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将至,一大批如《中国机长》、《紧急救援》、《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等献礼题材的影片即将集中上映,观众在影院的选择会有所限制。不仅如此,网剧、短视频、游戏等其他内容产品,正在抢占从影院走出的人群。那么如何让观众走进你的影院买买买呢?

作为一个重消费频次的行业,只有观众的消费体验提升,他们才会愿意再次去这家影院看电影。增加产品品类的方式提升吸引力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把影院看成更加综合性的消费空间,以满足观影人群的其他需求。
针对不同影院的观众特征,影院可以通过“细分化+场景搭配”的方式推出影院+书吧、影院+健身房、影院+儿童游乐设施等形式,让大家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影院内。

比如诚丰影城,在设立影视+书店时,区分于传统书店,把其改成共享书吧的形式,只借不卖,以会员制借书,且书的类型不是特别畅销的类型,都是和电影、艺术有关的书籍。
除此以外,他们专门设置一个活动厅,给作家、艺术家,以及电影路演时的主创团队提供交流空间。这些原本是来参加活动的人,很可能顺便看了一次电影。而且他们在影院逗留的时间加长,增加了消费其他商品的可能性。
他们还在尝试把竞技与影院相结合,整个影院除了影厅外都是属于竞技空间。影院会邀请电竞选手来进行现场比赛,前来观赛的粉丝也可能转身走进旁边的影厅观看电影。
这些影院附加其他功能的形态,终究还是站在影院卖票的角度,采取的导流手段。在国外,电影被归在更为广泛的概念中,打出沉浸式体验的标签。影院经营者已经不把影院看成单纯看电影的空间,而是一个综合的沉浸式娱乐场所。
加拿大院线Cineplex,建起6000平米的娱乐体,其中设有保龄球厅和各种游戏厅,这些业务的营收是电影院的2倍以上。还有台湾最大影城威秀也跨足室内主题乐园,成立娱乐部门打造VIESHOW CENTER乐园,引入日本室内滑雪场。
“沉浸式”不仅停留在概念上,它可以助力影院找到更多合作的商业体。国内欢乐星橙文化传媒集团在沈阳新建了一个“电影公元”,基于电影核心IP打造出一系列情景商业,内含”奉天往事“、”倾城之恋“、”似水年华“等7个影厅,可容纳约1200名观众同时观影。

此外,有不少影院还开设直播账号,影院尽其所能的开拓线上宣传渠道。线下目前则处于很传统的阶段,都是灯箱、影厅冠名、展位租赁等形式。
在营销活动方面,可以使用“圈层化KOL”。各家影院基于本土化、圈层化,找到当地各个行业的KOL,看他们是使用抖音多还是快手多,让他们借适合的渠道为影院代言和带货。
为了激发影院会员进行储值卡充值,四川太平洋影院请来当地数码界、体育界、教师界等10个领域的KOL,将他们的金句做成海报进行推广。充值300元的会员可以获得印有金句的随行杯。活动开展一个月,曝光率达到400多万,也确实促进了影院充值。

此外,场景营销也是一种途径,把影院装修成可以供观众拍照打卡的风格,很容易通过口碑进行广泛的传播。像前面提到的沈阳“电影公元”、银兴影城等国内多家影院就进行了创意化设计。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影投或者院线可以只选择旗下几家影院来装修布置,以此推广品牌。
营销不仅是为了提高电影票收入,同时也要抬高非票收入。美国影院的非票收入占比已经超过40%,而国内院线非票占比均在16%以下,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新辰星的收益管理系统营销平台就较好帮助影院实现全方位营销,影票、卖品、会员、票券一键轻松搞定。打折、满立减、免费、加价购......上百种营销因子组合,满足影院个性化市场推广需求,轻松玩转营销。
该平台可以全程监管营销活动效果,详尽的营销活动次数,成本、收益分析一目了然,精准锁定高价值会员,并根据会员画像发起营销活动,进行定向营销。通过结合不断累积的会员数据,不仅让营销活动更加精准,还能增强会员粘性和观影频次。
影院营收模式向来为流量*客单价,通过延伸影院功能,开拓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多电影观众;另一方面,多种产品的营销活动消费可以提升客单价,使得影院营收整体得到提升。只要把会员吸引到影院,全方位营收自然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