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高级顾问章之俭
“过年了,提前给您拜个年!”
时年已过75岁的章之俭老总,精神抖擞地从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室走出来,在走廊里笑眯眯地迎接了我们。
顺便扫描了一眼门上的标志,“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
章总,这个称呼其实早已过时。他老人家现在的“Title”准确地说应该是按名片上的头衔: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技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广播电视分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问起这个办公室的名称,据有关人士解释说是总局用于制订各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场所,是以章总为组长,由总局标准所邀请来的各路专家以及在职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成员聚集的地方,他们定期地在这里研究和制订有关总局、科技司颁布的行业标准和起草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标准,如:国标GB/T 14857-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和2000年颁布的〈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行业标准GY/T 155-2000等,都是在这个组的成员们努力下取得的工作成果。至于目前大家盼望已久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曾经在这里进行过研究和制订,但并非唯一。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抓这件事,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等部门也都在抓。所以,作为广电总局——我们国家唯一的这个职能部门,也只能是等待国家技术监督局把标准确定下来发布后,去执行就是了。
对于今年何时能够公布,章总不无无奈地表示:去年自己曾经“说过大话”(是根据科委、计委那些部门说的,他们都表过态的)说是“年底就能公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如今几个年底过去了,还是未见出台,他也有点意见。不过,他表示:目前国内两家不同制式的方案经过长时间的改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都比国外好了。其实完全可以将两家的优缺点公布出来,邀请全国的专家进行表决,用常规做法(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法)解决。为此,他回顾了历史:当年决定选用PAL制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当时专家们对选用SECAM还是PAL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但是,当天夜里12点之前一定要将结果报到中央。他当时曾任专家组组长,情急之下他宣布了休会。让大家先去吃点夜宵,回来后再请各位专家把两种制式的优、缺点摆了一遍,并任选一种,作为自己的意见投票。然后,把统计结果如实地送到中央,供领导参考。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2006年,前景不错。特别是“十一五”五年计划的开始年,在国务院、各大部委的大力支持下,7月份将发射直播卫星。他感慨地说:自己在广播电视部门工作了一辈子,50年来一直在解决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可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山区比例太大,至今只能覆盖50%的国土面积。采用卫星之后就可以100%地覆盖了。而按人口覆盖来看,虽然我国已经能够达到95%以上,但是距离先进国家99.5%的水平,差距还很大。问题出于5%的人口居住太分散。有了直播卫星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当然,还要辅以无线传输方法,零散的农村住户买来电视机就能看,比起其他接收方法(如卫星),还是方便。而且便于地方自办节目,卫星就不行了。至于将来,很可能会走三网融合的路,通讯已经搞“光纤到户”了,光纤也越来越便宜、带宽又宽、再加上双向就可居于绝对优势了。可见竞争是很激烈的。
前者,HDTV战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章总应邀主持了会议。会上,希望尽快发展高清晰度电视的呼声很高,特别是产业部门。所以他认为:发展高清已经是时候了。根据是:大画面显示屏的技术发展飞快(这是发展高清必须的)高质量画面看过后,绝对使人还想再看,放不掉的;二是,奥运会临近(还剩两年)届时应该用高清转播给世界各地,但我国老百姓还看不到,说不过去!三是,国情条件已经具备,大量40寸以上平板显示器纷纷上市,国产价格已可接受。再就是,张海涛副总局长早已提出过:各个省只要有条件的就要办高清。而中数传媒,去年9月份已经试播HDTV,在本月份正式播出(付费)。高清要在数字化基础上发展,反之又推动数字化电视的进程。这次战略研讨会的召开就是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下达给SMG(上广电)的任务,会后还要进一步做调查并写出报告来。产权保护是个大问题。机顶盒要有CA功能,可收费。伴随着整体平移、数模转换、直播卫星上天、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公布,高清晰度电视定会如日中天地飞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