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数字时代的到来,交互性成为各种媒体的重要属性。互动媒体在概念上应该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它也将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当今社会在信息传达领域向简洁化、高技术化和更加人性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因为它的琐碎、复杂和发展迅速,任何一个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都不能很清楚地明白什么是真正而且完全的交互式媒体,但是有一点概念是必须肯定的,就是交互式媒体是坚持以一系列的“传送渠道”和“表现平台”来覆盖和贯穿整个“交互式”和“多媒体”。
在交互式媒体平台上创作的互动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对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说是一种有利的补充和发展。它继承了数字艺术的特性,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象牙塔”,互动媒体艺术使得艺术更加人性化、平民化,拉近了艺术与普通受众的关系,从艺术的审美特点上来看,又不乏哲理性的观点,并且区别于传统艺术的观看形式,可以亲身体验,得到更多、更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2 电影中的互动
2.1互动参与叙事
在传统的影视中,作品一经完成,那么整个故事就固定下来,观赏也只能遵从线性的时间观看。观众的观赏过程只是观众观赏画面,接受导演对于影视的理解的过程。但是互动电影的出现,把参与电影内容的权利让给了观众,观众可以参与电影的情节甚至改变结局。影片已经不再仅仅表现的是导演的艺术思想,而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有它所承载的内容,但真正解读的是观众自己,因此互动给予观众追求电影本质的无限可能。
2.2互动电影的互动类型
互动是数字媒体的本质特征,要把互动融入到电影的叙事当中,我们必须充分把握数字时代互动的类型。
从目前互动的形式上来看,互动有以下几种类型:
手段性交互属于互动的技术实现层面和UI设计层面,例如我们用鼠标点击按钮响应事件,这种交互是最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它是实现其它交互的基础。怎样把功能性很强的手段性交互融入到影视艺术的创作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如果手段性交互的功能过于强大或者繁琐,互动的价值将大大代替影视的叙事,那么就弱化了影视的叙事能力。所以一个很好的手段性交互平台是实现互动电影的基础。
体验性交互融入到叙事,参与故事的内容。体验性交互是在叙事过程中把一部分不改变故事走向的环节交给观众来完成,观众在这里面参与到故事中来。体验性交互,给观众的不是一个互动点击,也不是互动思维,而是一种参与性互动。在体验性互动里面你真正的参与到故事的内容中来,这种互动具备一定的游戏性质。
结构性交互电影是时空的艺术,传统电影叙事中有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但是这两种叙事是在故事内容层面上的,无论怎样,观众都是在一个线性的时间里面看完,而且观众的观看顺序也是一样的顺序。如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特征,让故事的叙事结构可以交给观众来互动,那么肯定有一种不同的非线性叙事体验,这就是结构性交互。
本文研究的非线性故事结构主要是指在结构性交互层面,探讨非线性叙事的魅力。
2.3非线性结构互动电影分析
传统电影的叙事都是线性的,即使由于创作者对于时空关系的精心设计给我们造成非线性的叙事体验,但是从本质上,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从开始到结尾,每一个情节都是固定的电影。真正的非线性叙事只有到交互融入电影叙事以后才到来。
如果作品允许观众影响未来的事件,改变故事的方向,那么这个故事就是非线性的。
结构性交互能够发挥叙事能力的交互,本文重点分析以下三种结构性交互模式:
(1)时空的交互
《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第一部片子《尾随》就充分玩弄了一把时空交织的艺术。在诺兰看来,时间就像是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因此他把电影中原有的自然时间完全打碎,让事件以一个一个分裂的片段呈现出来,观众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推导出一个整体。《尾随》的故事是主人公比尔在自首的时候讲述的,比尔在回忆他经历的事,而在诺兰看来记忆就像一块块碎片一样时而浮现上来,时而又沉入暗处,而浮现和沉入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有时候它们的真实度也会遭到怀疑。《尾随》最大胆的结构方式就在于他把人物的三段时期交叉呈现在人们面前,仿佛记忆就像碎片一样,你想看到什么那么就给你看什么。所有的巧合都随着时空的穿越显得更有深意。
以时空为交互基础的互动电影目前在还不多见,主要是这种表现方式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这样的交互随意性太强,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引擎来支持,我相信对于时空主题的探索是影视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互动的交互,让观众也能尝试随意在主人公的不同时空里走动,这将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2)多分支剧情的交互
多分支剧情的交互在叙事故事的时候,一个时间轴上会呈现出多个空间关系,所以要选择的故事必定要在情节点上,情节是可以供观众选择的。多分支剧情的交互,要将传统叙事那种单一性的情节发展摈弃,要在存在冲突的地方给予观众选择交互的权利,不可否认每个人对于故事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会造成主角不同的命运,给故事带来丰富的不可预知性,有可能故事是一个多种结尾的方式,也可以是同一种结尾,但是其中的跌宕起伏是互动带来的。
在以前影视故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多分支剧情交互的思维。在电影《盲打误撞》中,男主角急于要搭乘火车赶往另外一个城市,当他赶到火车站的时候,火车已经起动。但是他奋力赶追,由此故事分为三条直流,这和现在互动叙事所不同的是,这三条直流只能是由导演展现给我们而我们没有办法选择。事实上这样的结构是最易于实现的,现在国内已经有过类似的多分支剧情的影片《时尚心旅》。
每一部作品肯定要表现出一种价值观,而《时尚心旅》可以把人性的多方面,通过不同的互动选择表现出来,结果掌握在观众手里,而创作者只是为观众提供了前行的道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灵叩问或者感情诉求,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每个人都有求新求异心理,当你第二次再去观看的时候你就会又有不同的观影体验。而且观看完成以后如果你的互动结果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尾的话,那将会有礼物送出。把握好互动的层次,步步深入,互动电影,将会迎来一个高潮。
多分支结构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反送结构
反送结构代表了分支结构和线性结构的折中。反送结构的核心就是情节分支了很多次,但是最后都反送回一个单一的不可避免的事件。
反送结构可以使玩家在同一个地方结束分支,所以故事的结局也大都只有一种,当然这也并不一定,你可以把反送结构的集合点放在高潮部分,到结尾再进行分支。反送结构给观众提供了互动的自由的同时,但是其数量则是有限制的。观众相信他们的决定控制着事件的过程,并且有时候的确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故事走向,但是不管他们如何选择都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汇集点事件。

二、分支结构
它允许观众在每次观看影片的时候似乎都有一个不同的体验。这种故事不提供一个情节线,而是很多不同的点上提供了彼此分离的岔口。作为设计者,必须决定各种不同的可能的情节线和它们怎样相互联系起来。在观影的过程中,互动电影必须跟踪玩家在任何给定的时间正在跟随哪一条情节线。当故事到达一个分支点,那么互动电影必须告诉玩家接下来进入哪一条可能的分支。

一个分支故事的结构看起来像一棵树,但是树根出现在顶部,随着这棵树向下分支,故事随着时间前进。
这是一部分支故事影片的流程图,故事讲述的是两位同学因为考试快到了打算到教授的办公室里面偷取老师的试卷,试图把老师引出办公室,并采用一系列的手段盗取试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一共有两个大的分支走向,在每一个分支里面又有若干小的分支,最后完美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黑色图片标记的那一个。从上图看整个故事的走向就会很清楚。
(3)多视角剧情的交互
好莱坞动画电影《小红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灰熊警长和鹳探员奉命调查发生在祖母小屋的内部动乱案件,多人都被警方指控有犯罪行为,涉案人员包括代奶奶售卖糖果的小红帽、因家族原因总被人无故怀疑的大灰狼(他有一只说话语速极快的小松鼠助手)、憨厚老实的伐木工人、还有天才糖果师傅老奶奶。他们分别被指控有多项罪名。然而,所有被指控的嫌疑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要讲。
这部影片从不同的视角去看一件事情,其实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就是看似活泼可爱、一直形象正面的小白兔,它才是真正的糖果大盗。
从电影《罗生门》开始,从不同当事人口中得到大相径庭答案的这种方式已经被我们所认识,事实上这一类题材是最适合改编成互动电影的,因为它内容本身存在互动性,在老奶奶、小红帽、大灰狼和伐木工人之间,我们关注的视点是不一样的,观众会根据自己的情绪、身份、性格和利益选择自己的视角进行观看,这是一个没有中心事件的影片,但是这种方式揭示出来的主题必定是深刻的,因为它的内容容量大,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事件,同时交互性让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某一视角,这样的观影体验将比传统电影纯粹导演视角更为深刻。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互动视角的叙事结构可以看作是几条平行发展的故事线,观众在一条故事线上进行观看,并且可以随时转换到另一条故事线上,继续观看整个影片的进行,这样的观看在形式上十分类似传统影视剧中的平行蒙太奇,但是这种平行是结构上的大平行蒙太奇。
下面是我创作的多视角剧情交互的影片《怎么是你》。
《怎么是你》的互动设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人物线索上的选择。
另外一类是多个人物线索之间的相互转换。

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一个不同的人物,一条线代表一个视角,视角之间的相互转换条件用带有颜色的箭头来表示。
3互动电影的发展前景
现在所谓的手机电影以概念的炒作居多,从实践过程来看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对传统媒体平台的节目进行改编。但是这些都没有互动的特点,不符合新媒体的叙事语言。怎样把影视和媒介的互动结合起来,这是新媒体上的视频节目需要关注的。
将互动和影视结合,对影视的美学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叙事方式的革新,情节走向的革新以及观影体验的革新。叙事方式的革新主要体现在由观众被动观看到观众主动参与的改变。情节走向革新表现在,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真正的结局掌握在观众的手中。观影体验革新表现在个体的被动观影,向观众主导情节走向的改变。
互动与影视的结合,并且跨平台来到了移动媒体手机上面,凭借着手机的移动性、交互性和个体化等特点,互动影视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早前苹果公司在iPad上展示了几部互动电影,你只需要点击屏幕或者摇晃机身,就会发现屏幕里面的电影可以根据你的动作产生了场景变化。移动平台上的互动电影,用户不再是用眼睛去参与,而是用鼠标去点击互动,通过重力感应、方向感应、语音输入等方式,你可以改变角色,建立一个新的场景,甚至可以选一个完美、悲伤或者是回马枪式的剧情。甚至,观众可以通过社会化网络让自己的好友参与剧情,又或者是基于LBS系统,到一个具体位置触发新的剧情,触发不同的位置事件就会有不同的剧情发展方向。
互动是互联网时代最突出的特性,这种特性随着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而强大,由苹果公司制造的iPhone和iPad具备了超级强大的互动体验:多点触摸、语音识别、重力感应、图像识别。同时社交网络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加便利,从Facebook的基于“熟人”的模式到Twitter的“follow”模式,人与人的之间的互动也更为便利。LBS又将人与位置的互动结合起来,位置上的任何信息都可以作为互动的元素,让互动不仅由你操作,同时你的好友也可以加入进来,并且这个互动就发生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上。
互动电影涉及到创作技术、创作思维、观众观影体验、观众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互动电影需要一整套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影视的艺术是关注人性的,互动是最能表现人性的。互动与影视的结合将肯定会给人类的艺术带来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