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豆福传》:谁欠中国电影一个梦?

2017-08-11 电影中国


        大时代总难容得下小梦想。
        电影行业尤为如此。邹燚导演十年磨一剑的《豆福传》,在大盘市场持续狂热的暑期档,该片开画两周后依然低迷,就是最佳例证。观众群情激动的是《战狼2》之类血脉贲张的大片,市场在意的是开足了马力的赚钱利器,投资商关心的是IP是否够大、流量明星是否够多……至于《豆福传》这种诚意满满、制作精良却几无明星阵容的国产动漫,难免被观众和市场遗忘在角落里。身为导演,邹燚显得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只能自掏腰包,答谢那些曾经到电影院支持过《豆福传》的观众。
        这里是第一站,深圳卢米埃汇港IMAX影城。
 
《豆福传》:谁欠中国电影一个梦?
豆福联手王力宏 悠悠古典中国风
        《豆福传》最大的诚意,是它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古典中国风。这种古典风,并非肉眼可见的那些画面和视效,而是要靠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精准体认才能感受到的。比如在豆腐镇博物馆里,豆福与黑衣盗贼在黑暗中缠斗。这段打斗不仅是电影第一个动作高潮,也是令观众最为捧腹的桥段:黑暗中豆福与黑豆人听声辩位,彼此靠着机敏出招——这段戏,其实借鉴的就是著名京剧《三岔口》里,任堂惠与刘利华在黑灯瞎火的房间里发生恶斗的场景。
        除此之外,就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风。比如故事层面,它以中国传统修仙文化为背景,脱胎于汉代淮南王“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的典故,讲述了主人公“豆福”由一颗豆子幻化成人形后,一心想要修仙飞升的励志搞笑故事;服化道层面,片中小到服装道具、桌椅纹理,中到颇得江南徽派建筑精髓的“豆腐镇”特色建筑,大到秀美逦迤的青山绿水、奇峰峻岭等,无不古色古香惊艳出尘……
        这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是电影能联手方文山和王力宏的根本原因。毕竟,他们都是对中华文化的古典美极度推崇的人:王力宏曾在牛津大学做演讲,议题就是向西方人宣扬中华文化之美,方文山更不必提,传唱度极高的《青花瓷》和《菊花台》等,早已成了中国风的典范之作——而这次王力宏和方文山联手为《豆福传》打造的主题曲《听爱》,不仅勾勒出电影中豆福与豆香令人唏嘘的爱情,更教人喟叹中华文化素来与世不争的安静祥和。这在弘扬中华文化之外,也成了吸引王力宏加盟进来的原因。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看过成片后,王力宏被豆福打动:“《豆福传》的故事很有感染力,创作主题曲时,我想起了自己最初对音乐的执着和追求…为它演唱主题曲,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要像豆福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要相信坚持就会有收获。”
 
《豆福传》:谁欠中国电影一个梦?
好莱坞团队加持 助力中国好故事
        王力宏说《豆福传》的故事很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是部热血励志的国产动漫电影。
        在电影里,主人公豆福本是个无论是身份、背景,还是身手、资质等,都非常平平的典型草根,唯独在修仙之路上的不懈坚持令人刮目相看——要知道在几乎全镇的人都放弃了修仙而选择安稳度日的时候,始终坚持梦想而且还付诸行动不断努力的唯有豆福。当暗黑外星“豆”大敌来袭,他不顾自身安危奋起反抗的拼劲与御敌决心也令人肃然起敬;当他大败反派,终于可以真正升仙修成正果了,他却选择留在豆腐镇要为豆香做出天下第一的美味豆腐时,令人感动的不仅是他的痴情,更是他的责任感与担当。一切正如豆福跟其师傅所说,这就是他的“道”。
        这么原汁原味的中国好故事,搭配这么曼妙多姿的中国好画风,以及这么动听的中国好音乐,《豆福传》的制作班底却有相当大一部分好莱坞基因:皮克斯、梦工厂专家团队参与,《阿凡达》的技术大拿加盟,包括电影里中国古典韵味浓郁的电影配乐,都是由好莱坞的音乐团队打造。其精良程度,即便在好莱坞也广受赞誉:去年年底《豆福传》先导短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LED大屏后,不仅受到了大洋彼岸的围观市民的喜爱,还获业内人士好评:艾美奖得主Tom Disher分享道,这是部既有深刻内涵又非常有趣的电影;《狮子王》制作人、国际著名动画大师霍文东先生表示,《豆福传》的角色设计国际化,电影故事十分有趣,对电影十分期待。
 
《豆福传》:谁欠中国电影一个梦?
市场排斥 观众质疑 皆因不懂初心
        但正是这样一部在大西洋彼岸都圈粉无数的中国动漫,回到国内却成了不受待见的“小媳妇”。这与《阿唐奇遇》《大护法》的遭遇,都昭示了观众对“中国制造”的信心缺失:它们都是呕心沥血的作品,都在技术和创新层面达到了新高度,但遇到的挫折也是空前的。
        以《豆福传》为例,批评和质疑之声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指责它抄袭《功夫熊猫》的设定;其二、抨击它以道术对抗科学的设定。
        指责《豆福传》抄袭《功夫熊猫》的观众,应该没有认真看电影,或者是为了哗众取宠,用一个众人皆知的事例给外人做更俏皮的转达。这都是失掉电影韵味的做法。事实上,《豆福传》是个偏神话的故事,它结合了古老的历史资料,以修仙为基础,展现的就是极具中华文化的故事——得高人指点、修仙、打败恶势力的情节,也不是《功夫熊猫》首创,早在中国神话、传奇和武侠小说里,这就是个不成文的套路。至于那些说人设样貌,请大家看看导演的身形相貌,再看看真实的豆子与豆福的外形,之后再考虑要不要说抄袭熊猫的话。
        至于抨击《豆福传》以道术对抗科学的设定,其实难免陷入肤浅主义之流。邹燚导演的本意是:用豆福和刘安的道家修仙之术,喻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用黑豆人天外来客般的毁灭性科技,喻指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这种对抗,是导演希望中国愈发强盛,逆转西方入侵的心理期许——从骨子里讲,这跟《战狼2》里吴京手绑五星红旗横穿非洲国家时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但抨击之声看不到导演的忧心忧思,只是肤浅地把它等同于义和团对抗洋枪洋炮来讥讽,想来也是一件脊背发凉的愚蠢之举。
 
《豆福传》:谁欠中国电影一个梦?
现场互动欢笑多 初心追梦人间道
        在导演邹燚心里,《豆福传》最想表达的主题无非是,做人做事要坚持。
正如导演邹燚在映后见面会上谈及创作初衷说的,豆福的形象源于一颗正在萌芽的豆子,“它不想长大,却又对想做的事情不断坚持,我和创作团队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无意中看到刘安发明豆腐的故事,深受启发,这才有了《豆福传》。”
        深圳卢米埃汇港IMAX影城的活动现场,导演很开心能有很多小朋友前来观影,他很希望孩子们能理解到电影在坚持这个话题上的用心良苦。所以映后孩子们提问时,他告诉小朋友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忘初心。不过导演也分享了坚持背后的艰辛,比如为了《豆福传》,他没办法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才一岁多的孩子——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导演陪伴孩子的时间,可能不足一个月。“但看到你们很喜欢这部电影”,导演不无激动地说,“我觉得这份坚持很值得”,并寄语现场的小朋友:“人生如同一场修行,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道”。愿我们都能如豆福一般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且行且珍惜。”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观众里有一位从豆腐之乡淮安来的阿婆。看过电影后她热泪盈眶地对导演说:活了那么大的年纪,终于看到一部讲述豆腐发源地的故事,感到无比激动。导演也颇为动容地感谢阿婆,并说自己在国外时,“别人都知道豆腐是中国的,但很少人知道是来自中国淮南。而我这个动画的其中一个使命,就是是要让外国朋友认识淮南!”
 《豆福传》:谁欠中国电影一个梦?
        《豆福传》正在热映,感恩到影院支持国产动漫的每一位观众!

中国电影 豆福传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