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显示系统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让投影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进入观众的眼睛。
这在过去可能是个完美的答案,但在今天看来,这其中还有一些可能隐含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其中一种默认的假设就是:是否利用好了每一束光线?在过去,投影机的光线一直不足,这就是光线从没被浪费的真实原因所在(现在看来,主要原因是技术)。
那么,一直是光线不足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是那些被设计成适合投放相当大小屏幕的“小”投影机都在浪费光线,更别说“大”投影机了。它们的亮度指标不是以百计而是以千计。
所以,如果不用担心投影机的亮度了,那我们要担心什么呢?
当然,我们认为这取决于显示的应用,下面就是我们要大致涉及到的理由。
从表达上来讲,同步显示比媒介显示出现的情况更多,这也是第一个回答里面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显示系统的目的(而不能等同于目标)就是在条件不是很好的环境中观众的视觉系统能够感受到视觉投放材料。如果是运动的画面,我们就称其为视频,而且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图像质量和电视差不多。当然,如果是静态的画面,我们就假设它包含数据。
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当画面以30帧/秒的速率播放时,静态的画面能让观众更好的感觉它的存在。还有另外一种区别就是传输信号源的不同:比如VHS磁带和电脑的信号就不一样,一个是模拟信号,而另一个是数字信号。
它们能够联系起来只不过是因为功能的相同,即用来显示。它们被用来为人们提供观看,教育、出售、训练等等。区别这一切就看它们有没有文字的存在。
在过去,这种显示作为家庭影院娱乐应用和相关的AV技术并没有平行发展,因此,判定它们的显示也需要从不同的标准来看。
成像科学基金会的Joel Silver主席,是一名设计和安装家庭影院的专家,他坚信自己的显示系统很难和光线挂钩。而且,他认为,真正的目标是:“尽可能的精确再现电子信号”。
如果还有一点在定义中没有考虑到,那就是,信号的好坏足以判定再现电子质量好坏。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影院系统都有DVD播放器,这也足以保证图像的质量。从视听角度来看,评价图像的标准还应当包括:亮度、均匀度、分辨率、对比度、色彩的还原度
这些足够了。如果在专业AV和家庭影院方面首要的投影技术是植根于CRT技术的话,亮度和均匀度这两条标准就显得毫无说服力了。因为足够的流明输出是任何一部单片投影机都要考虑的因素,而亮度只要适度就行。因为这一点,屏幕就完全不需要在考虑均匀度的时候再太多的在意“亮度”。当你读到这儿时,你应当坚信,追求高亮度的屏幕已经成为往事。
现在,就剩下三个要素考虑了:分辨率、对比度和色彩还原度。我们总是习惯于列举一对矩阵数字来表现一幅“照片”,16:9的画面比例和高清显示,这两组数字又演化为:1920×1080。这些数字的变化比一幅200万像素的图像还要多……。
虽然实现更高的分辨率不是不可能的,但实际应用领域却显得毫无必要,因为1920×1080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人们的视觉极限。如果图像因为像素太低而无法观看,那么,太高的分辨率又何尝不是多余的呢?
色彩的还原度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话题。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家庭影院的软件更多的是胶卷,而且胶卷并不是过去所谓的电子媒介。电影制作者采用什么拍摄手法和感光乳剂来还原色彩仅仅受制于他们的想象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投影图像的色彩只是稍微的受到光谱的影响。
[Page]
你可以通过观看投放在二维图表上的颜色空间来理解这一点。越靠上,肉眼看到的三角区域就越大,反之愈小。
为什么更小的三角型一开始并不是更大,答案就在CRT显像管表面的磷上。然而,这也只有一部分道理。在即将到来的数字电影时代,相机的色彩空间比上面所展示的三角空间大业不是不可能。如果那一刻真的发生,色彩还原度的重要性也就随之消失了。
现在,就剩下对比度了,这是一个在黑暗时代就面临的话题。它并不像分辨率和色彩空间,对比度什么时候都不是多余的。我们的眼睛更倾向于对比度而不是亮度,并且是有多少就能接受多少。
电影总是免不了留白,一个高对比度的电影其比率能到250:1。投影机厂家总是试图将他们产品的对比度虚拟到相同比率,但又总杯认为是中冒险的举动 。现在,电子投影机能将对比度提高到500:1,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总而言之,视觉史上每一个变化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