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在2003年依马狮数字电视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 基本框架
中央节目平台是在广电总局领导下的,集频道集成、技术运行、市场推广营销三位于一体的数字电视运营实体。中央节目平台的节目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电影局和各省电视台提供的节目构成,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播。由于数字电视是一个端到端的业务,因此要求中央节目平台的技术体制必须兼容到地方服务平台和用户机顶盒中,才能保证各种业务顺利传送到用户。
中央节目平台技术系统实现的功能包括:对节目进行压缩、编码和复用,对已压缩的码流进行再复用(如地方台的节目已经在地方台完成了压缩),对宽带流媒体技术和个性化业务的支撑,通过SI/EPG对节目进行打包和分类,通过CA对节目传输以及节目入库进行加密和管理,通过SMS和客户呼叫中心建立用户服务体系,管理和响应用户的各种需求,以及服务平台节目码流的技术监看,端到端业务认证(SI/EPG等技术规范)。
总局计划2004年有上百套节目在全国网络里播出,截至到2003年底,中央节目平台共播出7个多路复用节目流,每个节目流的内容是:⑴ CCTV-1/2/7/10/11/12;⑵ CCTV-3/5/6/8/新闻/青少;⑶ CCTV-Si;⑷ CCTV-4/9;⑸ CCTV新开办付费电视节目×5,电影×1;⑹ 江苏、天津、辽宁和北京制作6套付费电视和2套广播节目;⑺ 上海制作的5套付费电视,吉林制作的5套付费电视。
7个多路复用节目码流的构成是这样的:每个多路复用节目流包含多个节目的视音频、CA授权信息(ECM、EMM),业务信息(SI)。对于每个高质量节目码流包含6套节目,视频码率为5.5Mbps/套、音频码率为256kbps/对/套,6套节目总码率为34.536Mbps;对于每个普通质量节目码流中含8套节目,视频码率为4Mbps/套、音频码率为256kbps/对/套,8套节目总码率共34.048Mbps;数字立体声广播每套节目码率为256kbps/对,每套广播流所配图像的视频码率不超过1Mbps。
中央节目平台系统分两个地点,一部分设在CCTV播出和主控机房,负责CCTV14套节目,加上5套付费节目,1套付费电影的播出。另一部分设在京门大厦,主要负责数字电视业务管理,包括加密、SMS、SI/EPG和将来宽带流媒体一些业务。这些节目流从中央台传到位于中央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广电网络中心,然后送到省网络前端,再进入接入网。
截至到2003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和京门大厦分别建成可以播出8套节目的播出系统、两套8+1编码复用传输系统、两套1+1节目集成传输系统、台主控和京门之间的传输系统、加密管理系统(CAS)、用户管理系统(SMS)、SI/EPG系统(China-EPG)、节目码流监测系统。其中两套1+1节目集成传输系统,是为地方上传节目进行再复用的系统。在数字电视业务管理方面中央节目平台的加密系统是同密系统,就是用三种CA同时对一个节目加密。完成这种同密,技术难度很大,大家知道现在各个CA系统不兼容,地方网络都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来选择不同的CA。考虑到不同网络不同CA系统,我们必须适配,节目才能进入地方接入网。图1是加密管理系统。
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业务主要是多频道数字电视,现在还是比较常规的数字电视业务,但是从高一个层次看可能要考虑交互业务,交互业务是数字电视的增强业务,对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和市场推广作用十分突出。中央电视台在九运会期间已经在体育节目试播交互电视,今年奥运会也会在交互电视方面进行一些新的尝试。由于交互电视在机顶盒里面要有中间件支持,而现在机顶盒的中间件也是互不兼容,考虑到地方各种各样的中间件选择,目前中央节目平台的交互同播系统里已经能够适配两种中间件,我们在制作时只制作一套交互的内容(例如,实时数据),这个同播系统能够实现通过一个转换软件,把它转换为不同中间件的应用程序能够接受的数据格式,然后进行播出。图2是交互电视同播系统。
二 SI/EPG系统
SI包括PSI,PSI/SI业务信息是数字电视广播码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数字广播发端和收端的必需数据,是实现电视节目指南的数据源,是规划和管理数字电视广播的技术手段。大家知道,数字电视不像模拟电视,机顶盒是怎样把所有频道都搜索到的呢?实际上都是靠PSI/SI,同时SI里EIT表格又是EPG的数据来源。而且,EPG是广播商和网络运营商与观众沟通的一个手段,广电总局要求地方服务平台在提供给用户数字电视节目的同时,必须同时提供电子节目指南—EPG。EPG的概念从功能上讲不仅是节目单,它还有很多服务内容,比如可以加本地交通、本地黄页、政府信息等,EPG应用软件由网络运营商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有人说中央电视台要做全国的EGP,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中央电视台没有自己网络,在有线网络里是有线网络运营商自己决定EGP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必须提供电子节目指南,即电视收看指南。图3是几种EPG界面 。
由于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每个地方网络的节目都是多个电视台提供。为了全国各个网络都能够有EPG业务,从网络商方面考虑,电视节目每天播出,每个小时节目都会更新,节目单要源源不断提供给网络商。如果扩大到100套节目,可能要去找几十个节目提供商索要这些节目单数据。每个电视台要为这么多网络商提供同样的节目单数据,这就存在着信息重复传递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中央电视台承担国家计委数字电视产业化项目—全国电视节目指南制播系统,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建设分为三部分,首先将信息提供方的系统建立起来,第二部分建立China-EPG中心,第三为地方服务平台建立EPG数据编辑播出系统。系统运行是从EPG采集点,也就是各个节目提供商把每周的节目单提交到China -EPG中心,然后由China-EPG中心进行编辑制作,重新编辑之后再送到地方服务平台,地方服务平台如果有自己本地节目可以合成起来进行播出。图4是全国电视节目指南系统构架。
另外,技术平台还包括数字码流的监测系统, 监测包括SI、PSI和EPG数据监测,通过码流分析服务器,根据一些协议分层次地把码流里的信息、数据、问题进行分析。如果第一级出现红点,接收就有问题,如果第二级出现红点,接收偶尔会有问题,码流监测在数字电视业务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 需要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