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几K才OK? (下)

2013-05-22 温文杰 HKSC 电影中国


  本文已经到了下篇,不能再骗稿酬,必须切入正题了,哈哈。

4K能看什么呢?
  4K作业面对最大的挑战在于没有节目源,假如阁下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一个10米的银幕、购置4K投影机,假如你愿意花二十万人民币买一台84英寸的4K电视机放在家中,距离两米观看,你能看出4K画质的好处,关键在于你能看什么节目内容呢?据说购买索尼的4K (Ultra HD) 电视机,附带一个装了十部4K好莱坞电影的播放服务器,那看完这十部电影以后看什么呢?买一台民用的JVC 4K摄录机拍拍孩子的运动会然后回家欣赏?

几K才OK? (下)

  对于电影院来说,问题比较简单,只要用4K投影机和服务器代替现有的放映设备,电影公司用4K或以上的高分辨率器材拍摄,包括重新扫描过去十五年用胶片拍摄的影片(太老的恐怕因为光学镜头质量或胶片清晰度不足而缺少了4K的意义),并以4K格式完成即可,反正今天分辨率达到4K的数字摄影机比比皆是,大部分是成本问题,作为一个商业行为,是否愿意投放额外成本完全可以用收益计算,虽然有人会抱怨4K后期工作流程会增加麻烦,数据存储量极大,处理器的能力要求更高,生成图像的时间更长等等,但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投资的电影大片,付出多一点费用完成4K母版的问题不大,也难不到设备先进和技术开发力量强大的后期公司。由此思路出发,估计摄影机分辨率相对落后的ARRI公司很有可能在NAB中宣布?K分辨率新摄影机型号,加入超高清拍摄的竞争行列。
  但要4K电视机或投影机进入寻常百姓家,问题就比较大,电视机的高昂成本比较好解决,只要生产数量到达一个所谓关键多数时,加上厂家之间的竞争,价格就会下来。事实上,JVC已经推出民用4K投影机一年多了,RED也已经宣布会生产一万美元以下的4K投影机。但缺乏节目源的问题是令消费者却步的关键,就如3D电视不能在家庭环境成为主流一样。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民用的、广泛意义的4K广播,没有民用的节目存储、发行的制式(与当年以蓝光盘发行高清节目不同),到今天为止,只有NetFlix表示一到两年内会提供4K下载影视节目。当然,这个行业的发展一日千里,今年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办的NAB中各大厂家可能有重大宣布,到本文与读者见面时,上述现状也许已经彻底改变。

几K才OK? (下)几K才OK? (下)

 

电影领先4K节目市场
  不要指望电视台或者专为电视市场生产节目的供货商(制片公司)会有推出4K节目的意欲,因为电视制式的改变是一个政府行为,在高清广播还没有普及的今天,4K或以上的节目制作、发行和广播实在太遥远了,在西方,从标清到高清广播经历了五、六十年时间,从高清到超高清广播又要等多久呢?在没有金钱诱因的基础上,不管硬件厂家如何推动,软件供货商还是无动于衷的,无论电视台本身,电视剧或栏目制片人短期内都不会看到一个4K市场为他们带来额外收益,甚至不能回收因为制作4K节目而引起的额外成本,想从他们手上取得4K节目恐怕不太现实。再者,以今天亚洲电视节目的制作规模、投放力度和制作周期来看,4K制作和完成的视频真的能带来额外的视觉享受吗?
  就目前已有的信息看,最快能推出市场的4K节目只有电影,发行商和电影公司只要把现成的影片重新扫描成为4K文件,并转码为我们常用的视频格式即可,问题是我们如何从后期公司把影片传送到消费者的家呢?已经宣布的消息中,RED公司的播放器REDRAY似乎是唯一的民用可行方法,然而此产品何时能批量生产上市,售价多少,如何把视频压缩成该播放器的专利格式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定案,更关键的是,RED公司能否说服好莱坞大的电影制片厂,得到授权或以某种形式合作推出4K版的大片,吸引消费者购买整套硬件设备和软件节目,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今年NAB有否惊世的4K发行合作协议。

几K才OK? (下)

  关于该播放器的规格,目前可知的是它将采用独家开发的压缩文件 .red播放4K视频和音频内容,最多可播放7.1声道节目,号称能以每秒2.5MB的超小流量播放12比特,4:2:2色彩压缩的4K视频,而且只需要用业界通用的OTT制式传输文件,效率奇高(高清蓝光盘只有8比特,4:2:0色彩,1920X1080分辨率),当然REDRAY也会用MP4格式兼容高清或以下影音文件。如果这个播放器成功打入民用市场的话,跟该公司开发的摄影机一样,真正走在时代的前面,可以说是另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再者,如果REDRAY商业上成功,将能帮助该公司面对近年在摄影机市场上来自索尼和佳能等巨企的挤压,不过这是题外话,不再此详论了。
  回顾过往四十年的历史,一个民用的视频存储、播放硬件规格的成功,除了要看大制片厂是否支持外,还要看色情影片业界的态度,色情影片是西方社会一大重要产业,历史上Betamax磁带,HD-DVD光盘遭受淘汰,除了硬件本身的质量、造价的原因外,是否受到色情行业的青睐也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就如有人说,DVD和后来的高清视频的广泛认受性也与色情行业采用这些格式发行他们的产品有关。然而,今天,我们来到了网络时代,REDRAY可能是最后一代硬件播放器了,它的成功是否还需要色情行业的祝福呢,我们很快就会知道。

几K才OK? (下)

网络是4K内容的重要出路
  谈到网络世界,必须知道网络应该是4K内容更重要的出路,幸好,经过快十年的努力,业界已经发展并商定了一套新的、更有效率的压缩方案,迎接超高清视频的到来。继H.264/MPEG-4 AVC后,新的压缩标准HEVC(高效率视频编码解码器,也简称为H.265)首先推出4KX2K的编码,最终将能支持8K视频的压缩需要,中国迅雷的看看是世界上首家采用此编码方法的应用机构。这个新的编码标准将会帮助高清以至4K节目更容易地透过网络传输,让高分辨率节目可以透过串流或者下载分发到电视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等设备中,解决4K发行的一大技术问题。各国政府也能利用新标准效率提升而增加地面传输的无线频谱供应,增加收入,意义尤为重要。
  美国影视节目出租巨头NetFlix答应在一到两年见提供4K电影下载租凭服务,到时会否利用HEVC的编码技术则有待观察。回顾过去十年的科技趋势,可以肯定,未来以网络传输超高清节目然后用电脑播放或者用电视机内置的播放器播放的机会比用特定硬件播放器的机会还大。
  4K放映有一个比享受超高清画面如何清晰细腻更为实用和重要的功能,就是让立体影视視节目画质提升,一个单一4K画面可以垂直分拆成两个水平线数等同于2K的画面,左右眼分别观看两个2K画像(以垂直线数来说,水平线数仍然保留4K像数),甚至经过像点移位等技术保留原有的4K画面,大大提高3D立体节目画面的垂直分辨率,算是立体影视节目放映技术的一个小突破,随然今天还没有完整的4KX2K立体画面制作方案,但有了放映的环境,厂家和制作人肯定会推出配套的硬件和软件去好好地利用这个新科技优势。

几K才OK? (下)

  正当厂家们努力游说我们4K的优势和重要性(始作俑者的是RED数码电影公司的Jim Jannard,因为五年前他的RED One摄影机是世界上唯一可拍4K视频的常规摄影机),“发烧友”们疯狂追逐画质,力捧4K的好处之时,业界内有识之士中也有不少理性“淡友”,看到从制作难度、压缩和传输的缺漏到实际功效的疑惑提出对此新制式成功的质疑,其中以Larry Jordan 今年二月于 BVE 2013的发言最为概括,http://youtu.be/Fs1TnHjGljw 他的讲解基本上汇总了本文上中下三篇的大部分分析和观点。同时,《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科技版指出,面对著各种技术和经济困难,如果高清1998年在美国首播,至今才勉强进入百姓家,那Ultra HD最快要到2025年才能深入美国家庭,美国是这样的话,中国的情况会如何呢?
  一句题外话,按本人观察,世界各地的情况均类似,高清电视机就深入了每个家庭(因为标清的老电视机已经买不到),但高清节目却未能进入家门,其中有供应的原因,很多地区还没有高清节目广播,收费电视又不受欢迎,有免费高清节目的地方又仍待教育,让观众了解情况,就以美国为例,绝大部份城镇观众可以用一支售价二十五美元的室内天线接收到五、六个免费的高清频道(全国性的电视网络如ABC,NBC,CBS,FOX,PBS等等),而且讯号颇为稳定,画质极高,用来看黄金时段的美剧,极尽视听之娱乐,然而,我怀疑美国有一半的民众还不知情,过去十三年至今仍然用高清电视机观看标清节目。

几K才OK? (下)

  说到4K(或Ultra HD)电视的普及,悲观者莫如HBO的首席科技主管Bob Zitter,他在不同的论坛上表示4K电视将会步3D立体电视的后尘,因为不受消费者欢迎而走向失败,他认为电视的未来在网络,而不在地面传输、有线或卫星,而是透过宽带接收的点播视频信息,加上美国只有25%到30%的家庭有地方容纳能彰显4K画面好处的大电视机,其中又有多少观众能够真正看出高清与4K之间的画质差异还是未知之数,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的市场吸引广播商推出4K节目,4K电视就如3D立体电视一样,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点涟漪。
作为业界的技术或创作人员,我们必须了解,画面的清晰度是相对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的,作为民用的观影环境  (实验室内不算),作为大众娱乐媒体,到了1920X1080的高清格式或者2K画面,我们已经差不多用尽了人体本身的分辨能力,数字媒体的放映已经去除胶片放映画面抖动的干扰,同样的视频利用数字放映或在电视机上观看,比过去在电影院中看拷贝放映,清晰度已经大大提高,要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清晰度,我们要从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入手,所谓时间分辨率,简单的讲,在影视范畴里就是帧率,也就是提高常现的每秒24帧的电影帧率(50i电视为每秒25帧,60i电视为30帧),也就是Peter Jackson在他的新电影The Hobbit中做的尝试,他用每秒48帧来拍摄和放映这部影片,目的就是想透过提高帧率来提高画面清晰度,从而让观众进入一个更真实的电影世界,效果如何,毁誉参半,具体原因跟人体观赏神经反映和视觉心理学有关,不再此扯远了。但Jackson这个努力正是我们未来提高画面清晰度的正确方向。

几K才OK? (下)

高空间分辨率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的画面在电影美学上的意义

 

  向4K或更高分辨率视频画面进发只是电影史上人们对“照相真实”(Photographic Realism)美学风格无休止追求的延续,与其他艺术领域的发展不同,电影与平面照相均为科技艺术,艺术家和观众往往不自觉地以还原真实和模仿真实为目标,在这个意义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过去十年数字科技和光学器材的进步的确让我们逐步走近“超真实感”(Super Realism)的风格,但是“照相真实”不等于现实主义,最起码不是“真实”的全部,现实主义更多的是创作者的对题材处理的态度,尽量以“不干预”地还原现实为取态,但哪怕现实主义的极端派别如Dogme 95等人的“极度客观”做法也不能完全还原现实,粗糙点讲,故事片的创作、制作,尤其是我们以古典主义手段拍摄的电影,不可能完全还原现实,我们只是在无止境地模仿现实和重构现实,科技的发展只是让我们透过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向“真实感”迈进一步而已。
  从电影史的角度看,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片,从黑白过渡到彩色,又从胶片过渡到数字,每一次改变总有人提出抗议的声音,为电影下定义,总觉得电影不应该像新科技带来的变化那样(“那不是电影”的态度),当数字电影摄影仍受非议之际(数字如何不如胶片浪漫之类),Peter Jackson做的高帧率实验受到诟病也就并不奇怪,反正任何看不惯的视觉、听觉效果就说是叛离了电影的原旨,笔者觉得电影既然是建基於科技的艺术,我们应该带有发展观看待新生事物,鼓励尝试,倡议探索。
  虽然4K电视方兴未艾,成败言之尚早,但是超高清晰度摄影系统却为电影美学带来启发,如果摄影机本身记录4K、甚至6K、8K的话面,光学镜头的分析力又能让所有像素记录不同的细节,这种超高质画面提供了大量“后期创作”的可能性,除了作最简单、最原始画面放大,重新裁剪构图、弥补拍摄时的过失以外,超高分辨率视频打开了一个现实以外的空间,这个空间只存在於已记录下来的那个平面上,过去人们常用的手段包括“后期推拉”,在现成的画面里推前、退后,由于分辨率很高,这个放大过程并不会产生看得见的画质损耗,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还可以在现成的画面中作任何方向的移动(截取画面的局部移动到画面的另一个局部),这个移动效果既不像光学镜头的变焦,造成透视效果不断改变,干扰人的视觉习惯,也不像摄影机在轨道车上或斯坦尼康上移动那样带领观众在现实环境中穿插,它有点儿像在现成素材中做动态图像 (Motion Graphics) 或在真人动作镜头里做动画,可以说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影空间,试试实验拍摄一段素材,摄影机朝着某个方向移动,而我们的“后期移动”却朝着另一个方向,效果将是怎样的呢?期待未来会看见艺术家们把一段现成素材拆解,重建出一个只有平面世界的电影场景。
  由于高度清晰而留下截取局部画面展示的可能性,不仅改变了导演在拍摄现场对画面构图的严谨性,就好像计算机文字处理器的出现,把我们从手写或用打字机的严谨思路解放出来一样,对文章的结构并不如过去留神(预先严密地设计好),也好像优良的调色工具 (Color Grading) 让摄影师可以较为草率地拍摄一样,可以依赖后期工作挽救,它还成为一种创作手段,让我们从过去单纯弥补过失进入到主动的“后期创作”流程,给予人们一大片未开发的空间,至于“后期创作”能做出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讲故事,就看创作人员的天分了。
  回到本文的要旨,2K到4K的画质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娱乐民用需要,也接近人体视觉分辨能力的极限,追求6K甚至于8K空间分辨率作为观赏格式的意义不大,但因为上述原因,作为拍摄、记录的格式却意义重大,加上时间分辨率的提高,电影的定义和美学的结构正发生根本的改变,受到冲击的不单是传统的电影科技,而是我们对电影的定义和艺术手段要有整体的重新思考。

  本文完稿于2013年NAB展览前三天,请关注NAB期间发布的信息,可能较本文所介绍的情况有重大的发展。

4K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