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电视手语系统诞生的背景,以及该系统在青海电视台的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手语系统的工作原理、流程及属性设置等
【关键词】标准手语 手语系统 手语编辑 属性设置
在传统的三大主流媒介中,电视是一个综合媒体,其画面和声音的双管道传播,使得传播内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更具“亲和力”,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电视更加贴近残障人士,无论是盲人还是聋哑人都能从电视中获得一定的信息。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中国目前聋哑人的数量大约是2057万人,并且每年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手语是聋人群体从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是聋人参与社会活动、沟通信息、增进感情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手语手势日渐丰富,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不同的地方手势。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26家省级电视台和100余家地方电视台设立了电视手语节目,但是由于是由手语老师进行翻译录播,而且根据老师的手语习惯不同加上地方方言的限制,使该节目的效果受到影响,并且由于不能同步制作播出当天的新闻等内容,使得节目在时效性上大打折扣,“新闻”变成了“旧闻”,节目的制作范围大大的缩小。
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国家对《中国手语》进行了修订和扩充,最新的《中国手语》修订版包括了5586个词汇,目前作为中国手语的标准在全国推广,这是建立社会与聋哑人之间的沟通渠道的重要手段。通过电视台的帮助来建立全国的标准手语(以电视台推广使用标准普通话为例)的作用是其他方式不能比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增强聋哑人与社会的交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电视作为信息传送的最重要媒体,在帮助聋哑人及时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手语系统正是面对这种需求应运而生的。
早在上世纪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残联、863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霍英东基金和北京市科委等多个计划与组织联合资助下,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究中国手语合成技术并开发了手语生成基本引擎,包括手语词库、虚拟人模型、文本自动转换等,该引擎可以将中文的电子文本自动转换成《中国手语》标准的手语手势。2006年成立的北京国威英赛公司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将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科研成果《手语自动生成系统》进行产品化,开发研制出《电视数字手语系统》,该系统能够将与节目内容一致的虚拟人手语手势动画叠加在节目的视频画面中,并可同步加配字幕,实现了虚拟人形象的手语主持人进行手语类节目播报的功能。
《电视数字手语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手语节目的制作流程,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就能够方便的实现手语节目的制作,使得手语节目制作更加精良,并且大大拓宽了制作范围,可实现全天候电视节目手语、字幕制作和播出,从而改变了电视节目无手语、无字幕或受人员限制、只能定时播放手语节目的历史,使得聋人观众能真正地“听”懂新闻,及时获取信息。下表对真人手语系统与电视数字手语系统做一对比:

2009年4月,青海电视台引进《中国电视数字手语系统》,同年5月8日,青海首档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开播。手语电视新闻的开播,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听障人士与健听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融入社会、走进社会的平台。
下面对电视数字手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着重介绍。
一. 《电视数字手语系统》工作原理
这是手语系统的工作原理图,或者说是系统内部的一个工作流程图。首先系统通过文本到手势转换引擎把自然语言的文本转换成手语手势,然后经手语播放模块产生虚拟人的手语动画,最后与视频画面进行叠加,生成最终的含手语动画的视频。本系统有一个手语词库,它包含了《中国手语》书中所有的手语词汇,并且在这些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又扩充了几万个词。自然语言文本通过系统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块被转换成手语词汇,这些手语词汇的手势数据都存放在系统的手势库中。通过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创建的虚拟人模型调用这些手势数据来生成虚拟人手语动画。

二、《电视数字手语系统》工作模式
·切换台模式(视音频在切换台叠加)

手语动画与视频的叠加可通过纯软件和借助硬件两种方式实现,也就是说手语系统的工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切换台模式,另一种是对编模式。
·对编模式(视音频在手语系统叠加)

切换台模式,是由播放设备输入到手语系统一路音频,由我们的手语系统输出一路键信号和一路手语动画的视频信号到切换台,由切换台将信号进行叠加到录像机和监视器;对编模式即录像机对录像机模式,由一台录像机输出一路音视频源到手语系统,再由手语系统进行手语动画的视频合成,生成一路带手语的视频到录像机和监视器。我台用的是对编模式,由一台非编输出一路视频信号到手语系统,再由手语系统输出合成带手语的视频到录像机。
三、《电视数字手语系统》工作流程
首先将文字稿导入,然后进行手语编辑和字幕编辑,最后制作播出。这里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步骤,就是对导入的文本要进行手语编辑。众所周知手语是肢体语言,同样一句话,口语比手语要快得多,要把所有文字用手语打出来,时间上需要口语时间的两倍多。所以我们要通过重新编辑,在尽可能保持原稿句子含义的前提下删除一些文字,来保证手语手势与视频画面同步;手语编辑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把一些不易用手语表达的生僻词替换为手语能够表达的词。
如下即为一篇新闻原稿:
导语:天气逐渐转暖,我省可可西里一带冰雪已经消融,道路通畅后,到索南达杰保护站参观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每一位游客到此,都把自己的心里话留在站上,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留言展览馆”
正文:当记者慕名来到保护站时看到有两名游客正在这里参观。展厅显得非常简单朴素,一条条游客留言成了主要的展览内容。
正文:游客孙海风本来也想把自己的留言写在墙上,无奈展厅的墙上、门框、窗框上全写满了字。“保护大自然”“我可爱的可可西里”,“致敬”等留言比比皆是,一位来自无锡的中学生还画了一幅藏羚羊的图画,表达了自己对高原精灵的喜爱之情。
随着可可西里知名度提高,索南达杰保护站现在已经成为体验自然生态、接受环保教育的业余课堂。 [Page]
正文:每一位游客通过留言,带来的是一片爱心,带走的是生态保护的火种。据不完全统计,到这里留言签名的游客已经超过10万人次。
以上新闻稿中,以蓝色显示的即为手语稿,显而易见二者间的区别,下面介绍一下手语稿的一些编辑经验:
尽量采用简洁句,语言通俗易懂;原文稿中每一句话,提取主干,即主、谓、宾,挑重要的定、状、补或不要;特别是原文稿中众多的修饰语(形容词等)抓住其中最主要一、两个即可;另外尽量使用常用语、常规词、意译手语,使用目前手语词库中的词语,如:经历-经过,比拼-比赛;直接删除生僻字词;根据原文稿内容适当删减一些在文稿中意义不大的句子,适当调整一下句子顺序,使删减后的文稿更加通顺、易懂;将指拼词(所谓指拼,即手语里的“拼音”,一方面手比划起来慢,另一方面降低了可懂度)用手语词库中有的同义词代替等。
四、《电视数字手语系统》属性设置
板卡属性设置
通过对板卡属性设置,可以对视频信号的输入输出属性进行调整。《电视数字手语系统》输入/输出支持CVBS(模拟复合信号)、Y/C、YUV、RGB(模拟分量信号)或SDI(数字信号)等常用视频信号。同步模式有内同步、外同步、从视频同步三种。内同步:板卡内部产生同步信号,视频信号为黑场信号,不需要外部视频源;外同步:同步信号从参考信号输入,视频信号从信号源输入;
从视频同步:同步信号从信号源输入,视频信号从信号源输入。在叠加模式中有四个选项,用来改变视频与图形的叠加模式:当选用“直通”时图片和文字不叠加;当选用“图形加视频”时图片和文字叠加在外视频上,通常在录像机对编制作时选择这项;当选用“图形加黑场”时不显示视频,只显示图片和文字;选用“图形Alpha加黑场”时,图形和图片带Alpha通道,通常在切换台方式制作时选择这项。在锁相模式中,当外视频图像质量较好时,采用VTR模式,图像质量较差时,采用TV模式。如果同步模式为外同步,则建议选择TV模式锁相。该系统还可对外部视频进行调整,如对比度、亮度、色度、饱和度、副载波、行、场相位、键延时等等。
手语属性设置
通过对手语属性设置,可以对手语动画窗口的位置、大小、形状、背景、手语播放速度等属性进行调节。虚拟人模型有两个, 一名男性,一名女性。他们的衣服颜色各有四种可选。
字幕属性设置
字幕属性的设置,可以控制是否叠加字幕,叠加的话,可对字幕的属性、位置及每行的字数进行设置;“控制模式”可以设置字幕的播放方式,有单步,双步两种方式。选择单步,在字幕播放时每拍一下字幕,显示一条,再拍一下,清除这条字幕,再拍则播放下一条字幕,以此类推;选择双步,在字幕播放时每拍一下显示一条字幕,再拍一下则在清除这条字幕的同时播出下一条字幕。
标记逻辑设置
通过对标记逻辑设置,可以对导语、同期、广告标记的作用进行调整。
当所有的设置都设好保存后,各种属性值将保存到当前操作系统的注册表中,方便随时调用。
通过对电视数字手语系统一年多的使用,使我台手语新闻节目的播出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收到了很好的评价。随着电视高清时代的来临,手语系统也需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相信在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氛围下,更多更好的电视手语系统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