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陈木胜:《扫毒》挑战友情,创作比制作还辛苦

2013-11-28 木雕 电影中国


  即便是堪称香港版生死时速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中,陈木胜展示了他善于把握枪战、追逐、爆破场面的绝活,塑造紧张气氛,善于故事编排的精巧,但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非专业出身,不懂功夫,却成为华人顶尖枪战动作导演之一的陈木胜并不了解。王天林之徒孙,杜琪峰之徒陈木胜,翻开他的作品,《特警新人类》《双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宝贝计划》《保持通话》《新少林寺》等,“精彩的场面、刺激的爆破场面、热血沸腾的群戏表演”几乎成为他的招牌,如今,由陈木胜策划编剧并执导的警匪电影《扫毒》,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首次银幕对决,“歃血油尖旺,荡平金三角”的热血豪言似乎再现“英雄本色”。且看这个被称为“香港最让人放心的导演”如何谈新作。

陈木胜:《扫毒》挑战友情,创作比制作还辛苦

借《扫毒》的“抉择”去挑战友情
  每一次拍警匪片的时候,都会想不外乎是警与匪、正与邪、忠与奸的一个对决。但是很多时候都没想过,究竟是警匪片或者动作片里,最人性的戏剧应该是从哪里发掘?而我每一次拍动作片都会觉得最困难的是将戏剧和动作平衡,但这次我会选择多一点的戏剧,动作不会像以前一样的执着处理。《英雄本色》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警匪动作片,三个人这么豪迈,是我多年来心目中好想去给自己拍一次。这次《扫毒》将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三个好朋友的恩情恩义放在一个行动里,其实好复杂,你知道,不同的自己多年思维来创作这个故事。

  其实“抉择”是主角们经历过一次好大的考验。他们每做出一个决定,是影响他们的将来,会影响、会挑战他们的友情。究竟成天说是好朋友,当遇到困难或者是面对危难时候,

  哪一样东西会重要一点?自己重要一点、还是朋友重要一点?我的命重要点、还是朋友的命重要点?这是一个好大的挣扎。当你选了我死或者是第三个人死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都会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借《扫毒》这个“抉择”,去挑战友情的话题。

和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合作是享受
  这三个演员的组合,我自己已经是好兴奋,我好多年没同他们三个合作了。但是我自己幻想由这三个人走到一起拍警匪片,是一件好开心的事,也是我好享受的事。因为三个演员我都认识,以前大家都拍过,一路在这个过程里面,互动性和出来的效果,我自己是非常之享受。

  警察部里面,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从小到大同都是一起玩大的,三个都做了警察。青云惯常是他们的老大哥,照顾两个小弟;古仔比较沉默和内向,这样的性格被选作去做卧底;家辉从小到大都是老三,永远都是最小,两个哥哥要照顾他的感觉。故事里面讲这三个衰兄弟去到泰国,面对一班好大的毒枭、毒贩的时候,在一个行动里面要牺牲一个,三个只可以有两个回得来,五年后他们的变化,就是因为这一时的选择带来好大的冲击。有一场戏是当三个朋友再碰面的时候,他们重新履行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五年前他们的遗憾是以为可以逮捕大毒枭,但可惜失败了。经过五年的转变,三个人有很大的变迁,原来在心底里友情是没有变的。

  一定是演员的演技。因为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我从开始直到拍完,包括五年前他们三个人的演绎,到五年后三个人的演绎,他们的转变,我根据他们演绎的心情去找感情。

陈木胜:《扫毒》挑战友情,创作比制作还辛苦

  我自己是非常之享受,我希望观众好享受他们的演技,以及他们演绎的戏里面角色的情节。

  刘青云是我从1996年合作到现在,都十几年了,非常好的演员。无论是创作、制作还是拍摄的过程,大家互动性、提意见,做出的努力,无怨,不会投诉,很辛苦都会很配合。所有专业演员应该有的,他身上都有。他好多年没拍动作片,这次是好大的考验,因为拍动作片会接受好多体能上的挑战。不是人人都像成龙一样,说几下然后跳下楼来。你给他(刘青云)好大的挑战去做,他都会好接受。他会跟自己讲,我是演员,应该去做,或者我应该尝试做得最好来给导演,我在他身上能看到这句话。

陈木胜:《扫毒》挑战友情,创作比制作还辛苦

创作历程比制作还要辛苦好多
  好大的挑战啊,因为拍摄之前有片期,不知道是他们太怯场还是想不出来,整个剧本就没交。我们准备开机了,找不到片期,跑路了,这是我最大的困难。这就变成我们真是要拿着分场,在好短时间之内,要立刻写出一个全新的版本、全新的局出来,然后我们拍摄的时候,只能一路拍一路改,这是最困难也是最痛苦的一个时间。在我的角度,大家有个完整的剧本,好了解整个剧情,所有工作人员的配合都会好顺利。但是当我遇到这样的事情,要面对大家都不是好清楚的时候,我就要不停地口述或者讲述整个剧情应该怎么样去做,然后我们会尽快在每一天写一段剧本出来,演员到现场才有剧本,这样变成大家不停地问我、不停地问我,很疲劳的。我想很多创作人或者导演都会觉得,当你写好的剧本,或者想到你想拍的东西,你其实等于拍完。但当你没想到,或者是你没设计到、没完整到所有的画面到脑海里,一天没想得到,你去到现场都是空白的。所以,这个过程是整部戏里面最痛苦的。由香港到泰国,我们一路拍摄一路写,当中又组合了大家的意见,一路随着剧情变化再改写整个剧本,这个创作历程比制作还要辛苦好多。

陈木胜:《扫毒》挑战友情,创作比制作还辛苦

  基本上是先有人物,有了人物,跟剧情差不多平衡了,以人为主。比如我们创作了一队人:扫毒组。扫毒组主要是这三个关键人物,他们来到扫毒组之后,又有第四个,不停地加,还有其他的队员。开始是想扫毒组一队人怎样去扫毒,从香港扫毒到泰国,有一单小案子,因为一些关键的问题,他们要一路追到泰国,希望破到比香港这一单更大的案子。这样从扫毒组三个人扩展到国际性的毒贩案件。

制作过程是各司其职,重在配合
  我们用了超过一百个警察在现场,为了制作一个围捕的场面。另外租用了军用直升机,在现场从地平线飞过来扫射警察部队。整个场面,要警察部、军部批准,要运一些炸药过去,申请了好久。我们在美国找的火药、枪械,框幅摄影机是新加坡过来的。整场戏一早都设计好,带来东南亚其他国家好多配合。飞车车手都是从香港过去做的,因为泰国本地的飞车手没有这么多,也没那么明白我们拍的飞车后果,拍这两场戏拍到三个两个礼拜。

  去抓这个大毒枭,是整个最后一场戏的概念。整个布景我们自己搭出来了,因为已经是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给我们爆炸、开枪或者是破坏,所以我们只可以花费好大地去搭一个场景出来,就拍这场戏。

陈木胜:《扫毒》挑战友情,创作比制作还辛苦

  全世界拍戏的人都很了解拍戏是什么,当你摆一个镜头在那里的时候,其他工作人员都会自动帮忙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各个部门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我觉得不是很有隔膜,同时也不是很有沟通不了的问题。因为第一有翻译在那里,第二正如我所讲,其实他们全部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扫毒 陈木胜 刘青云 古天乐 张家辉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