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更多的OTT服务进入市场

2014-03-06 传播与制作


  目前广播电视正处于十字街头,大部制的改革、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全媒体等构成了广播电视所需面对的复杂格局。多种分发机制的发展趋势在新年将延续,我们将看到更多的OTT服务进入市场。

广电加入OTT
  OTT的高速发展已经使付费电视用户数迅速下滑,传统付费电视(包括有线、卫星和IPTV)的价值正在逐步降低。虽然目前90%的宽带用户仍然继续使用付费电视,但过去12个月里他们感到其价值正在降低。宽带用户不再使用付费电视业务的比例从2010年底的9.5%上升到2011年底的12.5%。

  而OTT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新型的机顶盒之争,因为无论是乐视还是小米,都将OTT的核心放在“盒子”中,希望通过盒子占领客厅,再用二次增值服务获得收益。这样既可彻底绕开电视机厂商,并通过非广电部门绑定的“机顶盒”,让每一台功能电视机,变成智能电视。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电视行业的革新,新一轮机顶盒热潮将会爆发。在这期间最主要的变化在于过去机顶盒厂商和广电部门争取利益捆绑和交换导致消费者只能被动的接受必须安装由广电部门指定的少数机顶盒的局面被打破,现在OTT加入后,消费者的电视选择权被彻底放开。

  目前,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市场的新成员“芒果派M210”,由湖南广电推出,而非互联网企业。广电部门加入OTT TV之战,将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复杂。

运营商试水OTT
  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令传统内容商、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和电视机厂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并逐步改变着产业秩序。相比较而言,广电运营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在新的市场格局塑造过程中,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设备厂商凭借各自优势抢夺用户,而广电运营商的市场地位必须依靠适应互联网视频发展的趋势,实现终端和内容的捆绑、增强用户黏度来实现。如才看来,传统的有线运营商走DVB+OTT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伴随着互联网视频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国内三大运营商终于按耐不住,纷纷涉水OTT TV市场。据悉,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正在多地试验与视频内容提供商、互联网电视牌照方合作,推出高清机顶盒,向用户收取一定功能费,这也是运营商提供平台化运营的良好契机。运营商具有最优质的IT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具有最全面的用户行为和信息聚合能力,具有和互联网内容厂商互补的线下服务和营销渠道。这都是当前市场上海量中小型内容厂商可望而不可求的平台化资源。

  这些都将推动广电体系加快网络改造和业务融合步伐。而随着三网融合的洗礼,广电和电信将来也不再是竞争关系,在开放网络,开放智能终端的时代,用户并不单独属于哪一方,终端也不单独属于哪一方。双认证,双计费,各自经营优势业务,交叉营销,有价服务,就能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OTT的发展,美国已着手修改通信法。美国前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委员Robert McDowell称流媒体和OTT视频的发展是美国两位众议员着手检查和修改1934年通信法的主要原因。McDowell表示流媒体和OTT正在革命化广播市场,它们至少为必须修改广播法的一半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OTT的最新动态。
  ①2013年OTT设备达到17亿
  作为基于因特网的媒体正在深深革命化消费者访问视频娱乐内容方式的一个迹象,到2013年底能够访问如Netflx和Hulu这样的OTT宽带内容的设备超过17亿台。

  根据IHS的新“消费电子专题报告”,OTT设备出货量将比2012年的14.3亿台上升20%。17亿台意味着有足够的OTT系统为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服务。

  该市场明年将还有20%的增长,到2017年将达到26.7亿台。到那时,总出货量将比2012年增长86%。

  OTT设备包括机顶盒、蓝光播放机、互联网电视机、游戏机、像Apple TV或Roku这样的数字媒体适配器、媒体平板电脑、PC和智能手机。

  “内容所有者、运营商和消费者都在推动OTT模式的激增,”IHS消费平台高级主任分析师乔丹·塞尔本表示,“内容所有者希望扩大他们拥有的电影、音乐和视频市场。与此同时,为了增加其服务的价值且阻止订户退订电视服务转用纯宽带网络服务,运营商希望采用OTT。而对消费者来说,要求在他们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访问各种媒体。”

  现在的大部分OTT设备为PC或智能手机,它们在去年出货的14.3亿台OTT设备中有8.36亿台。尽管这两种设备的主要任务是话音和数据,但它们也日益用作媒体门户。

  但即使不考虑PC和智能手机,其它OTT设备市场也极大并加速增长。今年将出货约4.8亿台这样的非PC、非智能手机设备,比去年增长30%。

  今年唯一无预计增长的部分是手持式游戏平台。与其它单一任务系统一样,此领域遭到来自通用设备的攻击,主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同样,数字媒体适配器被接受的速度很慢,落后于其它OTT设备,只占总数的1%不到。

  每个OTT设备的核心是先进的芯片。当前的芯片允许OTT设备插入高带宽、媒体质量数据流,将它发送到家中类似能力的设备,然后不用消耗系统电池或消费者的钱包就能处理内容。

  不过,此类芯片还有不断克服障碍,因为OTT媒体的技术要求加重。例如,最新的媒体编码标准HEVC(高效率视频编解码)要求比以前的标准有高得多的计算能力,而只依赖软件的方案还远远不够,例如会消耗移动设备的电量。

  与此同时,随着新标准和技术不断扩充此市场,这些挑战对芯片提供商来说又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创新技术的推出不可避免要求新一代芯片,惟有新芯片才能实现进展。
  ②OTT SVOD收入将达80亿美元
  MRG“全世界OTT付费VOD市场”报告称到2017年OTT SVOD将有创纪录的增长,北美为最成熟的市场。

  报告指出,消费者当前要求个性化观看体验和大量内容选择。提供多屏观看的OTT服务特别适于达到此期望。智能电视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它联网设备的日益普及进一步增大OTT服务需求。

  随着市场发展,OTT SVOD服务提供商正努力为订户提供专有权和原创节目。焦点在于随时随地在任何设备上提供视频内容。MRG预测OTT SVOD市场未来几年有创纪录增长,到2017年收入近80亿美元,逾1.2亿户订户。

  ③香港电视推出OTT及流动电视服务
  香港电视公司已决定推出创新的OTT及流动电视服务,并预计自2014年7月1日或该日前后开始通过该等平传送其多媒体内容。公司目前计划会通过三至五条频道经营业务,其中包括一条综合广东话频道和一条“24小时”新闻频道。基于此等发展情况,公司将会恢其内容制作业务,并会步进兴建位于新界将军澳工业的新多媒体制作及分销中心的下一阶段。除此之外,在需符合此等业务发展的进度及业务需要的前提下,集团目前计划提议分阶段重新聘用于2013年10月16日宣布裁减的员工。OTT服务使观众能通过众多的互联网连结装置观看其频道。观众可以选择观看直播或视频点播的多媒体内容。公司的流动电视服务使观众得以通过可接收频谱传输的移动装置观看其频道,目前可使用频谱的有效期至2015年8月30日为止。

  ④爱迪德和英威携手保护和分发直播OTT内容
  爱迪德1月6日宣布与英威(Envivio)合作,将使运营商能够流畅跨多屏平台和设备的直播频道OTT。

  爱迪德和英威把微软PlayReady LiveTV内容保护置于他们的直播线性OTT解决方案内,适用于多个平台,包括Windows、iOS和安卓设备、游戏机和网络电视。此联合解决方案将于今年早期通过一家第一级欧洲有线运营商率先部署于市场。B&P

编后
  有机构认为,OTT转换将不是近期的事,而是一个逐步的演变,并且此转换不会是大爆炸式变革。

  尽管对有大量观众的电视频道来说,当前转向纯OTT视频分发并不节约成本,但对许多有中小规模的观众的频道来说,长期而言,将OTT流媒体传输作为其视频分发的唯一手段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选项。“对于高消费频道,即有大量观众的频道,OTT流媒体传输的经济性依然非常不高,某些情况下成本是卫星广播的数百倍,”IHS电视研究主管Guy Bisson表示,“不过,对于中小规模的频道,转向OTT可能不成问题。的确高清对任何频道(无论其观众规模如何)都是不可承受的,任何从传统的卫星、有线和地面转向OTT的讨论都是空论。然而,随着电视商业模式变化和订户观看习惯的演变,未来10年较小规模的标清频道可能逐步开始考虑OTT单播和多播,取代传统广播。”

OTT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