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也谈电视体育与自主知识产权

2006-07-17 本刊编辑部 依马狮网


也谈电视体育与自主知识产权
    “七”月流“火”。
    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豪门盛宴”,通过广播电视的通路,吊足了全球受众的胃口,它在赚足了人们眼球的同时,也让那些拥有独家播出权的广播机构,例如央视,挣得个盆盈钵满。

    屈指算来,体育与电视的联姻至今已有数十年光阴,但双方在依存度或粘合性上真正产生质变也就是近十年的事,其中奥运会和世界杯商业价值的充分开发,是这一质变得以发生和放大的最主要诱因。

    借助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性,现代的体育产业不仅可以扩大规模和影响,而且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电视转播权即是获得这些利益的重要手段。反之,电视媒体借助体育赛事,也可以大幅提高收视率,而收视率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了电视媒体的广告竞争力。拿此次世界杯的电视转播来说,央视凭借其在国内独家播出机构的地位,其与世界杯有关的广告价格一路飚升至840万元,总收入据说达到了七亿多。

    让能痴,让人醉,让人嬉笑,让人怒骂,甚至让人癫狂得忘乎所以的世界杯,今届更是借助高清电视的技术,让观众不到现场即能享受到足球赛事独特的现场感和大画面的震撼。为了保证信号的无损和高质量,东道主转播机构,瑞士的HBS此次提供的是无压缩的1080/50i、幅型比16:9的高清信号。

    四年一次的足球盛宴已经曲终人散。而一场规模更加恢弘,更能牵动人心,商业价值也更大的体育盛宴—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在离我们已越来越近。高清转播作为中国政府对本届奥运会的一项承诺,正无时不刻不在敲打着中国电视工作者,特别是央视先驱们的神经。当然,要说为这事着急上火的可不只是我们的电视工作者。这不,松下、汤姆逊草谷凭借它们与国际体育赛事转播组织间悠久的合作历史,早已“先下手为强”。同样地,其他设备厂商跃跃欲试,动作频频,暗中较劲,以期能在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体育盛宴中分得一杯羹的迫切心情也就不难理解。即将于下月登场的BIRTV,将是这些厂家在奥运来临之前为数不多的几个展示与角力的舞台之一。

    “七”月流“火”。
    在H.264和MPEG-4等国际标准公布了新的专利费收取标准后,业界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诉求愈发强烈,特别是在有可靠消息说我国自主制定的DTTB国标即将出台的时期,自主知识产权一时间再度成为坊间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上月的上海国际数字电视论坛上,有忧国之士更是发出了“时代呼唤知识产权”的肺腑之言。

    笔者非搞技术出生,但对于知识产权之于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行业的重要性却有着足够的认识。前有3C、6C联盟借专利权打压我国DVD产业之惨痛教训,后有TD-SCDMA和AVS力抗自主知识大旗之巨大鼓舞,现在,是到了我国数字电视行(产)业勇敢地站出来,对洋标准说“不”的时候了。

    令人鼓舞的是,据有关专家介绍,正在进一步测试中的DTTB融合方案无论是在单载波还是多载波工作模式下,都优于欧标和2003年的标准测试结果;其与欧标相比,净荷码率约高10%,信噪比门限约好2-3dB,信号捕获时间约快20倍。尤为重要的是,该融合方案拥有17项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1项授权的美国专利,3项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估为基础性的发明专利,已申请发明专利达37项。可以说,它是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用参加了测试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话说:我们的技术是成熟的,可用的,无论是单、多载波工作模式下都超过了国外标准,我很有信心!

    国标即将出台前的时日不仅难熬,而且无奈。经历了2003年至今的坎坷曲折,感官疲劳似乎已让很多人对任何刺激都提不起精神来。但恰恰是在这样的时候,睿智者已经做好了准备,卡好了位置,一旦发令枪响,率先冲出起跑线的将是他们,而等待他们的,在鲜花和掌声之外,应该还有大把大把的银子……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