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层电视台采、编、播的现状
说起采、编、播一体,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不太现实,一个人如何应对那么多专业的工作,但事实上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原因是基层电视台起步晚,无论从节目的制作精良程度,还是人员的配备或是经费方面都较大台也就是地级以上电视台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迫使基层电视台要精打细算,减少人员开支、控制设备购进等等,从而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所以,一名播音员他(她)不但要从事播音工作,而且还要参与采访报道等等工作;一位专职的编辑不仅要完成好本职工作,还要参与到采访甚至是现场报道的工作中,这是在人员、设备不足的情况的一种必然趋势。
顺德电视台是一个县级台,经费、人员都不及地级大台,一人身兼数职现象普遍存在,全台员工不足90人,却要完成大量的节目采编制作以及相关工作。新闻部全台较大的部门,负责每星期周一至六每晚20分钟的新闻采编制作任务,而专职采访记者不足10人,显然不能满足新闻采编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播音员、编辑齐上阵,播音员参与编辑、采访、制作;编辑记者参与现场出镜、新闻制作,这些在顺德电视台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如此操作会不会影响到新闻的质量呢?在采、编、播人员中,一部分是从播音员转化而来的,他们在发音、咬字,以及对稿件的理解上有较大的优势,在参与采访与制作节目流程中专业技巧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使节目流畅,可视性强。而另一部分则是编辑、记者出身,他们有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新闻写作功底和政策把握能力,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编导整个节目,并将整个节目以一定的线索加以融合贯通。因此,采、编、播一体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增加了新闻的可视性。
二. 实行采、编、播、一体的必要性
1.在很多国家的电视台,采、编、播一体是对节目主持人的一种要求,他们都是经历了无数新闻事件考验而成长起来的,都有一线采访的能力。如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新闻主播彼德·詹宁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新闻主播丹·拉瑟等,历尽沧桑、阅历很深的他(她)们参与节目的制作流程,从对整个节目的总体构思,采访涉及的当事人,并进行后期制作,最后以出图像或现场报道的形式将整个节目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的主持可信度很高,他们也就成为新闻业的代表,成为新闻的品牌。
2.电视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行业,它需要摄像、灯光、音响、制作、播出等几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因而在电视从业人员中大多都有明确的分工,一些大的电视台,如央视、省台等在采访、编辑、播音上有严格的分工与严格的三级审稿制度,当然在基层电视台的三级审稿制度也是非常严格,但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采、编、播一体化的人才,这并不是表明基层电视台人员素质有多高,而是一种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存在,归根到底是由于基层电视台的现状所决定的。
3.资金的缺乏是基层电视台形成采、编、播一体化的原因之一。电视行业是一个重装备、多兵种、高技术、高投入、高消耗的行业,建立一定电视台并维持它的正常运转,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目前,顺德电视台设备方面的财政拨款部分已完全取消,所有设备均靠广告收入购买,而电视台所用设备都是国外进口,且价格不菲,一台编辑系统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电视台必备的转播车则高达700多万元,每年还需要几十万元的维护费,资金的不足限制了基层电视台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并自然而然地引发人员、设备现状的不足。
其次,人员的现状参差不齐和设备情况也是促使基层采、编、播一体的原因。
再则,采、编、播一体化是现代传媒对从业人员的现实需求。现代传媒的发展需要实行采、编、播一体化,现代传媒的发展观念日新月异,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不再单纯强调专业化,一专多能成为现代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从现代传媒著名的主持人、名编、名导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人的综合素质非常全面,在此基础上又各有优长,从电视台的发展及高效动作的角度,对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实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大大提高电视节目从业人员的整体实力和整体形象。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也能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减少因采、编、播分离产生的思路中断、信息误传的可能,从而始终贯彻栏目特色,为创名牌精品准备了人力条件及动作保证。
总而言之,基层电视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不足,使基层电视台必须走出一条规模经营的产业发展之路,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利用、合理配置,采编播一体化因此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三. 采、编、播一体的可操作性
现代传播学研究以多种实验和调查反复证明:传播者的威望、受众对他们的信任、亲近、熟悉的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传播的效果。采、编、播一体化即在采访中、在观众中以个人身份融入新闻事件中,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是整个新闻现场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他不是机械呆板地照念别人写的稿子,而是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这大大增加了观众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感、认同感和亲和力,增强传播效果,拉近了观众与主持人的心理距离。他(她)在整个节目中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主题,最后以交流、谈心等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向观众传播信息,讲述故事,形式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这样既有利于消除观众的逆反心理,又有助于观众心悦诚服地、自觉地接受自己的传播。此外,基层电视台目前还存在人员不足,编制较少等情况,充分发挥本台人员的聪明才智,培养一批合适的人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现在,既使在中央电视台这样国家级实力雄厚的台里,也有很多节目由于实行采、编、播一体化的动作机制,而成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节目。
当然,我们不是说每一个电视台(不管是中央台还是地级台)都有必要采用采、编、播这种模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既然这种模式下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受众欢迎,那么它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能够提高电视台的工作效率,调动从业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弥补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好措施。
四. 基层电视台实施采、编、播一体的思路
那么,如何使基层电视台合理利用采、编、播一体化这种模式优化人力资源呢?
对于目前基层电视台中的人员现状,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即着力抓好现有人才的培训提高挖潜,要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送出去参加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和引导采、编、播人员学理论、学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其次,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定期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名编导和资深记者前来培训采、编、播人员,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把握电视节目发展趋势以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同时,作为电视台要舍得投入,为采、编、播人员订购各种书报杂志,鼓励他们参加学习。电视台也可以定期召开业务研讨,针对某些人员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对台内一些优秀作品的选材、立意、编辑技巧,电视台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每星期定期召开一次例会,由上周编辑将每天播发的新闻逐一进行审评,最后做总结,这样员工都在不断地总结中取得进步。同时,努力发掘一批在采、编、播各个环节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根据他们在采、编、播三环节中的优点,重点提高,加以重用,以缓解人力等方面的不足。
在缓解人力不足的同时,另外还应逐步完善招人、育人、用人、留人等的一整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多年来,顺德电视台一直坚持将有关人员输送出去培训深造,目前全台九十多人中,绝大多数已进行过专业培训,其余人员则每年都有二至三名送出去学习,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
由于基层电视台在资金等方面的匮乏,还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收视方面进行一些新的调整。近几年,顺德电视台委托索福瑞公司在本地区做收视调查,调查结果对电视台适时调整节目重心、加强节目制作力度、提高节目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开办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类节目、包装了一些知识性栏目,提高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另外,要合理利用资源,基层电视台要以城市为依归,以城市受众为基本对象,将节目城市化,打造一些紧贴受众生活的节目,使其更具吸引力。
综上所述,采、编、播一体化的确是当今电视业,特别是基层电视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