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数字技术方兴未艾,数字音频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视技术的各个领域。由于数字音频从技术指标、测量、工程上等都不同于以前的模拟音频,研究和掌握数字音频技术成为电视技术工作者必须的任务。笔者所在的单位进行数字化改造,音频选择了AES/EBU标准,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取得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AES(音频工程协会)是专门从事音频技术研究的专业协会。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数字音频的技术协议,很多被国际电工组织IEC及国际广播咨询委员会CCIR所采纳,成为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AES3-1992和AES-3id-2001。
AES3 -1992(r1997)格式是用两个通道线性表示数字音频信息的串行传输格式。这一格式提供了在一根屏蔽双绞线上传输两个通道的经过周期性取样和统一量化的数字音频串行信号,即所谓平衡方式。
为适应长距离(超过1000米)传输AES3格式音频数据的需要,AES协会在1995年出台了一份文件AES-3id -1995,并在2001年更新。Id是information document的缩写,这表明它并不是AES3 -1992的替代,而是一种补充。AES-3id 的数据传输格式与AES3相同,该文件没有介绍,而是重点列举了接口和电气特性。现将AES3 -1992与AES-3id -2001格式列表比较如下:
| AES3-1992(r1997) | AES-3id -2001 |
输出电平*1 | 2-7 Vp-p | 1V±0.2 V |
接收端终结 | 110Ω±10% | 75Ω±10% |
最小电平Vmin*2 | 200mV | 320mV |
上升下降时间Tr Tf*3 | 5-30nsec | 30-44 nsec |
传输格式 | 串行,平衡 | 串行,非平衡 |
传输距离 | 短距离100米 | 长距离 1000米 |
常用接口 | 3针XLR | BNC |
表1 AES格式比较 |
*1.输出电平定义:采用各自的输出终结,不经任何电缆测量后的信号幅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