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现任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兼规划院院长、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他是一个为人随和、处事果断、棱角分明的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一个治学研究精益求精的学者。他197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BBI)新闻系,后留校工作18年,曾经担任广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在黄勇的脑海里,广院是留给他记忆最多的一个地方:那里有他曾经每天都要走过的核桃林,有他参加学生举办的露天烛光晚会舞会的广场,有他和同事共同制定的校训:“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有他负责组织的大学生合唱团,有他曾担任主编的《现代传播》,还有记录他和学生在一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校园。
核桃林里奏响青春华美乐章
1975年10月,复校不久的北京广播学院迎来了来自各条战线的第二批学生。当时学院只有新闻、无线电、外语三个系,加一个独立的艺术专业,黄勇怀着当记者的梦想进入了广院新闻系。
黄勇当年读书时的广院,老师比学生还多,师生一起学习劳动,同在一个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那时,学院核桃林面积很大,每年秋天,大家都有机会一起采摘核桃,每人都能分到一面盆果实。这片核桃林后来成为见证各届学生各样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地方,成为广院师生一个最难忘的地方。
毕业之后,黄勇被留在学院担任党委秘书,并很快在1981年3月被提升为广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黄勇在校的一系列任职都和党委工作有关,他也是一名忠实的共产主义者,他说坚定的信念来自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
1986年,时任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黄勇,为了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组织举办了数十期“百科知识讲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人生、社会、现实,与其他同志一道,主持编写了《理论与现实108 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此举得到当时的广电部部长艾知生的充分肯定和称赞。
1990年3月之后,黄勇担任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党的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他和同事们以开拓创新精神研究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他指导《广播学院报》开辟《家长信箱》,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他与其他领导一道全力以赴,发动全校师生集中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使广院面貌为之一新,并成为第一批荣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的高校之一。期间,他主持创立了“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使之成为办学育人的镜鉴。
1994年广播学院40周年校庆,为了宣传母校,黄勇借助新闻界校友的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广院,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他亲自执笔的3000多字通讯发表在9月7日校庆当天的《人民日报》上。《中国教育报》星期刊则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赵忠祥、李瑞英等广院毕业生写的纪念母校的文章。他主持编印的广院画册,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广院四十年艰难与辉煌的历程。
心系教育情倾学子
黄勇把劳动与奉献当作人生的幸福,把平凡的教育工作同党和国家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他在广院党委领导班子的十年里,心系教育,情倾学子,为培养人才尝遍了酸甜苦辣。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十分珍视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他以最贴心的方式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同“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学生打交道,这成了他始终挥之不去的记忆和财富。当他知道自己培养的学生获得荣誉,当他听到社会各界人士称赞广院学生,他都会非常感动,他为每一名学子的事业成功感到骄傲。
1986年,黄勇与其他领导同志率领85级学生260多人,开往山东沂蒙山区,接受刚刚作战凯旋的解放军某部的严格军训。后来,几乎每年的军训都由他挂帅组织实施,亲临营地督察指导。历次军训使青年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紧张艰苦生活的锤炼。
学生让人可爱又可气。一次,两个学生因为碰撞了一下而导致两个班集体打架,伤了8个人。双方系主任都要求学校处理对方的学生。黄勇既要做学生的教育和处理工作,又要做两个系系领导的说服和协调工作。违纪的学生害怕被开除,每天早上躲在黄勇家门前的核桃林里,见着黄勇出门就追上来苦苦求情。学生总是这样,因为年少气盛,往往不计后果,往往是事情发生了才追悔莫及,可是宽大处理之后,还会犯错误。如何酌情处理学生中方方面面的大小事情,这是黄勇在广院里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他常常为此而感到心力交瘁。
1992年4月,广院无线电系土族学生万成兆见义勇为,为制止校外小流氓在学生活动中心寻衅滋事被小流氓当场用刀刺死。为妥善处理这起恶性治安事件,黄勇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竭尽全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维护稳定大局,配合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处理,抚慰受害学生家长和负伤学生。最后,两名凶手被处以极刑,万成兆的行为受到学校表彰,并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黄勇亲往烈士故乡青海贵德慰问学生亲属,参加烈士命名大会,亲手培土将学生的忠骨埋在贵德革命烈士陵园。2001年,已经离开广院的黄勇到青海出差,依然关心着烈士的亲属,特意驱车几百里到贵德看望烈士的母亲、兄姐等亲属。见面时,双方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广电总局的学者官员
在广院这个高等学府里,黄勇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喜欢从理论角度来思考学生教育和党的建设,研究和评论广电改革发展重大问题。1996年,黄勇离开广院调到广电部工作,历任部办公厅副主任、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去年9月,他受命组建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和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如今,黄勇正在为研究广电发展战略和改革大计而忙碌着。他深深认识到,在广电总局思考重大问题时,必须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必须深入了解实际、分析实际,从中找出实质性、规律性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为总局和中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黄勇说,现在传媒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新媒体的市场竞争方兴未艾。广播电视还面临着来自需求方面的挑战,受众对内容质量和个性化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的内容提供及其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为总局政策研究者,黄勇认为,现在广播电视系统存在着五大障碍:一是观念性障碍,二是体制性障碍,三是利益性障碍,四是政策性障碍,五是区域性障碍。这是影响和阻碍广电业实现更大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突破上述障碍,全面推进改革发展,这正是规划院和发展改革研究中心非常紧迫的研究课题。目前他和同事们正在致力于这些攸关广电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的研究。人们期待着他们的研究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黄勇在广院的21年,记录了学院建设发展的足迹,也记录了个人从青年到中年的一段多彩人生。21年的高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培养了他严谨、敬业、务实的精神。在广电宏观战略研究的岗位上,他正以更加宽广的眼光和深邃的思考从事着智囊的工作。他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型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