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马车”改造

2006-05-26 青岛电视台 刘永军 盖新 陈磊 依马狮网


——浅谈移动转播车的改造

    【摘要】 马拉松比赛的跟踪拍摄和全程录制是十分重要的,会给观众带来很强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台移动转播车的改装过程,并着重阐述了车体和UPS的改造及视音频系统的搭建,充分的准备确保了转播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键词】 马拉松  移动转播  车体改装  系统改造

    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海尔杯”中国青岛国际马拉松赛于2005年9月成功在青岛举行。本届马拉松比赛设男、女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5公里小马拉松和1公里健康跑项目。其中,来自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瑞典、菲律宾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46名境外优秀选手参赛,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专业马拉松选手和社会各界长跑爱好者7000多人参加了这次比赛。它起点设在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五四广场”,途经第三海水浴场、八大关、汇泉广场、第一海水浴场、栈桥,八大峡,折返后途经五四广场继续东行至石老人海水浴场,再折返回五四广场,到达比赛终点,线路横跨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青岛湾风景区,八大关、石老人风景区,充分展示青岛的“山、海、城、道”四大城市特色。

“马车”改造
“马车”改造

    为了将这次比赛的盛况充分展示给电视观众,要求全程录制比赛过程,这就需要一辆马拉松电视转播车。经过对北京马拉松比赛和厦门马拉松比赛直播过程中使用的马拉松转播车的考察和论证,结合我台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将我台的模拟分量转播车(原装日本依维柯车体)进行改装。
    2005年我们将此项任务作为重点,主要考虑能动用少量资金将车改装成马拉松转播车,而且该车以后还能作其他用途(主要是为了能用于水上帆船项目的转播),所以我们将车定位为五讯道移动转播车。原车是模拟分量转播车,有四个有线讯道,在此基础上加装了两个讯道全向微波摄像机,使其具备更强的功能。整个改造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车体改装。将依维柯车体车后门去掉,原来的电缆滚轴拆除,加装底板并在摄像机三脚架下加装大力弹簧减震,在底板上装固定座椅和保险带以保证摄像员的安全。车顶加装平台和固定座椅,使用斯坦尼康对摄像机减震,为了使摄像员减轻负担,我们在座椅边上加了一个固定螺丝,将斯坦尼康连接在座椅上,摄像员只需要注意摄像机的左右摆动。在车顶还固定了两个微波摄像机的接收单元,并在平台前后分别固定安装了三个指向话筒,以采集现场声。在副驾驶门上加装了车载拍摄系统,拍摄沿途风光和观众反映镜头。给跟踪拍摄运动员的摩托车加装了踏板,使摩托车上的摄像员能够安全、更好的控制摄像机(后附照片)。
    2.供电系统改造。重新加装了车载UPS电源系统。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负荷,我们对车上功率较大的设备都不再使用,加装了功率较小的双工通话系统、使用电池供电的小型调音台。这样经过计算,整个系统的用电量满负载时大约只要2个千瓦,供电时间大约需要4个小时,所以我们使用了总功率为12千瓦的UPS电源。
    3.视音频系统改造。原车是模拟分量车,系统经过十年的时间已有很多问题,所以除了切换台和其中的三套摄像机及监视器、示波器外,都不再使用。根据省电、优质、安全的原则,我们重新搭建了视音频系统。系统搭建如图所示。
“马车”改造

    4.摄象机机位的设置
    1、2号机位为全方位数字微波摄像机分别在两辆改装的摩托车上,主要负责运动员近景的多角度拍摄。其中1号机负责拍摄领先方队的多角度拍摄镜头,2号机负责拍摄第二梯队的运动镜头。
    3、4号机位架设在车尾和车顶平台,为两台斯坦尼康摄像机,主要负责领先方队的全景、近景拍摄。
    5号机位架设在副驾驶门外为车载摄像机,加装了减震镜头,主要负责沿途景色和观众反映镜头的拍摄。
    5.音频和通话系统
    (1)录音系统。由于现场车辆等的噪音干扰,为了获取满意的现场声,我们采用了低灵敏度的动圈传声器,固定在车顶的三个位置。
    (2)通话联络系统。导播和1、2号机摄像的通话通过对讲机完成,导播和3、4、5号机摄像的通话通过加电池的双工通话系统完成。
    本次马拉松比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使青岛国际马拉松赛成为继北京、厦门马拉松赛后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事。这个项目从接到任务到制定方案到方案成熟历时一年多,去年的多次试用和今年的使用情况证明我们的改造是成功的。比较中央台和厦门台的马拉松车改造,我们只动用了少量的资金,就完成了独具特色的多用途马拉松转播车改造。这次马拉松比赛的节目录像在中央电视台和青岛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和国外媒体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首肯,也为2008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水上直播做了宝贵的技术储备。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