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亚太区通信卫星发射前瞻
2006年全球各卫星公司及机构共发射了23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尽管有阿拉伯通信卫星Arabsat 4A、印度通信卫星Insat 4C及中国通讯信广播卫星Sinosat 2发射失败或发生技术故障,但2006年仍然是自2003年以来全球发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最多的一年。据统计,在2006年发射成功的20颗卫星中,有9颗卫星主要服务于亚太地区。它们是:日本多功能传输卫星MTSAT 2(145oE)、JCSAT 5A(132oE,原名JCSAT 9)及JCSAT 3A(128oE,原名JCSAT 10)、中国Chinasat 22A(99oE)、韩国Koeasat 5(113oE)、泰国Thaicom 5(78.5oE)、哈萨克斯坦Kazsat 1(103oE)、澳大利亚Optus D1(160oE)和马来西亚Measat 3(91.5oE)卫星。这9颗卫星中,除了12月11日发射的Measat 3卫星现在进行在轨测试外,其余8颗卫星都已投入商业服务。令业界关注的是,在泰星Thaicom 5取代Thaicom 3、日星JCSAT 3A取代JCSAT 3、韩星Koeasat 5取代Koreasat 2、澳星Optus D1取代Optus B1正式运行后,上述4颗老卫星已退役。
根据截至2006年12月15日的资讯,2007年亚太地区将发射以下十多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印度Insat 4B、Insat 4CR、Insat 4D及G-Sat 4,俄罗斯Express AM33、Yamal 301及Yamal 302,中国Sinosat 3、Chinasat 6B及Chinasat 9,日本BSAT 3A及JCSAT 11,新天卫星公司NSS 8,马来西亚Measat 1R,澳大利亚Optus D2和阿联酋移动通信卫星Thuraya 3等。在这些新卫星中,NSS 8卫星将是2007年亚太地区发射的通信卫星中最重及转发器最多的重型卫星,Chinasat 9和BSAT 3A是亚太地区新发射的两颗电视直播卫星,而Thuraya 3是服务于中东及亚太地区的大型移动通鹤卫星,值得关注。
NSS 8卫星是新天卫星公司在2006年并入SES Global公司后将发射的首颗卫星,原计划在2006年底发射,现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推迟到2007年1月发射。该卫星选用美国波音卫星系统公司Boeing 702型卫星平台。携带36个Ku波段和56个C波段转发器,发射重量约5700公斤,在轨设计寿命16年,届时将由海上发射公司用ZENIT 3SL火箭发射,未来在57oE轨位上服役,取代NSS 703卫星,为欧洲、中东、非洲、印度及亚洲地区提供通信和广播电视服务。为了满足各地区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NSS 8卫星设计了全球波束、半球波束及点波束多种波束。
2007年将是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发射较频繁的一年,将有Sinosat 3、Chinasat 6B及Chinasat 9三颗卫星升空。由鑫诺卫星通信卫星有限公司运营的Sinosat 3卫星是专门用于各地有线电视转播等广播电视业务的通信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研制,携带10个C波段转发器,在轨设计寿命8年,预计2007年5月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7月在125oE轨位上投入商业服务。Chinasat 6B和Chinasat 9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向法国阿尔卡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AAS)购买的两颗大容量、高性能的SB4000系列通信广播卫星,发射重量约4.5~4.6吨,在轨使用寿命均为15年。其中,Chinasat 6B选用AAS公司SB4000C2型卫星平台,卫星总功率8.7Kw,携带38个C波段转发器,覆盖中国、东南亚、太平洋和大洋洲,未来可为用户传送300套电视节目;Chinasat 9卫星选用SB4100系列卫星平台,携带22个Ku波段转发器,卫星总功率10KW(寿命末期)。在2006年10月底Sinosat 2卫星升空后出现技术故障的新情况下,Chinasat 9卫星已成为中国首个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的首颗直播卫星。据称,Chinasat 6B和Chinasat 9卫星预计2007年下半年先后由“长征三号乙”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将分别在115.5oE轨位和92.2oE轨位上股役,主要服务于中国广播电视业务市场。
印度2007年将发射多颗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研制的通信卫星。其中印度新一代通信卫星Insat 4B预计在2月由欧洲Ariane 5型火箭发射,它与2005年12月升空的Insat 4A卫星可谓是“双胞胎”,发射重量约3080公斤,在轨设计寿命12年,卫星总功率5.5KW,携带12个Ku波段和12个C波段转发器,未来将在93.5o轨位上服役,其Ku波段用于国内DTH电视业务,C波段将为印度、东南亚及中东提供通信和广播电视服务。携带12个Ku波段转发器的Insat 4CR卫星是2006年7月发射失败的Insat 4C卫星的后续星,预计7月由印度GSLV火箭发射,也将用于DTH电视业务。印度另一颗C波段卫星Insat 4D及实验通信卫星G-sat 4也将在2007年中期或稍后用GSLV火箭发射。
根据新制订的俄罗斯联邦国家空间通信计划,俄罗斯将在2015年前陆续发射Espress AM33/AM44、Express MD1/MD2等多颗新型通信卫星,其中由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RSCC)运营的Express AM33卫星将在9月由Proton-K火箭发射,它将成为2006年3月29日突遭撞击而失灵的Express AM11卫星的后续卫星,未来在96.5oE轨位上服役。另两颗由俄罗斯JSC Gascom公司运营的Yamal 301/302卫星也将在第4季由Proton-K火箭发射升空,未来分别在90oE及55oE轨位上运行,为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提供通信和广播电视服务。
日本2007年将发射电视直播卫星BSAT 3A和高功率通信卫星JCSAT 11。BSAT 3A卫星是日本广播卫星系统公司(B-SAT)新一代BSAT 3系列的首颗直播卫星,选用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A2100A型卫星平台,总功率1.8KW,携带8个TWTA输出功率130W的Ku波段转发器,在轨设计寿命13年,预计在第2季由欧洲Ariane 5型火箭发射,未来在110oE轨位上服役,为日本电视家庭提供BS卫星直播数字电视服务。而JCSAT 11卫星也选用洛·马公司A2100AX型卫星平台,携带大功率Ku波段及中等功率C波段转发器,预计8月由俄罗斯Proton-M火箭发射,升空后将作为日本JSAT公司的JCSAT卫星系列中其他卫星的备份星。
鑫诺二号直播卫星未能启用
11月下旬,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06年10月29日成功发射的鑫诺二号卫星(Sinosat 2),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致使太阳能帆板二次展开和通信天线展天未能完成,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Sinosat 2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颗电视直播卫星,也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四号”公用平台的首发卫星。该卫星发射重5100公斤,卫星总功率10.5KW,携带22个Ku波段转发器,在轨设计寿命15年。Sinosat 2卫星于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搭乘“长征三号乙”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但卫星在定点过程中却出乎意料之外出现技术故障,现保持在92.2oE预定轨位附近,而排除故障、投入正常运行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这不能不使期盼早日启动广播电视卫星直播业务的我国卫星产业界、广播电视界以及广大电视家庭感到失望。
然而,航天发射及在轨运行的高风险是卫星运营业的行业特点之一,中外卫星通信公司概莫能外。尤其对于首发卫星及首发运载火箭来说,其发射失败的风险就更大。我国研制和发射通信卫星20多年来就遭遇过多次失败。“长征三号”火箭于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我国首颗试验通信卫星遭受失败,但在4月8日终于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1994年11月30日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的首颗“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升空后由于出现故障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导致卫星无法启用。直到1997年5月12日,“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即“中星六号”)才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成功。1996年2月15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首次发射国际708卫星(Intelsat 708)时发生故障,致使星箭俱毁。而在2006年,全球除了有包括Sinosat 2在内的3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失败或卫星出现故障外,还有5颗在轨通信卫星遭遇突然的异常。这5颗卫星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