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业务以传统通信服务为基本,与信息通信业新业态、新思维相融合,融入了信息通信业新技术、新理念,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产业融合的典范。因其具有较强的便利性、实用性和多样性而被广泛接受。
然而,从“56号令”到“181号文”,再到“229号文”,再到6号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OTT行业的管理一直在加速。之前火爆的OTT盒子市场,自从2014年下半年,由于来自广电持续的一系列政策整顿,遭遇了旷日持久的“寒流”。因OTT行业是强政策依赖型产业,所以“寒流”还是不断来袭。4月份是“寒流”频繁入侵月,5月份虽趋于平稳,但影响依然持续;互联网接受设备强制性国标正式制定工作的启动,使一些盒子的厂商产品战略在发生改变,代理商的产品也在转型中。
OTT是否还是能一路高歌,我们从全球范围看看最新情况。
欧美市场蓬勃发展
西欧的OTT视频服务的覆盖率仍在持续增加,55%的英国宽带家庭以及51%的法国家庭都通过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和电影。然而,欧洲的付费订阅用户数量却明显更少,英国30%的宽带家庭以及17%的法国家庭订阅了OTT视频服务。Parks Associates调查主管Brett Sappington说道:“OTT服务在欧洲发展动力强劲。新的OTT视频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还没有达到北美的数量级。在欧洲的很多地区,付费电视的覆盖率比美国要低。欧洲的消费者一直以来不情愿为视频服务买单,因为在过去享受了太多的免费服务,例如BBC的iPlayer。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收费选择涌入市场,一些节目资源的获取存在壁垒,这会慢慢改变欧洲的视频收视传统。”受到iPlayer以及流行的OTT视频服务如Netflix、Sky、Amozon等的刺激,英国仍然是欧洲地区领先的OTT市场之一。法国也兴起了很多新的OTT服务,包括知名零售商FNAC的按次付费视频服务。
在美国的千禧一代中,据调查,有23%的家庭仅使用OTT服务,高于美国宽带家庭中的平均水平15%。61%的美国千禧一代同时订阅了付费电视和OTT服务,这一比例也比全国的平均水平52%要更高。我们不难看出,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订阅付费电视服务,这些服务能够提供符合他们期望的节目。特别的是,流行文化、优质电影频道以及幼儿节目对千禧一代的吸引力更高。“OTT服务正在尝试一系列的模式,区别于其他服务并在北美市场的众多服务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北美地区已经有超过130家活跃度额OTT视频服务。”Parks Associates调查分析师Ruby-Ren Bond说到,“无论是刚起步的服务还是已经正常运营的服务,都需在节目内容、节目开支、收益以及消费者吸引力等方面寻求平衡。” 北美地区将近60%的OTT视频服务是基于订阅机制的。64%的美国宽带家庭订阅了一项OTT服务,2015年这一比例为59%。
英国天空电视台(Sky)则在西班牙和法国推广旗下OTT服务Now TV以进一步拓展其在欧洲的市场和影响力。天空台目前拒绝就业务扩张进行评论,但事实上,在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爱尔兰,其付费电视频道和OTT服务早已开始运行。天空电视台努力扩展与HBO的合作是为了推进其在德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发展,力求能够像在英国和爱尔兰那样提供一定的节目进行推广。同时,今年1月,Sky Atlantic成为Showtime原创电视剧在欧洲唯一的制作基地,后续还有天空电视台和Showtime母公司CBS的合作。3月,天空电视台在意大利开始推行Box Sets,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亚太地区用户迅猛增多
据《亚太地区OTT电视和视频预测报告》称,2010年亚太地区17个国家的OTT电视和视频收入为7.07亿美元,2015年增至57.41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83.96亿美元。该报告还预测201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市场。到2021年,中国OTT广告收入将达到49.11亿美元,日本将达到14.75亿美元。首席分析师SimonMurray表示,OTT电视和视频观众继续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长而增长,在亚太地区(但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智能手机是重要的OTT电视接收方式,高于固网接收方式。
2015年和2016年大多数OTT活动来自各国市场的当地公司。不过,也有少数公司正在尝试国际做法。虽然国外内容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对个国内市场用户而言,本土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国际公司通过与本土公司合作分发和销售基础设施来获取收益。国际公司也必须根据当地情况调整价格。大部分亚太国家信用卡持有水平较低,因此本地支付系统交易风险较小。
从全球及亚太看来,2012~2017年之间,付费电视用户数增长放缓,而OTT TV用户数则迅猛增多。预计在2012~2017年之间,亚太付费电视订阅量年复合增长率较OTT TV用户数的年复合增长率同样要小很多,但亚太地区付费电视订阅量与OTT TV用户数均约为全球付费电视订阅量与OTT TV用户数的一半。亚洲新兴市场,用户视频观看行为快速演进,与全球相比,亚洲宽带用户通过第二屏对OTT视频的消费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们收看OTT视频的最主要第二屏设备是PC/笔记本电脑,其次依次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其余便携式设备。对于OTT用户而言,其日常电视收视变得更加具有选择性。一项针对2832个OTT长视频观看者的调研显示,20%的人表示比以前看传统电视的时间要多了,28%的人表示比以前看传统电视的时间要少了,8%的人表示很少或从不收看传统电视。
正在向VR方向迈进
Unisphere Research和流媒体杂志等完成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OTT市场正在向虚拟现实(VR)方向迈进。来自全球媒体和娱乐公司的628位人士。按要求评价OTT的现状以及其他一些话题,包括业务、技术和竞争挑战及提供OTT服务的创收可行性。该调查建立在2015年进行的调查基础上,调查受访者在如VR、4K、HDR和HFR视频等下一代内容的意见和态度。最引人注目的受访者的意见是:VR视频将成为流媒体视频的支柱。尽管VR预计将成为一个支柱,但研究人员也发现其普及可能的障碍,包括缺乏消费者通往运营商的通道、VR设备可用性迟滞以及OTT VR内容分发的带宽限制。Level 3首席市场官Anthony Christie评论说:“随着OTT业不断发展,此调查表明越来越重视不仅提供直播流媒体(本质上这可能是一个挑战),而且提供4K流媒体甚至VR。终端用户希望他们的视频流媒体体验不卡顿,即使在他们开始消费下一代内容时也是如此,而此调查表明OTT提供商有一个稳健的支持这种向上的OTT发展轨迹的CDN战略越来越重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网络越来越重要。”
运营商组团拥抱OTT
年初,全球9大电信运营商宣布,成立“合作运营联盟”,协力挖掘互联网企业为电信业带来的增长潜力。该联盟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志同道合且地理覆盖上具有互补性的运营商的一个开放网络”。目的是交流最佳经验,把合作的产品推向市场,共同寻求潜在的伙伴关系,并分享各自对“即将到来的趋势和服务”的认识。联盟还将主要互联网品牌纳入其中,希望凭借这些OTT企业提供电信运营商自己不擅长的服务。目前联盟已经吸纳了30家类似的互联网企业加入。据预测,一旦电信运营商同OTT携手,到2018年,OTT通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30亿美元。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向用户提供OTT服务能够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还能大大激发运营商网络中信息、语音和数据的使用量。此外,利用OTT公司现有的技术,并将现有的用户基础等资产货币化,电信运营商将不再需要投资开发和管理自己的OTT服务。
而对于OTT企业而言,通过整合传统的电信服务,OTT公司能够真正敲开全球通信用户的大门。使用短信系统支持他们的业务,使得他们可以顺利进军那些没有足够互联网连接的新市场。以此次的“合作运营联盟”为例,加入联盟的9大电信巨头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中,拥有10亿用户。
但是,目前电信运营商和OTT的合作还很初步。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首先要做的是,移动运营商通过将OTT应用纳入到自己的数据套餐中,可以利用OTT的品牌激发数据的使用量;还可以通过广告和营销、销售内容、赚取月资费体现合作的价值。
博弈发展合作共赢
近几年来,OTT业务以其多样性、实用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OTT业务所暴露出来的版权、安全问题和争议逐步呈现,越来越被人诟病。
多样性、实用性:OTT业务涉及语音、视频、旅游、交通、饮食、购物、政务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多数领域,并可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使得单调的必选项成为了更加自主的可选项。此外,OTT业务多基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开发、发展,基本解决了所涉及领域的实质性问题,实用性极强。
版权问题:以OTT TV为例,内容来源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版权人日益重视的话题。随着视频类通信服务的推广应用,盗版、擅自传播等侵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日益凸显,知识产权诉讼屡见报端,版权人与传播者针锋相对的较量不绝于耳。版权问题,正成为OTT业务发展的较大阻力。
安全问题:未经同意读取用户信息、非法买卖用户信息、软件自运行、恶意推送广告等安全问题的存在,正成为部分OTT业务发展的壁垒。
OTT业务不仅要持续发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应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这种理想化的发展模式,须通过合作、分享,方能实现共赢。
OTT业务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应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服从监管,确保业务的发展、推广和应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监管部门须健全完善OTT业务审批、内容管理、用户信息保护等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为OTT业务发展壮大营造健康的软环境。OTT业务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基础电信企业要互相合作,在现有法律和政策框架范围内,互相扶持,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均衡发展。
OTT业务应以更加积极的开放姿态,与不同OTT业务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分享新技术、新业务、新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信息通信业务和技术,不断提升信息通信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利益诉求。OTT业务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提供更多为用户乐于接受、为社会普遍认同的通信服务,方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诉求,才能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得以体现。
编后语
从2016年OTT生态大会上获得的数据显示,OTT可运营用户渗透率将快速增长,目前各平台的实际有效可运营用户规模刚刚迈入千万级可运营的门槛,十年后应是数亿级。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可运营用户渗透率将由2014年的7%上升到2018年的40%。
收看时长及开机率的上升,显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使用互联网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休闲的选择,互联网电视已经成为用户生活习惯。用户的收看时长由2013年的2.5小时延长到2015年的3.5小时,使用智能电视观看节目的家庭将占到69.3%。
然而,政策对于整个OTT商业而言是最重要的核心关键,OTT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是管理政策更加细化。从2008年开始,国家就开始不断出台各项管理规定,从这些政令的颁布来看,OTT及IPTV产业从政策到内容监管,都规定得越来越细了。
未来电视CMO谢永红表示,广电总局这几年在OTT行业制定的政策基本是正面推动发展的政策,它的出发点是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在规范这个行业。我们认为政策股并不是在保护国有的牌照运营方的利益,某种程度上是把大家放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规范行业的行为将会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