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4月下旬,在京又成功举行了第二期《杜比冠军》(Dolby Champions)环绕声现场制作混音师培训班。而3月份在北京怀柔中影基地举办的第一期,为环绕声后期制作混音师培训班。两个班的培训目的和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相同的就是顺应娱乐类音乐、选秀电视节目的数量和速度,培训学员们如何掌握高效、优质、符合电视技术规律的环绕声制作工艺流程。不同的是,第一期强调后期制作的可重复、可个性化、可调整等特点;而第二期强调此类节目现场直播的时效、复杂和高速的特点。

图1 德国MMC公司:高清制作间(左上)、顶级模特儿现场(右上)、大棚(左下)和公司大楼(右下)
基于上述差别,因此应邀授课大师的风格也相互迥异。如果说第一期更美国风格一些的话,这一期就更富有欧洲风格。主课大师Constatin Gabrysch(康斯坦丁·戛布里施)先生来自欧洲音乐大国的德国,在电视音频领域已有17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在位于德国科隆市的欧洲最大影视技术服务公司和最大媒体公司-- MMC(Magic Media Company)公司工作至今已有14个年头,担任该公司总工程师和音频总管。该公司主要为德国及欧洲其它国家的广播商提供电视节目制作服务(参见图1)。他是《德国之音》(Voiceof Germany)、《德国偶像》(German Idol)、《德国达人秀》(Germany Got Talent)、《X-Factor》、《德国未来顶级模特儿》(Germany's Next Top Model)、《德国流行歌星》(German Pop Stars)等节目团队中的首席广播录音工程师。戛布里施先生参与的节目类型形式多样,虽然以现场娱乐综艺节目为主,但也包括演唱会直播(如Kylie Minogue、Boy George等国际大牌歌星访德演出)、连续剧、电影、重大体育赛事,甚至脱口秀等。戛布里施先生还以独立录音师身份录制和做过CD专辑的母版,甚至担任过扩声调音师,真可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环绕声混音大师。学员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这种欧、美文化的差别,学习到了不同录音风格和工艺,使自己思路更加开阔,对于找到更适于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参见图2)。

图2导师戛布里施先生说明演示内容
另一位导师是来自新加坡理工学院的高级讲师刘子力(Geoffrey Law)先生,他担任过《杜比冠军》第一期培训班的导师,在第一期的报道中已有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期培训班是在位于北京东面的中国传媒大学进行的(参见图3),《杜比冠军》培训与高等学校合作,具有更深远的意义。该校“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提供培训场地和必要的设施,派出包括一位博士在内的三位老师,对整个培训进行了不可或缺的协助(参见图4)。同时,也允许该院研究生等对培训过程进行旁听。

图3中国传媒大学主楼

图4《杜比冠军》培训班第二期学员在认真听广院博士老师(左)翻译
第二期《杜比冠军》学员的派送,同样也是基于第一期的条件,要求来自高清电视声音制作第一线的录音师。除了央视、湖南、上海、江苏这几家电视台继续派员之外,其他学员来自四川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早期为环绕声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山东电视台。无独有偶,与第一期一样,还有一家制作公司派来学员培训。
第二期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第一期差不多。就是由导师戛布里施先生先演示一个标准流程,然后学员分A、B两组,每组4人,分别在两间房间同时进行操作。大房是戛布里施先生指导和点评(参见图5),小房是刘子力先生指导和点评(参见图6)。这一点与上次两组都先在大房操作,然后在小房点评有很大区别。也就是,每位学员进行操作时,导师就在身后即时互动。例如导师记录学员发生的问题、值得注意的事件点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事件点不一定都是缺陷,也许是优点,也许是导师要求学员说明为什么这么操作的地方。大约20分钟第一曲完成后,导师立即点评,学员应进行解释或修改。如此模式进行第二、第三曲。总共每位学员要进行4个不同配置的声源和曲子进行操作。当8位学员在第三天下午,于小房内分别进行了第4轮测评之后,就返回大房进行颁发《杜比冠军》证书仪式。

图5戛布里施先生(右)正在点评学员的作业

图6在小房中,导师刘子力先生(右)在指导学员
这次颁发的证书与第一期有一点不同,就是多了一个Live,也就是第一期为“环绕声后期制作环绕声混音师”认证,而这次是“环绕声现场制作混音师”认证。至今,全球有三位学员获得了双证,其中两位是为两期培训班的设备设置、文件备份,甚至即时翻译等等繁重的任务而辛勤劳作着的学员,他们为整个培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还有一位是第一期的学员,而这一期担任特聘助教,因此理当所然地获得第二张证书(参见图7)。由于到目前为止,杜比公司还只在中国大陆进行了此类培训,因此来自杜比公司总部的巴比特先生在总结会上向在座的学员说:“你们是全球第一批通过《杜比冠军》认证的环绕声混音师。”(参见图8)

图7特聘助教(左)向学员介绍第一期培训心得

图8导师和全体学员在颁发《杜比冠军》认证证书后合影
《杜比冠军》培训不是让学员盲目服从,而是启发学员要有自己的思维,鼓励大家提问题。不仅测评开始前可以提问,测评中间有不明白的也可提问(参见图9)。培训组织方还在特地组织学员对已经进行的培训进行讨论,学员可以就培训各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批评,包括对授课大师也可以提出要求。由于这样的及时互动,使得学员与导师之间相互有更深刻的了解,大师的点评也就能点到要害,做到立竿见影。

图9 学员踊跃提问
在中国传媒大学进行的《杜比冠军》培训班第二期,是该校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与杜比公司合作进行的。在继承了第一期《杜比冠军》指导思想的大前提下,与该校《广院之春》歌手大赛挂起钩来。《广院之春》是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师生均可参加,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赛,第一届是在1984年4月举行的,今年正好是30周年(参见图10)。由于《广院之春》是广电界第一个结构成熟的歌手大赛,自然也为各地电视台的各种音乐类娱乐节目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杜比冠军》第二期培训活动与《广院之春》歌唱比赛30周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十分理想、十分完美的计划。加上传说中的《广春》特色哄台,对于综艺节目环绕声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效”来说,十分重要。杜比公司的专家,以及第一期《杜比冠军》部分成员,对这个构想进行了积极的孵化,终于在4月25日实现了。当然,由于学校自办的《中传电视台》还无法进行环绕声广播,因此整个演练还只能算是模拟直播。

图10《广院之春》海报
第二期《杜比冠军》不仅仅是继承第一期高效、优质的环绕声制作流程,同时也创立了学习兼实战的成功先例。“实战”意味着培训并不是随着学员领到了认证证书就到此为止,而是学员们即将迎来更加严酷的《广院之春》模拟环绕声现场直播考验。
由于,后两次测评的作业,导师已经安排了插播主持人、转场和广告等与电视台现场直播有关的各种声音切换操作。现在就到了每位学员必须面对真实舞台演出场景,实际把握各种操控事件点的阶段。而娱乐类电视节目环绕声的一个重要构成“观效”,则必须由学员们实地进行必须的观效话筒设定和摆放,这也是与第一期培训不同之处(参见图11)。两位导师在此前进行了观效话筒摆放和选型的理论教学,现在就要学员们去实施了(参见图12)。在音频播控室里面摆放的是一张斯泰克AURUS控制台,操作面大很多,比较直观,操作也方便,适于直播(参见图13)。不过,作为音控室的房间是借用化妆间,只是对镜子等做了简单的挂帘处理,仪器设备摆进去之后,显得特别拥挤。但是导师、学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建立起了符合直播要求的系统。

图11 学员正在向导师说明自己的观效话筒分布和摆放方案

图12 导师和学员一起在剧场内讨论如何落实观效话筒摆放方案

图13 《广院之春》环绕声现场直播音控室中,学员正在操作控制台
值得指出的是,这次培训还得到了一些设备供应商的支持,例如AVID公司提供了新近推出的S6型控制面板,作为大房的测评调音设备,并派工程师做技术支持。模拟直播使用的调音控制系统是斯泰克公司提供的AURUS和NEXUS。该司负责人一直坚守在音控室内,直到整个活动结束,保证了运作正常无误。而森海泽尔公司不仅支持了《广院之春》的现场扩声器材、专业话筒和FOH扩声人员,并与学员交流了观效话筒摆放。森海塞尔公司技术经理承诺与《杜比冠军》班子密切配合。在整个彩排和正式演出中,场内响度一直控制在规定的声压范围内,既保证了必要高潮的响度,也保证了环绕声直播的质量。而Junger Audio公司提供了T*AP型“电视音频处理器”和X*AP型“遥控一号”等不可或缺的设备,该公司总裁也多次亲临音控室与导师、学员交流。导师和学员对他们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表示十分感谢。
当主持人宣布30届《广院之春》圆满结束时,全场欢腾。同时在音控室内,大师戛布里施先生宣布,在直播中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这时,在场的学员、导师,相互祝贺、拥抱、雀跃。音控室里爆发出喜悦的欢呼“我们成功了!”

图14 环绕声直播顺利完成,学员、导师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
与第一期培训一样,学员们通过5天的共同生活,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同样,大师戛布里施先生也应邀加入了微信群,并在回到科隆之后,通过微信向学员们报平安。而身在大洋彼岸美国的第一期的大师哈里斯先生,在微信群中也很关注第二期的进行,对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
第二期《杜比冠军》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为第三、第四等等培训活动树立了新起点。普及环绕声制作之路还很长,广大电视音频工作者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