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3D时代 影院音频格式选择

2012-07-20 本刊编辑 屈竹杰 InfoAV China


  3D技术已经征服了电影行业,4K、高帧率亦成为业内共识的提高电影表现力和魅力的发展趋势。对于电影工业来说,大画面、冲击力是永恒的追求,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发展与之匹配的音频技术,提升观众听觉方面的体验同样关键。目前,视频技术已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但音频方面仍以5.1声道为主流,为满足更震撼体验的需要,丰富电影语言,音频方面的革新应运而生。

  影院音频的开发史

  事实上,一直以来音频技术也是伴随着整个电影工业的发展而演进的。DTS格式于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中推出。据说这是因为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发现无法在电影配乐中实现他想要的恐龙巨大咆哮声,因此投资开发了这一格式。同时,为了实现更具沉浸式的音轨体验,为音效或类似元素提供额外的平移选项,杜比与卢卡斯电影公司THX工作室合作推出了杜比环绕声EX格式,通过添加另一个后置环绕声道,杜比数字环绕 EX 技术将杜比数字5.1 声道技术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从前到后提供高清音效,并且创建了更加强大震撼的环绕声体验。第一个数字环绕EX发布于1999年5月的《星战前传1》。而在不久前,杜比推出了杜比环绕声7.1,用四个环绕声通道区域覆盖了左边、右边、左后方和右后方,首部采用这一规格的电影是迪士尼/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3》。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开发了索尼动态数字立体声(SDDS),它规定了五个前通道——左、内左、中、内右、右——提供额外的平移位置,以及使音乐轨道使用分离的屏幕通道。SDDS于1993年与《最后魔鬼英雄》一起发布,该格式支持传统的5.1声道混合,其数据压缩算法较其他版本格式具有声音方面的优势。据称,全球有7,000块屏幕配备了SDDS 5.1,有不到1,000块屏幕使用了SDDS7.1。在其鼎盛时期,全球每年约有十几部SDDS 7.1通道电影发布。但考虑仅北美每年约有400部电影发布,全球大约有5,000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SDDS7.1常被视为少数格式。尽管SDDS解码器和相关播放硬件的厂商已经停产,但公司会继续支持和服务现有设备,包括光学摄像机和为所有主要电影发行商提供SDDS格式许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多音频通道的技术在探索之中。例如,THX系统的开发者Tomlinson Holman和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的Chris Kyriakakis曾开发过一种10.2的配置,首次展示于2001年的10.2通道环绕声格式增强了左和右环绕声通道以及两个点环绕声通道,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操控声音,让混音器将声音360度环绕观影者。
SMPTE和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电影娱乐公司、环球、华纳兄弟联合成立的数字电影倡导组织也推出过一个文件齐备的新格式,能够使多达16个非压缩24-bit 48/96KHz的音频通道向听众传送。

  音频也需要3D

  影院还声系统自发明以来,唯一有所改变的是扬声器的数量。与视频技术相比,音频技术已经停滞不前快20年了。不过,随着多家公司3D音频格式的推出,将有望为影院音频技术带来质的改变,推动音频技术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在过去几十年,音频设计师一直在寻找能为电影观众创造更好环境的技术突破口。原来所有的设计是都是在一个水平面的维度上进行构思设计,巴可自2011年推出的Auro-3D可以帮助他们跳出平面思维模式,带来更高度化、更美好的设计。当大家越来越关注3D技术,巴可也希望引入这一概念,使观影体验得到跨越式改变。” 巴可数字电影部全球战略业务发展高级总监Brian Claypool指出。

3D时代 影院音频格式选择

巴可Auro-3D和4K系统落户成都王府井电影城

  过去,很多人对巴可的印象都停留在视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层面,现在,巴可也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巴可不光是做放映机,而是提供包括播放器、软件、音频在内的全面的视听体验。Brian Claypool继续说到:“巴可很早就专注于音频技术,巴可的放映机在影院行业有口皆碑,但我们并不满足于单一产品供应商,而是希望提供影院台前幕后几乎所有的方案。对于巴可来说,于2011年年初,推出Auro-3D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去带动销售,而是出于提升观影者体验的使命,同时,放映机作为电影院最主要的技术设备,会在未来成为音频技术的唯一载体。”

  “在数字影院发展之初,人们大都把精力放在有关图像和安全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方面。而在3D数字电影推出伊始,声音和画面脱节的问题逐渐凸显,当画面到观众眼前时,声音还在比较远的地方,类似这种需求都是我们认为可以改善的地方。最新的3D音频则能将声音从平面扩展到立体化并且能够给声音有比较准确的定位。”杜比实验室大中华区产品销售与内容服务总监伍玉蓉表示,“杜比一直很重视解决电影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断研究如何改善影院音频,使之与目前越来越沉浸式的视频更加匹配,更能真实地重现现实感受。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在为观众带来更加逼真自然的聆听享受的同时,解决了合作伙伴目前面临的很多局限和困扰,这正代表了下一代影院音频的方向。”

  除了巴可和杜比之外,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新近推出的IOSONO环绕声,以及巴塞罗那媒体研究中心(Barcelona Media)推出的“音·尚音频系统”(imm Sound)都是有望彻底改变音频环境的新技术。与过去的环绕声技术相比,新技术在音效维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得音效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不仅让每个座位都成皇帝位,还为电影观众带来更加自然逼真的声音体验,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融入电影的故事情节。但是,音频技术的改变将对电影制作、影院投资等多个环节造成影响,此前的7.1技术尚未得到普及,新技术又如何让市场接受呢。

  对此Brian Claypool为我们指出了3D音频技术发展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是成本问题,成本不仅仅是影院的放映和安装,还要从发行和制片的角度考虑,帮助制片方以最合适的成本制作和发行。此外还必须考虑兼容性,只有和影院现有系统兼容,才能尽可能避免增加成本。最后,需要符合DCI的规范,不管发行什么样的内容,制片厂最关心的是内容的安全。巴可的Auro-3d完全考虑到了成本、标准、兼容的问题,已在国际市场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和认可。”

  新技术的机遇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几种3D音频技术是否做好了迎接新机遇的准备呢。

  巴可 Auro-3D? 11.1

  巴可的Auro-3D技术侧重发展垂直高度的,第三个层面的音响。Auro 3D 11.1声道音频技术采用基于3个轴 (x=宽度, y=深度, z=高度) 的三维声场设计,与以往传统单一的3D效果所带来仅是视觉上的冲击不同的是,观影者感受到声音来自四周和上方,从而获得最接近真实情境,完全沉浸在3D环境之中。Auro 11.1 3D完全兼容现有格式,在制作过程中会以11个通道来采集现场原声,采集完后混合成为一个文件,如果影院是5.1声道,声音就会还原为5.1声道,如果是11.1声道也会自动识别,还原为11.1声道。中影巴可销售总监李敬指出,“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影院方,这是最便捷也是最兼容的方法来采集和还原现场声。”

  Auro-3D为内容制作商提供了可以支付得起的处理器,能够达到最大化的立体声效,并可以和市场上的其他处理器产品兼容。从同类影院的建设成本来讲,也有一定优势,李敬表示:“我们现在所采用的11.1的系统,是完全按照影院基本的建筑结构做的,因此对不论翻建还是新建影院来说,其成本都是最低的。”[page]

  Dolby Atmos(杜比? 全景声)

  Dolby Atmos的两个关键要素能够在5.1和7.1环绕声系统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观众体验,即来自顶部的声音和来自影厅中独立声源的声音,让整个电影效果更加真实。它能够同时传输多达128个无损音频输入(声道或对象),并能呈现从5.1到64个独立扬声器馈源的内容。Dolby Atmos推出结合了动态对象和播放声道的崭新混音和声音定向方式,令观众全方位被声音包围。电影制作者能够通过这些音频对象来控制独立的声音元素,而无需考虑扬声器的配置(包括顶部扬声器)。Dolby Atmos同时还提升了后期制作的效率,让混音师能够高效地记录创作意图,然后实时监控,或自动生成杜比7.1环绕声和5.1环绕声版本的内容。此外,Dolby Atmos简化了发行——它将音频要素和声音所要表达的艺术构想纳入一个数字电影发行模板,可以在各种规模的影院中真实回放。

  伍玉蓉表示:“多年来,杜比进行了各种不同的测试,全面理解如何通过增加扬声器和扬声器的位置来提高聆听体验,并了解这对内容创作和发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基于来自混音师、电影公司、发行商、放映商和电影观众的反馈,我们发现如果要真正提高聆听体验,就要重新创造整个内容链。除此之外,没有捷径,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创造出如此震撼的体验,或者有可能会对后期制作和发行造成很大负担。”

  在成本方面,Dolby Atmos保持向后兼容性并将对目前制作和发行的影响降至最小。伍玉蓉指出这正是目前影院音频发展的正确方向。

3D时代 影院音频格式选择

杜比全景声影院效果图

  音·尚(imm Sound)

  由巴塞罗那媒体研究中心(Barcelona Media)推出,GDC在亚洲市场独家代理的“音·尚音频系统”(imm Sound)可提供环绕和3D感受,其中通过位于不同高度和屋顶的扬声器,让声音有了第三纬度来实现;它不需要对每个音轨进行特殊的编码和后期制作的混音,兼容现有立体声格式。

  IOSONO环绕声

  IOSONO环绕声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影院编码和传输格式,基于对波场合成的研究。独特的IOSONO通过有效再现,实现了音频效果提升,将声音精确置于三维空间中。该技术支持5到500个的扬声器配置。由于后期设备需要使用现有的混录控制台,这会导致有限的输出总线和平移,IOSONO格式目前使用一个Nuendo附加装置,可接受多达32个单独的信号源或信号源组,这样就可以在一个水平声场中使用定制化用户界面实现信号源的水平均衡和任何位置的平移。合成的32条数据音轨可以将解码声音信号源的再现带到最终场所,而当前会带最新的8个DCI规格的音轨,使用4:1HD-AAC无损耗压缩。

  IOSONO的音频处理器使音频可以适用于任何类型影院配置,无论是规模大小、屏幕尺寸还是观众规模。IOSONO的3D声音系统可以再现来自DCP服务器的IOSONO格式混音器的声音,以及活动现场的音频流。

  市场化之路

  对于院线来说,首要考虑是成本付出,如果购买设备成本过高,就会影响购买意愿。但内容支持同样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片源,投资就失去了意义。“3D音频的推广,面临的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到底是应该先开发片源还是先在院线进行设备部署,这之间存在着矛盾。巴可现在是两边一起进行,与内容商进行合作的同时,在影院当中部署更多的Auro-3D的设备。”Brian Claypool说道。

  巴可从一开始就和卢卡斯电影公司以及SkyWalkers合作,同时也得到坏机器人(Bad Robot)制作公司和杰里·布鲁克海默等几家全球主要的后期制作单位的支持。Brian Claypool指出,“巴可的Auro-3D技术,自率先推出以来,已经得到了从制片厂到影院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今年初在北美登录的影片《Red Tails》已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使用了11.1的音效,这是好莱坞第一部采用11.1路3D音响的影片。虽然市场趋势非常好,但未来是否有更多的内容商或者声效设计师会使用11.1,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就会有更多的内容商选择3D音效设备。到今年4月,全球有100个影厅已计划安装Auro-3D设备,已部署完毕的有25家,中国成都、武汉、天津都已有Auro-3D影厅。Auro-3D在中国也进一步得到认可,国内主要的制片单位以及名列前茅的院线公司,经过谨慎和细致的对比,都对巴可的Auro-3D做出了认可。我们正在洽谈合同,很快就会有好消息告诉大家。”

  今年夏天浪漫冒险片《You May Not Kiss The Bride》、十月讲述印度洋海啸的灾难片《The Impossible》,也已采用音·尚专有音轨来设计声音。内容制作商的反应对于3D音频市场化至关重要。“如果问哪个因素是推广Dolby Atmos的关键的话,答案肯定是内容。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为导演、音效设计师和混音师提供正确的工具,让他们将创意完美表达,那么就一定会有内容支持。我们很高兴迪士尼-皮克斯的影片《Brave》成为首部尝试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混音的影片。”伍玉蓉表示。

  影院的支持同样给了新技术提供者以信心。伍玉蓉指出,“即使在没有任何内容保证的情况下,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有放映商开始投资升级他们的音频系统。因此,我们肯定市场是有需求的。杜比将初步侧重于在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全球主要地点部署Dolby Atmos,并计划于2013年在更大范围内推出Dolby Atmos。”

  虽然3D音频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3D音效与传统音频技术相比带来的真正的沉浸式感受,相信会让更多的电影观众为此走进影厅。技术方面,我们也希望提供商能够以更开放的姿态来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Sony 索尼 3D 影院 音频 SDDS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