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导演迈克尔·贝围着变形金刚转,似乎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爆米花导演。大家在责怪他的同时,其实也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像变形金刚这样的大制作,其实是很多导演高不可攀的梦,摆在迈克尔·贝面前,他不可能放弃,另外,投入这么大,自然要拍成爆米花电影,这样才足以俘获全球的观众,好让制片方赚的盆钵皆满。

不过,迈克尔·贝可不是一个没艺术追求的导演,这不,忙完变形金刚系列,他马上把目光聚焦到了战争题材,拍摄了《危机13小时》,这部电影算是战争和政治题材,讲述美国士兵在利比亚班加西和武装分子冲突,鏖战13小时,并最终牺牲四人的故事,这个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电影,并没有像变形金刚系列那样得到过多关注,也没能在国内正式公映,直到上个月的上海电影节期间,才有机会登陆内地大银幕,而我也正是借这个机会,在杜比影院看完了全片,看完之后,对迈克尔·贝丧失的好感又全都回来了,《危机13小时》是甚至要比《红海行动》还燃,并且,除了人物内心的挖掘,还兼具了对战争的思考,以及美国政府的嘲讽。
电影能把真实事件编的如此紧张、悬念丛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是战争题材,导演却将镜头聚焦到6个人的小分队,6个人刚到班加西时,受到当地中情局分部的排挤,不让他们执行任务,只帮大使开车等工作。但从大使到班加西的大使馆开始,整个气氛就充满了紧张气息,并且有一种危险随时都来的感觉,而这六个“临时工”,显然是保护这一切的最后屏障。
于是,危险从当日下午,武装分子进攻大使馆,将大使逼进安全屋并放火开始到次日凌晨,13个小时里,六人小组不眠不休,陷入了持续的对战中。
和《红海行动》里的小组主动请缨不同,《危机13小时》的六人小组属于拿钱干活的雇佣兵,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路,并且被利比亚武装分子包围后,只能玩命对打,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在武装分子的几轮进攻中,观众能看到机枪座、AK47,烈火焚烧、甚至迫击炮的火力压制,六个士兵如困兽般绝望鏖战,拍大场面迈克尔·贝最擅长,所以影片中的战争场面看的让人几乎窒息;
而进攻间隙,则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死亡气息仿佛跃出银幕,这时导演开始着力挖掘人物内心,会发现其实没有人愿意遭遇战争,在家乡有妻子、有孩子在等着他们,这不由让人对战争产生反思,并且影片没有态度的倾斜,战争结束后,美国大兵的遗体被送回国,得到应有的荣誉,而被击毙的利比亚武装分子,其实同样有母亲、有家人,当他们的亲人奔到战场上,看着他们的尸体痛苦时,同样让人动容。

同样难忘的是,借看《危机13小时》的机会再一次领略了杜比影院的魅力,这部电影做成杜比视界格式再合适不过,电影中有大段黑暗的场景,以及演员面部特写,和细节描述,在杜比影院1000000:1的超高对比度下可谓是纤毫毕现,不但看清了双方对战中子弹的落点,还看清了演员面部的细节,甚至于眼镜上凝聚的汗珠,增强了战争的紧张、刺激的感觉,同时也能让观众体验到绝望、窒息的观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观影是在红星电影世界上海吴中路店,杜比影院目前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已经落地,不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成都、东莞、大连等二三线城市的观众也有机会能感受到杜比影院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