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2015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北京时间7日凌晨)正式开幕。作为全球性科技展会,CES几乎涵盖了所有最具科技前瞻性的消费电子产品。而在今年的CES展会上,电视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
量子点电视的崛起
三星、索尼、LG、TCL、夏普、长虹等一系列知名电视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新品,超薄、曲面、大尺寸、超高清画质等元素成为了众多厂商追逐的流行趋势。而最炙手可热的电视显示技术恐怕非量子点QLED技术莫属了。
在CES2015展会上,三星推出了量子点电视SUHD TV,并采用4K曲面设计。海信在CES上推出了NEW ULED电视,同样融合了4K超高清曲面显示技术和量子点技术。长虹也展出了量子点曲面电视QD2C,同时这款电视也号称全球第一台曲面量子点电视。TCL也展出了能够实现110%的色域覆盖率的量子点电视H9700,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推进OLED战略的LG,也在CES2015上推出了首款4K量子点电视。

三星推出量子点电视SUHD TV
据相关机构预测数据显示,采用量子点技术的4K超高清(UHD)增强型彩色液晶电视2015全球出货量预计将达130万台。而到2018年,量子点电视出货量将增至1,870万台。
何为"量子点"?
量子点(QD)是一种非常前沿科技的纳米材料,其晶粒直径在2-10纳米之间。量子点的光电特性很独特,它受到电或光的刺激,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纯正高质量单色光。
量子点QLED显示技术是将量子点的光学材料放入背照灯与液晶面板之间,可以使色域达到或超过OLED的水平,甚至可以省去光源侧的偏光片,有效降低液晶显示产品(适用于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成本。量子点替代传统荧光粉,使得液晶显示背光更加纯正,电视屏幕端色彩显示更加丰富。而量子点电视就是应用量子点技术背光源的电视,是液晶电视(LCD)的一种。

量子点QLED面板结构图
量子点屏幕具有更好的色彩还原表现,色彩还原率与传统的液晶电视(LCD) 和发光二极管(LED)电视相比提高了30%以上,这使得量子点电视能够显示极宽的色域。量子点显示技术被视为未来高效提高彩电色域值的最佳方案。出色的画质正是各大厂商对量子点技术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之一。
量子点QLED色彩准确性高且画面更稳定
量子点"力压"OLED
反观,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背光源,这是OLED技术的优势之一。因此OLED产品可以采用多种基底制作,这也就意味着OLED可以制造成柔性显示设备、透明显示设备等特种显示产品。这一优势促使了曲面电视的诞生。早在CES2013展会上,韩国LG电子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曲面OLED电视。而现如今,随着曲面量子点电视的问世,曲面电视恐怕再也不是OLED的天下了。
除了色域更广之外,量子点技术相比OLED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下面这些方面。
在发光原理方面,量子点技术采用了纳米级量子发光,它的光源纯净且明亮;而OLED则采用二极管点发光,其光源相对不纯净,而且更为耗电,寿命较短。再从制造成本方面分析,OLED成本高是业内有目共睹的(OLED电视如果要做到4K超高清分辨率的话,成本又会更高);而量子点则是前者制造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少。此外,不论是良品率,还是使用寿命、节能方面,量子点都要优于OLED。
OLED面临挑战

CES2015 LG推出4K OLED电视
2013年7月,LG率先推出55英寸曲屏OLED,售价为14999美元(约9.1万元)。去年LG OLED电视销售不畅,价格昂贵成为主要因素,但LG电子仍表示今年将继续推广OLED电视,并希望增加在OLED技术方面的投资。而三星、索尼等企业在经过市场调研后,不再看好OLED电视,已于去年5月明确表态放弃生产OLED电视显示屏的投资计划。家电调研机构奥维咨询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OLED在我国全年销量为3万台。
虽然具有轻薄、可弯曲、高画质的OLED被誉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面对量子点技术的发展,这些优势正在减少甚至消失。而且如果OLED要实现大尺寸,就会面临易老化,面板寿命短,且良品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困扰,使得OLED电视的发展并不顺畅。面板规模性应用及大尺寸产业化还有至少三年以上的一段进程,短期内OLED售价仍然要比普通液晶电视贵两倍以上。而如今,面对量子点技术的猛烈攻势,OLED加快发展速度已是迫在眉睫。
视点:
量子点电视在本届CES展上大放异彩,预示着量子点技术将成为2015年电视显示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量子点与OLED之间的较量还会继续,虽然目前量子点技术"力压"OLED,但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究竟谁会代表更长远的未来发展趋势,谁会"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