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增长引擎早已移至亚洲,连续三十年高速增长的中国逐步树立经济大国的形象,然而全球100个最知名品牌中却没有中国的身影,不知会让谁尴尬,或许没有人,或许是所有人。“世界工厂”的称号不知道从何时起才让人们回过味过来,聪明的脑袋们突然觉得这个头衔似乎不那么值得炫耀。
中国在国家层面很早就提出了让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令人感到沮丧的是“走出去”的多是国有大型企业,即便是这些国有企业,撇开其把控政策、垄断资源等优势,也拿不出令人称道的创新之举,让人感到在中国谈创新是有心无力,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典范。而民营企业做得更多的是“抄进来”,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山寨文化”大行其道,这个颇具娱乐色彩的概念背后,凸显的是创新能力低下的产业硬伤。
马化腾在解释“我的复制可以成功”时称“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让人错以为腾讯的成功真的胜在复制,而其入榜“2010年世界最具创新力公司” 更是遭到了来自同行的猛烈抨击。新浪总编辑甚至公开批判:腾讯这种到处模仿、无不染指的“山寨”行为早晚会让腾讯“死”的很惨。
一些壮志凌云的民营企业试图走出去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腾中重工试图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终成正果。或成功,或失败,或者这是否真的是行之有效的捷径,这些尚有待时间的验证,但中国企业在渴望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那份急功近利的焦躁却显露无疑。
在本期《DLP背后的故事》中,我们深深地被Larry J.Hornbeck博士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信念所感染、折服。20年如一日的研究,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比起这种真正的科学研究,那些声称自己用短短几年走完人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的所谓“中国式”自主研发和创新企业,或许真的应该反省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