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市容与繁荣、严格执法与构建和谐之间的矛盾,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与思考。东营区是山东省东营市的中心城区,人口众多、工作纷杂、管理难度较大。为确保及时破解城市管理“顽症”,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进程,在2011年3月,东营区在山东省东营市率先推行“大城管”的管理模式。
每天晚饭过后,家住东营区西城文汇街道胜安小区的吕老伯与老伴总要在新改造好的林荫路上悠闲地散散步。看着洁净的路面,翠绿欲滴的植被,吕老伯感慨地对老伴说:“现在是越住越舒服了!”吕老伯“越住越舒服”的感受反映的是东营区日益提升的城市管理水平。这从以下一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8月2日下午4时许,在东营区黄河路与西二路路口附近,负责该地段的市容问题督察员刘希鹏掏出“城管通”手机,熟练地点开“城管通”界面。进入附近一小区,花坛旁边一堆装修垃圾进入刘希鹏的视野,他马上拿出手机拍照“取证”,然后上传区指挥中心。大约过了半小时,刘希鹏收到了指挥中心传给他的“问题已解决”信息。
该督察员的真实身份是“大管家”派在街上的“侦察兵”——城管队员,他们手中拿着一个叫“城管通”的通信工具,每天负责在自己的固定网格里巡逻。发现城管问题,就用“城管通”把现场拍下来,通过3G无线网卡实时告诉“大管家”哪里出事儿了。在接到报警后,“大管家”会立即派督察员或专业人员到现场处理,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督察员。
而“电子眼”就更清晰了,通过大屏幕,街面上的一举一动,“大管家”都能尽收眼底。除了“大管家”自己安装的50个高清“电子眼”,公安部门、各个社区安装的几百个“电子眼”,现在多数也让“大管家”共享使用了。市民、督察员、社区和“电子眼”号称东营区城市管理的四个“管家”。东营区城市管理不论出了啥事,这些“管家”都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禀告“大管家”。这个城市的“大管家”就是投资700余万元建成的东营区城管监督指挥平台。它具有监督指挥、视频监控、车辆及人员定位、信息传输等功能。
据了解,“大管家”是把东营区切成一个个“豆腐块”,并将不同的“豆腐块”交给不同的“手下”管。它还把全区各镇、街道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工作责任落实到了具体督察员。这样一来,在数字化系统里,东营区就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一个个方格组成的“网”。现在,在东营区城区无论哪一个地方出现城管问题,“大管家”都会指派“手下”迅速赶到现场处理。
如今,漫步东营中心城区各个街道,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人居环境幽雅舒适,处处呈现出文明和谐的繁华景象……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折射出东营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