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网台互动造就电视剧发展更大空间

2016-04-15


  IP电视剧成为网台互动的引擎,造起那些“平分秋色”的市场波澜,并牵引年轻受众回归传统收视终端,成为驱动新旧媒体融合传播的中坚力量。网台互动也带来新的机遇,为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趋势造就巨大空间。

网台互动造就电视剧发展更大空间

  网络与电视剧“平分秋色”才刚刚开始

  从有台无网,到先台后网,到台网同步,再到先网后台,再到有网无台,电视剧在网台互动中的主从关系变化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互联网对电视剧市场发展乃至整个电视行业发展的影响与冲击由此可见一斑。

  老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网络电视剧市场走强离不开电视行业自身的调整。

  过去十年间,尽管电视平台上的电视剧播出总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观众对电视平台上电视剧收视选择的比例却已从2005年的36.5%一路下降至2015年的30%。曾经响亮的《新周刊》2007年度评语“没有电视只有剧”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已渐渐远去。

  但是也远没有到那个敢于说“没有网络只有剧”的时代。网络对于电视剧是不断崛起的新兴平台,影响日渐巨大,但与电视之间,也才刚刚可以小声地说“平分秋色”。但是随着三网融合加速推进,转进“网络即是剧”的时代却也翘首可期。

  网台互动造就电视剧发展更大空间

  现在对于电视剧而言,存在着所谓“三加一”平台,即电视界的央视平台、省卫视平台、地面频道平台,外加网络视频平台。

  此起彼伏竞争中,省卫视平台崛起而地面频道式微;其中一线省卫视平台与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之间依托所谓“IP剧”,联系紧密、互动频仍,造起那些“平分秋色”的市场波澜。

  以近期跨年热播的IP大剧《芈月传》为例,CSM全国网数据显示,该剧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平均收视率为1.71%,在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的平均收视率是1.57%。而同期该剧的网络视频点播量据统计达到208亿次,换算为基于6.88亿网民的可比收视率则为1.67%,换算为基于12.8亿电视观众的可比收视率则为0.9%(换算方法参见《从点播量到收视率》一文)。如果不考虑网台之间的观众重叠效应,或者视重叠观众为通过互联网看重播,则《芈月传》剧的跨平台全国总平均收视率可达4.28%,不亚于登高声自远的一些新闻强档节目呢。

  再看一个崭新的案例。被誉为新一部IP大剧的《后宫·如懿传》未拍先热。据报道,两家省卫视平台分别以300万元一集的历史最高价取得首轮播出权,而某视频网站则以900万元一集的天价取得网络独播权。该剧同期网络售价明显超出电视售价,网台互动之中,网络视频平台的力量进一步看涨。

  网台互动为电视剧发展带来新机遇。除去扩大受众规模、提升传播效果之外,也为电视剧的内容创作、明星经纪和资本运营等产业化发展趋势造就巨大空间。

  IP电视剧驱动新旧媒体融合

  既然还没有进入“网络即是剧”的时代,那么网台之间的观众重叠效应就特别值得研究。

  对网台同播的电视剧而言,基于网台观众重叠效应大小可分别划分出“偏台剧”、“偏网剧”、“共振剧”;时下总量上看,“偏台剧”远多于“偏网剧”;而以网络大IP驱动的部分电视剧则成为当下网台“共振剧”的典范,驱动市场“IP热”以及大剧价格飞涨现象。

  另一方面,“一剧四星”转向“一剧两星”之后,基于电视平台的电视剧独播和双播模式消解了“一剧四星”曾经带动的市场共振规律,彼共振却要转换为现今的网台共振了。

  网络视频观众群显然比电视观众群更年轻,有意思的是,电视剧网台共振现象也带动电视频道的电视剧观众变得比以往略微年轻。

  数据显示,省卫视频道组2015年晚间电视剧15-34岁组年轻观众占比由2014年的27.4%提升至28.8%,一改以往电视观众不断老化态势,昭示跨屏传播新特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季播大综艺节目相类似,网络IP电视剧也通过网台互动模式正在成为驱动新旧媒体融合传播的中坚力量。

  相关阅读:

  深思考“IP是个伪命题”?

  作为电视剧界的大哥级人物,导演过《甄嬛传》《芈月传》的郑晓龙始终认为“IP是个伪命题”,“现在的IP总设定在具体的网络文学上,其实IP是知识产权,网络文学只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网络小说有很大的创作自由,肯定有非常好的创意的东西在里面,但缺点就在于没有经过筛选,会有大量垃圾,所以我们要在里面淘金。如今网络小说的市场不够成熟,因此加工的难度系数很高。”

  在郑晓龙看来,IP改编要保证品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深刻的人性和好看的故事,其次才是服装、道具、摄影、美术,而只有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琅琊榜》制片人侯鸿亮也认为,一部剧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内容和品质,“这个行业不在于点击量、IP多大,而在于这东西是否是我们创作者想要的。还有从编剧、演员、导演到各个部门都做好了,才可能有好的呈现。”

  眼看着大量资本快速涌入娱乐市场,《如懿传》制片人、新丽传媒副总黄澜也希望用自己的经验为业界敲响“警钟”,“任何风潮来的时候一定有泡沫,一个IP有没有与大众共鸣的主题、有没有创新的东西、所有文字内容能否转化成影视语言、有没有探讨人性的复杂、有没有可开掘的内涵,这些都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就不要死弄。”

  制片人、编剧白一骢也对IP热表示了担忧,“现在可能一部我闻所未闻的IP剧的价格,放到去年、前年都是顶级IP剧的价格。而且好的IP太少了,很多算不上IP的IP混在其中,会带来IP剧的衰败,还会把整体IP价格拖低。真正的优质IP一定会出类拔萃,在什么时期都好。“

IP剧 台网互动 三网融合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