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计是“趁火打劫”。古曰:“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简单地讲,对方内部矛盾越激烈,越是有利于另一方乘机进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竞争双方体制和机制的弱点往往容易被其中一方“趁火打劫”。
倭寇自“明治维新”(1998年三分天下)以后,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体制和机制日趋完善,难以找到大的“趁火打劫”之处。相比之下,广电的体制和机制实在太容易让倭寇“趁火打劫”……。
广电的“第一任务”常常与现代企业的“第一任务”不一致,太容易让倭寇用市场的手段“趁火打劫”了。网台分离让倭寇“趁火打劫”成合法的IPTV。“被数字化”、强行涨价、按端收费,不仅让倭寇可以“颠倒黑白”地指责有线是“日本鬼子”,倭寇自己演变成“八路军”,而且让百姓主动告知倭寇自己家是否有多余的电视机。有线七大姑、八大姨太多,一时难以培养成服务意识或服务不位;倭寇“趁火打劫”地引领百姓唱“国际歌”。有线整合不畅,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内战个个英勇无比,外战只擅长“哭爹喊娘”,倭寇“趁火打劫”,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五分之一的大好河山。一盘散沙有线,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组织“国网”,但迟迟不召开“遵义会议”;倭寇“趁火打劫”全面出击。有线往往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技术说了算;倭寇“趁火打劫”将技术引向倭寇优势的IP,诱饵有线所谓的“技术高手”丢掉DVB。利用广电所谓的“高手”喜欢自以为是,大肆吹嘘什么OTT,“趁火打劫”地让有线优势殆尽,更为可气的是,这些有线“高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线实在太多被倭寇“趁火打劫”之处,预示着有线再不清醒过来,恐怕“在劫难逃”。
仔细观察倭寇,有线也可以找到许多破绽“趁火打劫”。利用IP传输的不稳定性,将其提升到安全事故的标准“趁火打劫”。利用IP牌照只是授予电信三兄弟中的一个,挑起另外两兄弟的不满,“趁火打劫”的拉拢。利用央视眼里无百姓或无服务,而且一旦出事,全部责任推给地方播控平台,“趁火打劫”让他们“狗咬狗”。利用七大牌照各自为阵,既可以“趁火打劫”让其分,又可以全开放、促其合。利用七大牌照与互联网企业的性别差异,屡屡违背“181号”管制,“趁火打劫”地挑起“额娘”的满。利用OTT不会强化地方的宣传,利益有线隶属地方身份,以“电视作为地方政府管理工具”说事,“趁火打劫”地挑衅OTT企业与地方的关系……。
如倭寇和皇协军领导班子突然发生变更,往往是“趁火打劫”的机会。倭寇的设备发生重大故障,往往可以“趁火打劫”。对手产品设计上的弱点,并引起用户不满时,可以“趁火打劫”。倭寇历史上曾欺压过百姓,可以通过“忆苦思甜”来“趁火打劫”……。
今天关于市场运营业务的第101个问题是:你能列出多少有线能让倭寇“趁火打劫”的机会?你又能列出多少你“趁火打劫”倭寇的机会?你自己创造了多少让倭寇“趁火打劫”的机会?你能分享你成功“趁火打劫”对手的案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