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影院板块江湖

2013-05-10 郭晓平 电影中国


 

资本市场喜欢影院板块

  原因一:利润稳定
 
  在电影行业众多板块中,放映业务的利润是最稳定。
 
  在影院服务保持的情况下,影院票房收入高低只与影片质量成正比。好影片多,影院票房就高。
 
 
  影院板块是票房收入的第一持手人,加之广告收入、卖品收入及其他收入,利润稳定是影院板块的优势之一。
 
  原因二:财务模型成熟
 
  相对可预期的票房及卖品、广告收入,可预期的固定开支,使得影院板块的财务模型最为成熟,利润收入可较为准确预期。
 
  原因三:现金流好
 
  作为票房收入的第一持有人,影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台ATM机,每天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入账。
  影院对于上游结算还有一定的账期,可以短期持有全部票房收入款。
 
 影院板块江湖
 

当前影院板块的巨头

  2012年全国破11亿的院线有6条(排名第七的院线,票房收入7.8亿,北京新影联,被中影参股。),其中中影星美和中影南方新干线被中影控股,所以影院板块的巨头有这么5家,中影集团(简称“中影”)、万达院线(简称“万达”)、上影集团(简称“上影”)、金逸传媒(简称“金逸”)和大地院线(简称“大地”)。

  说明: 国内影投公司所投资影院大多会注册到多条院线。如$星美国际(00198)$ 所投资影院并非全部加入中影星美院线,有部分加入中影南方新干线、中影数字、上海联合等。$博纳影业(BONA)$ 所投资影院就近加入地方院线,$橙天嘉禾(01132)$、$华谊兄弟(SZ300027)$  也是如此。

  

巨头市场占比

  影院板块五大巨头票房总占比为71.55%,巨头中以万达业绩最为突出,以4.03%的影院数量,占据了15.07%的票房比例。

 影院板块江湖

 

巨头运行模式

  模式一:控股型(中影)
 
  通过控股和参股的方式,占据市场份额,达到行业巨头的影响力。
 
  缺点是较少参与院线经营,院线各自为政,直接结果是对院线的控制力较弱。
 
  典型事件:2012年中影主导的五大发行商逼宫未遂事件。
 
  模式二:独立扩张型(万达)
 
  具有很强的管控能力,统一品牌,统一经营,品牌效应显著,具有很高的话语权。
 
  模式三:自建和加盟并重型(上影、金逸、大地)
 
  对自建影城管控力较高,加盟影城控制力稍弱,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主要依靠自建影院。相对比较容易被改变格局和超越。
 
  共同点:以院线为基本单位,以自建影院为核心突破。
 
  表中统计到的26家影投公司,新建影院合计301家,新增银幕1965块。占2012年全国新增影院的38.34%和新增银幕的51.13%。
 
  说明的问题:影院投资主体的变化。影院投资的主力军主要转向大的投资公司 。可以预期即将上市或已经上市的影视传媒公司将会是投资主力,如:中影、上影、金逸、万达、博纳等。
 

2013年影院开店趋势预期

  投资主体:以原有活跃的影投公司为主体进行投资;
 
  投资区域:一二线城市近郊、重点三四线城市;
 
  投资影院:全部数字厅,3D影厅增多,多种样式巨幕厅增多;
 
  投资数量:影院投资数量持续增长,不会减速。
 
  数据来源
 
  1)票房数据采用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数据 ,来源:电影专资办公室;
 
  2)影院数据来源艺恩;
 
  3)影投公司部分信息来源与网络及其对外公开纰漏材料。
 
 影院板块江湖
 

影院 板块 江湖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