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V市场在过去十余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迄今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AV市场之一。我们在不少工程项目中应用最先进的技术为世人奉上了最炫目精彩的节目,也生产制造出很多引领潮流的产品。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整个行业中,中国更多的还只是被用来倾销商品的市场,而不是可以在行业发声的源头 。
InfoComm 2012刚刚在拉斯维加斯落下帷幕,对比4月份在北京举行的InfoComm China展,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种差距。美国的展会呈现在行业面前的,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不同的厂商从不同的角度将技术发挥到丰满极致,最终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无限可能性。而中国的展会就显得单调,展商们常常是扎堆于某一热点技术,除了拼接屏就是同质化的矩阵以及拼接融合器,鲜见个性化的产品和创新理念。
不同的国情和市场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心态和竞争规则。在西方,大家往往不齿于单纯的模仿和复制(当然,这当中也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作用),比如说扎克伯格的Facebook成功了,其他人并不会一窝蜂跑去开发相似的社交网站,而是会另辟蹊径,所以才会有Twitter、You Tube的诞生。这在美国的InfoComm展中也多有体现,每个厂商及其产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即便是AMX和快思聪这样的竞争对手,在产品开发和企业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思路和侧重点。而在中国的情形则是,如果某个产品成功了,大家都来这个市场争抢得你死我活。
是继续趋同模仿还是创新求异,这已是关系到中国AV行业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了。一窝蜂一起上看似繁荣,也可以带来生产制造上的一定区位优势,但缺乏创新缺乏个性,只能拼价格,企业利润将无法保证,最终影响对创新对未来的投入,发展将无以为继。这也造成了中国人买什么,什么涨;中国人卖什么,什么降。没有特色,没有核心竞争力,轻易可替代,遑论话语权?谈何引领行业?
令人高兴的是,已经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自主创新、树立品牌、强化信誉上投入越来越多。本周接触了两家企业,一家是做视频监视器的尊正,另一家是做数字音频的东微。虽然规模都不大,但都术有专攻,把目标锁定为行业标杆,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转型,作为中国经济一部分的AV产业也要升级。制造模仿能挖到第一桶金,但走强走远,自主创新是一座必须翻越的山。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有核心竞争力、能持续发展的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一起来营造精致、丰满而千姿百态的AV行业市场,希望InfoComm中国也能早日与国际展会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