人
但当下县域影院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首先,在经济发达的县市,影院已经饱和,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其次,观众欣赏水平日渐提高,早两年,只要是视效大片,观众就愿意掏腰包,但现在他们只愿为口碑佳作买单;最后,由于电商平台的兴起,观众在影院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大家都是“踩着点”过来观影的,导致影院“非票房收入”缩水严重。“我们也试过推出电影周边产品,但是县域观众并没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就连爆米花等零食的收入也在减少,很多观众都是买好了零食,再进影院观影的。”戎经理说。
义乌之心店店长杨经理也持同样的观点,建造一家影院要花几千万元,按照目前票房的情况,也许要经营10年才能收回成本,建造一家影院的“风险”越来越大了。
这些问题开始让业内人士居安思危。浙江星光电影院线总经理富海芳说:“经过前些年的‘野蛮生长’,现在,县域影院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营销和服务上,通过提升影院品质,提高观众的消费频次。”据悉,保利国际影城(义乌之心店)正考虑在影院里打造大型娃娃屋、书吧、咖啡吧,让影院的功能更丰富,增加“非票房收入”。
此外,县域电影市场的观众仍有培养空间。赵一阳说,研究县域观众观影习惯,排映更多符合当地观众偏好的影片将对观众持续观影起到重要作用。“一线城市‘文艺青年’比较多、文艺片会获得不错的票房。而在县城,观众还是比较倾向于商业片。”叶剑也认为,如果有的放矢地布置营销策略,提升观众忠诚度,县域影院的火热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