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驶进了慢车道。外部需求疲软、人口红利减少、淘汰落后产能,让整体经济压力山大。经济放缓被解释为必要而不可避免,于是,了“新常态”被用于解释这一年来的各种经济现象。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房地产供应严重过剩(一线城市除外),大宗商品遭遇前所未有的熊市,国际油价甚至跌至35美金让人惨不忍睹,全球资本市场信心在美帝的加息预期中轰然倒塌,这种比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更甚的状况对信心的冲击让人人自危。尽管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都已上马,但整体趋势仍然来得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快、更艰巨。

尽管形势严峻,但主动出击远胜于坐以待毙。我们看到政府在主动适应新常态,拥抱新常态,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主动去杠杆、去库存,在各个领域推进市场化的机制改革,加快促进社会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而且,从效果上来看也算是有成效的。比如,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就让人看到了很大的希望。阿里、陌陌、蚂蚁金服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上市,激活了万众创业的热情。
传统行业(金融、传媒、零售、出租车等)正在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很有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移动互联浪潮的弄潮儿和见证者。或许,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已经来临。
2015年,中国的专业视听市场如同国内的经济形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方面,行业整体增长乏力,甚至成为拖累全球AV行业增长的后腿,有的企业被收购,被重组甚至宣布破产。一方面,整个行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力点和结构转型。比如,在企业经营模式上,经销代理商和各大主流品牌间的关系分分合合,有人为权衡各方利益的平衡,有人在羽翼丰满之后要展翅高飞,鸿合与联姻了10多年的日立分手,选择与NEC牵手;东方中原和安恒开始走上了自主品牌之路,德浩在年末也宣布重出江湖,并高调推出了自己的商教产品线,国产激光光源技术的领导者光峰光电还在一路拓展版图。这一年,视听行业的大动荡十年未有。
这种大格局的转变对行业来说意义深远,就如同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一样。至于说,能否最终修成正果,我们目前尚难评论。但这一现象向行业传递的信号却非常明确,大家都在主动求变,有改变才有希望,改变或许是找死,但更有可能找到了活路,但故步自封多半只有等死了,没有人愿意坐以待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