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星战前传III:西斯的反击

2005-08-29 Strother Bullins 依马狮网


   

星战前传III:西斯的反击
随着《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之最后一部的呈现,乔治卢卡斯终于完成了他的魔幻拼图。Skywalker Sound公司在此次制作中不断革新,显示了它一流的声音制作实力。
    在为这部影片做准备——也就是写一篇关于《星战前传III:西斯的复仇》声音方面的文章时,我很快想到可以不单单着眼于一部著名影片的声音,而是放眼于整个影片系列的声音制作史。少数电影已经为现代电影制作塑造了声音上的标准,就像乔治·卢卡斯在他史诗般的电影系列中,对那些相应的神话传奇故事中正义和邪恶人物声音形象经典的塑造。毋庸置疑,《星战前传III》——第六部也是《星战》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将向全世界热衷期待的观众呈上值得尊敬的音响制作。《前传III》于5月19日全球发行,为《星战》的发烧友们完成了许多情节上的连接,也填补了很多空白。比如为什么天行者阿纳金(Anakin Skywalker )(Hayden Christensen饰)会成为黑衣爵士达斯·维达 (Lord Darth Vader),奥比旺(Obi-Wan Kenobi,由Ewan McGregor饰)是怎样在杰迪(Jedi)武士团的毁灭中幸存的,还有是什么致使和蔼的共和国议员帕尔帕汀 (Chancellor Palpatine)成为了创立银河帝国的独裁者——达斯·西迪欧斯(Darth Sidious)。从《前传III》开场15分钟对《克隆人的进攻》最后的战役叙述,到它辉煌的终曲——一场奥比旺对阿纳金使用光剑的胜负一决,整部电影绝对带来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尤其是以卢卡斯名副其实的完美的制作水准来看。
    对于《前传III》的音效编辑和混音师汤姆·迈尔斯(Tom Mayers),千千万万观众的期待和盼望化做了一种善意的压力。多亏了考虑周密、大胆创新的计划,《前传III》制作过程组织得井井有条,由卢卡斯精挑细选的人才组成的这支队伍更是拥有一切机会把工作做到最好。
    “当然,你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迈尔斯解释道:“但在这部电影中,他们给你充分的时间去真正实现这一点。从来没有一个你可能超过的期限,你也不会去想,‘好吧,只能这样了’。这是《星战》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我总是想,‘如果有可能做得更好,我就一定会去做。’一种责任感使你永远不会向时间或进程计划表妥协。对于这最后一集,每个人都希望它尽善尽美。”

    独一无二的平台
    迈尔斯、声音编辑主任马修·伍德(Matthew Wood)和Skywalker Sound的副总裁兼总经理格伦·凯瑟(Glenn Kiser)一致同意:为了迎合为这最后一部《星战》电影设定的目标、保证它的高水准,需要重新安排《前传III》声音部门的工作方法。Skywalker Sound位于加州Marin郡卢卡斯的Skywalkers农场,从《星战I》起,这里就致力于营造出伍德所指的“一个声音后期独一无二的平台”。
    “在《前传I》中,我们是第一批在Skywalkers完全用Protools编辑制作的人,”伍德解释说,“我还把Protools作为所有ADR录音的通用格式。然后在《前传II》我们将它带到数字画面。最后在《前传III》我们几乎所有的混音都在Protools里进行。我们必须克服许多技术上的挑战,于是克服重重障碍就成为一个主要目标。”
    虽然《前传III》在中国、泰国、瑞士、突尼斯、还有西西里Etna山脉的火山喷发口等多处拍摄——每一处都作为故事中新出现的行星的背景——然而所有的声音制作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的Fox Studios和英格兰的Shepperton以及Elstree Studios进行。最终,巨量的声音制作成为电影的一大块儿。“声音制作绝对占电影的四分之三,”伍德谈到,“在制作中我们一直这样强调。”另一方面,音乐由《星战》长期合作的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写作,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在Abbey Road录制。主要的ADR录音是在伦敦金冠后期制作公司(Goldcrest Post)完成的,还有一小部分则分别在位于巴哈马群岛的Compass Point 和位于百慕大群岛的Platinum Studios完成。

    一个电影制作人的要求
    据凯瑟说,乔治·卢卡斯曾想以一个单一的工作站平台为中心进行音频制作,因为他喜欢这样的方式:少数的工作人员和延长的工作时间。“当《前传II》的工作结束后,乔治以公司的名义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凯瑟回忆道,“他所喜欢的方式是让少数的人用尽量长的时间去制作声音。这种方法背后的目的其实是给予影片更多创作上的连贯性——用同一批人去完成音轨设定、声音设计以及进行混录等所有步骤。”
    伍德坚持认为人员少对工作非常有利。“比如开个会,一个房间就可以容纳所有人。”他解释说,“我曾经在洛杉矶做一部电影,有40个声音编辑同时为一部电影工作,每个人都拿出几百几千轨素材,混录师在决定使用哪条的时候几乎挠破了头皮。而我们的工作模式是,一个人负责所有对白,一个人负责所有效果声。他们在自己的工作站上进行预混,并实时把当前混好的内容传给另一个人,这样大家随时保持联系,到最后完成谁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
    人员少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在混录棚预混的环节。“我们第一次踏进混录棚就是进行终混,”凯瑟解释道:“这是一个成功的举措因为这意味着声音设计师们——负责音效的汤姆·迈尔斯,负责对白的克里斯(Chris Scarabosio),还有负责音乐的安迪(Andy Nelson),在混录前已经在这部影片上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本质上其实也是在混音的条件下,甚至可以提前做一些混音片断。这确实是一种英明的、严丝合缝的方法。”
    在选择音效的时候卢卡斯的老将、声音设计师迈尔斯与电影剪辑师本·伯特(Ben Burtt)一同合作,迈尔斯与伯特会一起讨论选择什么声音最合适,声音应该对什么画面位置。“然后呢我就对着画面剪辑好声音再进行一些混音——均衡、混响,还有声像什么的。” 迈尔斯解释道,“在我们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制作音轨不像传统的方式那样——一个编辑呆在一个房间里剪辑所有的东西。换在以前,可能就是另一种方式,一般几个月后,所有的东西最终都进入混录棚由一个混音师筛选音轨——也就是我这次对着画面做的这些。这部电影我是从去年9月底开始做的,从建立音轨开始,有效地跳过了预混的过程,从声音设计环节直接跳到了终混的模式。”

    新方法要求新设施
    这种新的完全使用Protools并跳过预混的方法使Skywalker Sound多了一些早期的工作要做。    
    于是,在165000平方英尺的包含Skywalker所有音频工作的复杂的技术大楼里又添了九个全新的工作室。“我们新的声音设计/预混工作室现在都安装的是Digidesign Procontrol,不过我们不会老是拘泥于某一个编辑平台或是操控界面,”凯瑟解释说,“这些都是规模较小的工作室,配有一套6.1的监听系统,在这里一个人就能独立、连贯地完成声音剪辑、音效设计以及这些声音的预混。我们以往按照传统的方法预混时所能想到的,现在都作为编辑过程的一部分在这里进行。”
    据伍德说,为了能在Protools|HD系统上混音,我的队友们很快认识到他们需要一个“超级强健”的系统:“我们必须不断地给系统增加HD‘火力’,来保证它顺利工作。”他回忆道,“一开始,所有人在光纤网络上一起工作遇到了些问题,我们难以确保大家资源共享。编辑们还要各自负责各自的混音,而调音台(ProControl)其实本质上就是个能灵活操控Protools的巨大的键盘,并没有音频信号通过。因此,所有声音都直接从Protools出来,并组成六轨的信号送入调音台的监听系统。所有这些都需要HD的‘火力支持’。”
    在终混中,Digidesign欣然向我们提供了由三个ICON组合成的控制调音台。它们互相连线,并设置为允许声音设计师/混音师们分别通过各自的Protools|HD文件来控制。“通常你在数字硬盘上所作的剪辑、预混、录制的东西都要提交到那个东西上,”迈尔斯解释道,“对于乔治来说,在限定时间内任何时候都能修改任何部分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这样,我们便不必去找他向他要求:‘那些部分已经混好了,多给我们半个小时把这些混好的东西再分开。’任何需要修改的点,我们都可以任意改变效果声、脚步声、任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