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重组广电改革的创新之举———辽宁广播电视台组建纪实
2009-12-21
东北新闻网
12月18日,烫金的“辽宁广播电视台”匾牌在众人关注的目光里被揭开红绸……
这是由原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3家媒体有机整合而成的全新媒体,拥有8套广播频率和8套电视频道,均实现24小时播出。
这是在全国率先将系统外的广电资源吸纳进来,并实行实质性合并的综合性广播电视媒体。
三台合并,为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传播效率;要的就是做强做大,实现“化学反应”。
这一天,注定值得辽宁广电人永远铭记。这一迈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广电改革关键步伐的重要内容,必将载入我省广电事业发展的史册。
3个月创造的奇迹
“三台合并”的信号,辽宁教育电视台员工是在9月份“收”到的。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两个月后的11月10日,全台200多名职工一并搬进辽宁电视大厦,走上新的岗位。
教育电视台的员工清楚,这次合并绝不是把媒体外延“做大”、让队伍浩浩荡荡那么简单,而是真正的“洗牌”融合,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机构、统一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方式来整合、优化配置资源,以增强辽宁广播电视事业综合实力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以前彼此独立的3个台要合并到一块儿了,领导班子要合,综合部门要合,广播电视的频率和频道更要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既要考虑人到哪里去,又要考虑整合以后良性的运作;既要逐步实现制播分离,又要释放经济和社会效益。没有先行的路可走,没有成熟完备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必须在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各项工作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自行摸索……
原本设想中极为复杂而艰难的合并过程,却以平稳的态势高速完成。涉及面之广、标准之高、进程之快,让教育电视台员工用了一连串的“想象不到”。
而做到这一点,辽宁广播电视台当家人史联文台长认为,这离不开信心、同心。
信心来自于省委、省政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坚定的决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三台合并”既符合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又符合辽宁文化事业发展和广播电视改革的实际,有利于整合媒体资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实施。
省委、省政府对广电资源整合鲜明的立场、坚定的态度,不仅成为推动工作的最大原动力,也指明了方向。
三台合并,其实也可以说是“合”各级领导之力,“并”各方群众智慧,才得以推动的。
9月2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三台合并”的总体方案;9月4日,省“三台合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合并工作的相关事宜;9月13日,“辽宁广播电视台筹备组”组建;8天后,筹备组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考察和论证后提出了规划方案,并迅速启动了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变更的审批程序。
在整个过程中,省直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研究工作方案,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现场办公,具体指导实施步骤的细节问题,做好协调沟通,逐一解决困难。这是改革顺利推进、平稳过渡的关键所在。
顺势而为,加上原三台多年以来的资源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为短时间实现合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合并过程中,原三台职工上下同心,就想着快点儿干好这件事儿,把新家建起来,过好日子。
11月3日,辽宁广播电视台新班子成立;11月6日,确立了实行台长负责制、重大问题由党委会决定、宣传工作由编委会负责的领导体制;11月10日,迅速、平稳完成原三台180余名中层干部的定岗、定员、安置工作,2757名员工按照自主报名、双向选择、归口管理、统一调配的原则,全部完成了整合、重组、定岗、安置工作。
从9月至今,一面是三台合并、资源整合工作的迅速进展,一面是广播电视节目采制、播出计划没受到任何干扰;重大宣传任务圆满成功,安全播出没出现任何纰漏;各套节目收听、收视状态稳定;事业建设稳步推进,经营创收逆势上扬;从班子成员到一线员工思想平稳、士气高昂。
这绝对是个奇迹。
探路“化学反应”
12月2日,我省正式接到了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整合辽宁省广电媒体资源变更相关节目设置方案的批文。这是广电总局批准的唯一一个与众不同的合并方案。
辽宁广播电视台既不是附带着产业属性的“集团”,也不是兼容了广电行政管理职能的“总台”。
原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呼号取消,在各台原有节目的基础上全新规划、重组资源、调配队伍,整合后的8套广播频率、8套电视频道均冠以“辽宁广播电视台”统一台标。这不仅是普遍意义的区域性电台、电视台整合,还将专业性的教育电视台全建制并入“新台”,真正实现了广电媒体的实质性合并,实现了节目资源的有机整合。
在合并中,能否实现广电资源共享成为人们普遍关注、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而节目的整合最为关键。辽宁广播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上体现了“一盘棋”的战略构想。
首先是建立涵盖原电台和电视台新闻制作力量的新闻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广播电视新闻联动,对重大宣传报道统一策划,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对宣传资源,则以最精简的人力,最有效的业务流程,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新闻时效性,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资源共享。
为实现广播、电视新闻资源共享,在辽宁广播电视台新建成的新闻广播直播间,广播直播间通过光缆与广播大厦相连接,这里播出的广播新闻节目能与电视新闻节目同步共享。广播记者可以从电视新闻编辑制作系统中提取音频素材和信号,直接利用在广播新闻节目中,使广播与电视能互相呼应,交叉覆盖,有效传播。
与此同时,他们整合原教育电视台节目制作资源,成立“教育青少频道”;整合原教育电视台频道资源,成立北方频道。不仅对广播、电视资源实行跨界整合,在频率和频道内,也进行了科学重组。原来相似度较高的音乐和文艺频率,这回也被整合成了一个频率,避免了节目的同质化。
合并,令提高传播效率的化学反应最先得以体现。
11月30日,大雾袭击我省中西部,辽宁卫视新闻节目《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在介绍高速公路开通的情况时,细心的观众发现,电视主持人连线的是交通广播的记者齐辉,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
三台合并要的就是实现新闻资源共享,产生化学反应。只有真正产生了化学反应,才意味着媒体组合焕发了新的生机,也才能真正达到发展与提升的目的。可以说,在实际操作上,整合盘活各种资源、促进资源优势互补,辽宁广播电视台已经先行一步了。 [Page]
化学反应必须由内生动力来维系。“五个统一”无疑是一套内生动力机制:
统一机构建制,撤销“三台”机构,组建一套领导班子;统一频率频道资源,合并教育和青少频道,整合新闻、文艺、娱乐、体育等节目资源;统一服务管理,合并党群、行政、技术等部门,建立高效精干的服务保障管理体系;统一产业经营,广告经营、节目交流和相关产业开发部门实行公司化运作;统一规划投入,统筹规划事业发展,合理配置技术设备。
这一切,无不有利于提高传播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减少无谓竞争;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
在不久前辽宁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几次广告推介会上,经营部门率先以广播电视统一的综合平台展现在客户面前,更广阔的平台、更优势的资源吸引了广大客户纷至沓来,广告签单额大幅攀升。
新组建的辽宁广播电视台彻底摒弃了“物理相加”的“名合实分”模式,成为一个产生了化学反应、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制播分离”大构思
当天,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同时揭牌的,还有辽宁北方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鲁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广联视通新媒体有限公司。
随着辽宁北方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辽宁广播电视台隆重推出了“制播分离”的大构思。
是巧合,也是连锁效应。揭牌前3天,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七星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27集电视连续剧《情系北大荒》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情系北大荒》成为辽宁广播电视台改革最大的化学反应———“制播分离”的探路者。
如何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需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在坚持以新闻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辽宁广播电视台一改以往自制自播的传统模式,一方面面向多主体、多渠道订购采购优质节目,一方面对具备市场发展潜力的业务板块进行重组,以全资组建的辽宁北方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一批面向市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立子公司。
作为合并后最大的“化学反应”,实施制播分离改革,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逐步实现“制播分离”是广电改革的方向。辽宁广播电视台顺应了这个思路,从战略到战术全面展开。
新台在揭牌前,就对内部机构设置做了相应调整,内设“中心”和“频道”,除新闻内容生产保留在台内,新闻外的内容生产全部划归公司运作、经营。台里提出要打造绿色频道,加大品牌创新,从单一品牌逐步向品牌群过渡,全力打造频率和频道品相。
通过“制”繁荣“播”的内容。现在,台里节目生产部门策划包装新节目,完全是面向全国市场的,不再单单为播出而制作,他们要做的是精品,要做真正在传媒市场有竞争力的、叫得响的品牌节目。
当“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运作”,辽宁广播电视台将从地方广播电视机构转变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内容提供商、发行商和服务运营商。
人们预期,制播分离实现后,专注于新闻业务和播出平台的辽宁广播电视台和专注于多品牌、完整产业链运作的辽宁北方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将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
沈阳鲁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辽宁广播电视台与沈阳音乐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合作成立的。全国首家院台联合,这一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又成为我省文化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
这一新的文化传播平台绝不仅仅是对外提供文化视听节目、文艺演出、音像产品、教学培训等文化服务那么简单。辽宁广播电视台携手人才辈出的艺术院校,将会进一步提升创意能力、生产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创意产业”加油助力,为品牌建设锦上添花。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借助辽宁广播电视台这一强势传媒平台,将会进一步展现魅力,提升社会价值,为教育产业带来巨大的拉动力;同时,也将为教学改革开拓新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正如业内人士评价,将强势媒体资源和优秀人才资源深度融合,其创意本身就具有突破性,将对辽宁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产生强大的引领作用,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机制,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意义。
辽宁广播电视台还酝酿在新媒体业务上大展拳脚。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广联视通新媒体有限公司就是例证。
联通有先进的网络、技术、业务和庞大的用户群优势,广电有人才资源、节目资源和信息资源。两者在手机广播电视领域的强强联合,将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发挥合作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品牌价值、运营经验以及各自渠道探索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技术的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合作,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不断开拓新媒体业务领域,共同打造手机新媒体品牌,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健康、资讯报道及时、使用便捷新颖的视讯服务。
尽管一切都刚刚开始,但辽宁广播电视台在合并过程中进行的这些探索,必将为全省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整合,以及实施和推进辽宁广播电视台与辽宁中部城市群8城市广电媒体的合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刚刚上路的辽宁广播电视台,依然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放在首位。“‘做大做强’,看起来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却有很多事情可做。”史联文说。
广播电视资源整合,为内容上的“做大做强”提供了绝佳的便利条件。今后,广播电视横纵联合,必将会为节目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精品化、品牌化战略仍然是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从节目到团队、个人,都要纳入这一战略构架当中;要提高影响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广播电视资源整合,更是实现产业增值的好机会。未来,辽宁广播电视台将把经营活动做成一个“连锁产业”,紧紧围绕广播电视的优势资源和相关业务,在市场深度开发和多维开发上想办法、下功夫。
创办紧贴广播电视的纸质媒介《北方周报》,尽快形成立体化的媒介构成格局;整合兼并音像出版社,形成广电节目制作和影音碟片产销一体化的内容产业格局;通过和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的合作,成立演艺公司,积极向“综合性文化实体”的方向迈进;大力发展手机电视、手机电影、IP电视等新兴传播业务,促进新媒体、多媒体、全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史联文透露,这些措施已经全部进入操作层面、有些项目已经获得了显著效益时,用淡定的语气带出的一句话,让人们印象深刻。他说,“一切表明,时机到了”。 [Page]
对于辽宁广播电视台来说,打造国内第一家综合广电媒体,时机真的到了。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