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计是“无中生有”。古曰:“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简单地讲,人为制造假想,由虚假开始,并把假想发展到极端,最终转化为极度的真实。

由于信息不对称,有线最大的“无中生有”就是有线有节目内容,其实有线只是电视信号的传输商,有内容的是电视台;这种假想被有线发展到极端,即走向内容集成,最终将假想转化为现实。
互联网喜欢玩概念,多数概念是从“无中生有”开始,逐步由假想变成了极度的真实。网络电视机如此,IPTV也是如此。
CNTV只是央视的一个机构,并不能完全代表央视,但CNTV不断地声称自己就是央视,诱使有线敌视央视,最终CNTV真成了CCTV。
多部美剧大片组成点播产品,白天只是点播片花,晚上才可以点播,起名“午夜好莱坞”,副标题“拍摄在美国、播出在中国”;首先,午夜产生神秘感;其次,好莱坞有很高的知名度;最后,副标题产生新片的错觉,其实是“无中生有”。同样,将与证券、财经等相关的内容组合成名为“股市神算子”新产品,副标题为“开盘得神助,收盘获快乐”……。
互联网企业用假数据的开机率唱衰有线,也是采用“无中生有”,旨在让有线失去信心。
在许多情况下,“无中生有”类似于“小题大做”。夸大倭寇的问题,如延时、抖动;领导家里“小故障、大服务”,明明一人可解决的,派十人;向“额娘”夸大IPTV的后果。演绎OTT掌控门户的威胁,直接上升到政权的颠覆活动;把美国的故事当中国的故事讲……。
特别提醒同仁,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物联网中,顺着“互联网+”和工业4.0的還,敞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讲哪些似乎是“无中生有”但又符合巳有科技逻辑的故事,故事跨的学科越多、越是精彩。此外,有些对己不利、看似“无中生有”或荒唐的故事,要认真对待,也可能是未来的事实;如,“有线与移动合并”,“取消额娘封号”,“有线被彻底OTT”,“有线全面破产”……。
今天关于市场运营业务的第103个问题是:你现在脑海里有哪些符合逻辑、看似现实的、“无中生有”的故事?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当初是“无中生有”、后来成为现实的故事?你能编个与有线业务相关、符合逻辑、看似真实、“无中生有”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