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安徽省蚌埠市交通局加强视频监控与网上执法

2011-08-17 信息化视听网


    2011年初,安徽省蚌埠市交通运输局在市纪委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市交通运输部门推行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积极开展电子视频监察系统试点建设。系统于最近顺利试运行,基本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做到“所有交通执法部门全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 经过近三个月的运行,实现网上执法449件,其中行政许可102件,结案101件,办结率99%;行政处罚347件,结案324件,办结率93%。实现了无投诉、无行政复议。

    一、系统建设的特点及管理情况

    蚌埠市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包括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效能监察、个人事务和政务公开等多个业务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系统之间组件共用、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形成一个联动的政务平台,交通执法人员在此平台上记录行政权力行使的全过程,开展与当事人的互动,并接受上级领导、监察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多重监督。系统显著的特点:

    一是程序操作人性化。执法人员可通过系统对文书进行导入和设置,依据办件和案件的不同阶段,视窗提供相应法律法规,出具相应的文书,系统能自动生成相关内容,规范法律文书的书写。在办件和案件办理结束后,能自动生成电子卷宗,存档备查,方便工作人员制作纸质卷宗。

    二是自由裁量零标准化。系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固化了交通执法行政处罚标准,每一违章行为都对应明确的处罚类型和处罚数值,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处罚金额。从而规避、杜绝了执法中随意减免,人情、说情等个人行为,保证了交通行政处罚的公开、公平、公正。此举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属首创。

    三是高效服务便捷化。系统实现了与蚌埠市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的数据对接,将行政权力事项的办理流程图、办理期限、办理方式等公布上网,提供在线申办接口,并设置办理查询功能,方便申请者进行查询,从而达到了“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要求。

    四是视频传输实时化。系统在公路、运管、海事等执法部门一线安装了视频传输装置,依托先进的3G流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显示终端甚至手机实现执法过程的视频传输,执法现场和证据的实时采集,保障效能监察的实时监控。

    五是效能监察同步化。监察人员可以同步监控到事项受理、审核、批准、办结全过程的信息。对异常情况、办理时限、风险点情形实时监察监控,如同在每个重点执法岗位、每个关键环节安装了“电子眼”。同时,系统可根据执法人员办件数量、时限等情况自动生成绩效考评表,使其成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推行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以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制度、强化系统监察、加大视频监控、加强暗访抽查、拓展服务范围、回访当事者等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促进了网上监察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系统建设的主要做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出发,以加快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建设为抓手,把规范程序、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作为重点,实现权力运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立足高起点,在实现执法网上运行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三清”,摸清权力家底。权力事项清:经梳理认定,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行政执法权力共计1238项,其中行政许可40项、行政处罚1198项。通过梳理,基本厘清了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行政执法的“执法资源”,整理出了一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的“权力清单”,同时,为群众编制了一份政府交通部门行政工作的“服务指南”。权力流程清:在确保合法、公正、公开行使职权的前提下,对梳理出的行政权力进行归并整合、流程再造,实现了行政权力与执法流程的一一对应。权力责任清:通过对不同执法主体间职能交叉、不同行政层级间权限重叠问题的研究,做到了权力事项清晰、责任明确。

    二是突出“三化”,规范行政处罚。法律条文清晰化:对涉及行政处罚的法律条款逐一清理,类整理,建立交通行政执法依据库。行政处罚标准化:处罚项目条款按照违法事实、裁量种类、裁量幅度进行拆分,并将裁量种类和裁量幅度再细化为若干档次,建立了行政职权数据库。行政处罚程序化:按照行政处罚事项立案、调查、处理、执行四个环节,明确职责权限,建立行政处罚全程网上公开运行图。

    三是突出“三性”,构建网络公开。突出公开性:充分发挥网络公开的载体作用,将权力事项和权力运行流程图等信息在专网全方位公开。突出规范性:将所有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权力纳入专网运行,有效规范行政行为。突出实效性:按照外网(政府、部门门户网)受理、内网(蚌埠市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办理(审批、处理)、外网反馈、全程实时监控的规范执法理念,确保了行政行为依法、透明、廉洁、高效。

    四是突出“三重”,强化组织保障。重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下设法规、技术、监督三个职能小组,协调全市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重目标管理:将项目建设划分成若干阶段任务,明确需求调研、详细设计、编码开发、整合测试、打包发布等各节点的时间分配和责任人。重项目监督:局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的论证、设备验收、资金管理等节点工作。

    (二)立足高标准,在创新执法监督手段上下功夫

    一是做好“两项配置”,实现执法流程全电子化的创新。职能与流程的配置:将梳理出的1238项行政权力,按照交通运政、路政、海事、港航执法的需要,一一进行执法流程配置。流程与文书的配置:针对每一项执法流程的不同,按照交通运输部下发的有关要求,进行了规范的执法文书配置。执法人员可根据自身不同执法的需要,填报相应的执法电子文书,真正实现了执法流程全电子化的创新。

    二是细化“裁量标准”,实现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全为零的创新。多年来,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一直是各级关注的重点、裁量中的焦点、执行中的难点和执法腐败的源点。为此,该市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难点后全面、边探索边推广的思路,首先对常用的交通行政处罚进行了细化固化,尝试性的实现了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为零的创新。

    三是履行“两个职能”,实现监督监控全渗透的创新。一方面,全市交通系统各单位内设的法制部门,根据系统配置的权限,通过对本单位所有办件全过程的实时浏览和对执法文书的网上审核,履行办件全程法制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可通过后台的操作,并借助3G视频技术,全程监督执法人员的履职情况,实时监控到执法现场状况,履行办件全程纪检监督的职能。

    四是开展“配置固化”,实现执法过程全固化的创新。开展执法配置固化包括两个方面。配置执法文书固化功能:将所有的执法文书固化为不可更改性。一线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文书(包括现场笔录、询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抽样取证凭证等文书)制作完成并提交后,包括后台管理人员在内,任何人都无法进行执法文书的修改或删除,确保了现场文书的客观性,更好地尊重了客观事实。配置执法现场固化功能:实现执法现场全程录像,解决了违法事实的认定和执法监督难的问题。尤其在积极推进重大、复杂、敏感案情及办理重大违法案件实行全程录音录像机制的建设,及时把收集到的有关视听资料输入系统,固定和保存证据,提高网上证据效力。

    (三)立足高效率,在提高监督管理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抓人员培训,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按照执法流程中执法人员岗位的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对系统管理员侧重网络运行常识的培训,对一线执法人员侧重常用执法技能的学习,对车(船)载设备操作人员侧重监控器械的使用与维护,对执法文书录入员侧重各类文书规范的培训,对法制岗位人员侧重执法监督和案件审核技巧的学习,对纪检监察人员侧重执法队伍管理和违法行为倾向的分析与研究。

    二是抓制度建设,执法流程不断规范。系统建设期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编印了《蚌埠市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系统简要用户手册》,明确提出了系统中各模块的基本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系统试运行后,根据实际需要,先后编印实施了《系统静态信息调整办法》、《系统数据报送办法》、《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系统运行监察办法》、《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及《系统运行例会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分别就职权配置、数据处理、运行监督、定期总结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规范。

    三是抓风险排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廉政执法风险隐患的排查防范,是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和实现公正执法的重点。针对执法工作的各项流程、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认真梳理查找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将风险点作为监控的重点。正因为有了人所共知的监督监控,呈现出了执法人员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热情服务和文明高效的良好工作局面,从而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是抓实际应用,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坚持边建设、边完善、边提高的工作思路,先后通过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对收集整理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努力促使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比如,先后解决了执法文书套打不够规范、权限设置不够科学等十余个应用难题。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