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巴西科帕卡巴纳海滩(Copacabana Beach)不远处,有一间布局、设施很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指挥中心的控制室。


身穿白色套装的市政机构管理人员坐在控制室内巨大的背景屏幕墙前静静地工作着——背景墙上显示着里约热内卢城市动态监控视频,包括有各个地铁站、主要交通路口状况、依靠复杂的天气预测系统预报城市未来几天的雨水状况,交通事故处理状况、停电处理状况以及其他城市问题处理及其进展等状态图。
这是位于里约热内卢市政运营中心的控制室,由IBM公司应里约热内卢市长的请求专门设计。这是一套整合了30多个城市管理部门数据的统一城市运营管理系统。想象过吗?这样一个城市监控场景有可能为全球各大城市的运营管控提供效仿样板。
IBM结合其硬件、软件、分析和调查结果制定了用户手册,帮助市政运营中心员工将城市出现的问题分为四类:事件、事故、紧急情况和危机。例如,公众聚会属于事件,人们在聚会上相互打斗属于事故,聚会发生暴乱属于紧急情况,如果有人在暴乱中死亡属于危机。手册还规定了各个城市各个部门处理洪水和山体滑坡等危急情况的步骤程序。
此外,IBM还安装了整合的虚拟操作平台,这是一个基于 Web 的信息交互平台,用以整合通过电话、无线、电子邮件和文本消息发来的信息。比如登录平台后,市政管理员工可在事件现场等环境下及时输入信息,同时可查看派出了多少辆救护车等;他们还可以分析历史信息,确定诸如汽车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等。IBM还整合为里约热内卢城市定制的洪水预测系统到整个城市运营中心系统中。
与传统的控制室运营中心不同,作为典型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城市系统,这样的运营中心为城市公共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将远远超过传统的系统。
大数据为平安城市保驾护航
例如在平安城市建设中的安防监控系统方面:视频监控应用之广泛,数据量之庞大。一个城市摄像头达到几十万个。以北京市为例,摄像头多到什么程度呢?有统计数据表示,只要你上街,一天至少被拍8次以上。
大数据分析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将每天诞生出来的庞大的数据文件进行存储,继而转化并提取应用。海康威视表示: 监控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是符合大数据定义的。平安城市是视频监控领域规模最大、业务最复杂的系统,其视频接入规模从几千到几万甚至到十几万、几十万都有,它涉及到了治安监控、指挥通信、侦查破案、规范执法、社会服务等多个分区领域,而且现在视频监控所采集的视频质量也从标清进步到了高清时代,因此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大型平安城市项目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量是何等之大。但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并不是建设平安城市的目的,仅仅是实现平安城市的一种手段。
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的处理,传统的方式只有人工监控。而这一方式的缺点是,人的注意力往往只有短暂的20分钟,容易产生疲劳,进行长时间的监控后,关注点和注意力都会下降。采用智能化的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能从大量的视频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海量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将视频监控从以往的事后查看,转变为事前预警,为平安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例如,美国数据研究人员正在用超级计算机以用大量数据帮助警方监测恐怖袭击的苗头,定位那些最易受到不法分子侵扰的街区,提前为城市安全提供信息保障。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里约热内卢市政运营中心,控制室建好之后,整个城市的运营管理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过去,对于市政运营中心的城市管理者来说,狂欢节的开始也是天天加班的开始,每天高度紧张地准备应对各种的突发状况,但是有智能化的市政运营中心后,官员们相对从容和轻松。在狂欢准备工作上,这个城市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街道的通行能力。
据筹备官员介绍,狂欢节期间的4个周末,在350个不同的地点在约要举行425场桑巴游行表演,有几百万人参加活动。利用运营中心,市政机构可以协调18个不同部门进行同步计划。这些部门可以共同分配街道的表演时段并设计游行路线,同时制定安全,街道清理,人群控制及满足其他城市管理需求的计划。
“过去,每个部门都单独制订计划,相互之间几乎不沟通。”官员介绍说。
狂欢节的一天晚上,里约热内卢某区高档购物街发生火灾。一些参加狂欢节的人取出智能手机拍照。还不到晚上7点,住在附近的一位女演员就开始在网上向她的粉丝发出报警。几分钟后,运营中心就在网上发出了改道的通知。
大数据实现的交互协作
传统的城市部门之间的管理往往都存在协调不顺畅、信息不公开等情况,比如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救援关键人员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信息,上级部门根据汇报的信息进行事情分析,再制定应对措施。对于一些紧急危机事件来讲,这个过程就显得拖沓冗长、效率极其低下,会大大影响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效率。
大数据时代为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信息的分析。透过“智慧之眼”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在大屏幕上动态显示突发事件的实时进展,大屏与其他小屏(电脑、手机等)等信息终端进行实时交互,把大屏上的信息推送到领导的其他信息终端上,领导可以在车上、办公室等场所灵活机动参与决策、管理,而不必亲自到控制室的大屏幕前查看信息,其他信息终端的信息也可发送到大屏上。实现信息的公开、互联,让城市各个管理职能部门之间能够无缝实现信息的共通,这一新的功能让控制室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
我们以威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看大数据在实现智慧城市协作发挥的作用。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威创近年的重点战略。凭借多年在显示业务市场上的深耕,威创基于自身核心的信息融合、互动、可视化产品和技术,协同客户其他关联系统,推出全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威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基于智慧城市管理控制中心汇聚的智慧城市管理中所产生的凌乱、海量和复杂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通过直观、有层次的方式进行可视化,真正做到业务智能、智慧决策,帮助智慧城市建设单位解决在新型城市管理中的各种挑战。较其它只针对某些业务所提出来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厂商,威创推出的智慧城市中心可视化解决方案更为看重的是对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可视化。
多级可视化协同交互也威创智慧城市方案的一个主要功能。他打通了指挥中心、运营中心、会商室等场所的信息壁垒,将用户原来单一的显示系统,通过“云管理”技术,将拼接墙、PC、iPad等各种显示屏互联互通,成为指挥控制室里的互联屏,改变了原来沟通方式,使决策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今年举办的“大数据时代领先的可视化应用——威创2014北京产品展示活动”上,威创向观众介绍了其可视化交互系统在交互协作上的应用:突发事件发生,决策者不在应急指挥中心,群龙无首,各个机构很难协调行动。基于云架构可视化交互系统(VIS)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有了VIS,即使决策者还在赶赴指挥中心的飞驰的车上,他也可以通过iPad等个人终端与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了解事件的情况,并及时发出指令。这让决策者摆脱了空间的限制,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依托DLP拼接显示大屏幕及移动终端等设备,威创在活动中演示了通过VIS系统,将拼接墙、PC、iPad等各种显示屏互联互通,变成指挥控制室里的互联屏。VIS改变了原来的沟通方式,使决策效率得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