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荒屋——最后一剪

2009-12-09 依马狮广电网


    杰森·欧兹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开了TreeFall后期制作公司,在美国蓬勃的次级音频制作市场中也是一家业务量很大的后期制作公司。作为一个参与过各种各样的音视频演出中的音响设计师和混音师,欧兹在电视连续剧、电视广播公司和企业视频制作上花了许多时间。换句话说,他完全有能力做这些工作。
    去年春天,借着被邀请去完善一部最近被看好的独立制作的哥特式恐怖电影—由科尔宾.本森和托马斯.豪威尔主演的《荒屋》的机会,他得以拓展他的工作范畴。因为这部电影的编剧、导演以及联合制片人罗伯特·斯蒂芬感觉到后期缩混工作无法令他满意,所以向欧兹伸出了求助之手。“他其实已经完成了剪辑,并且做了一些音频方面的工作,但他对这些不是很满意,”欧兹解释了他开始接手的工作。“比尔·格里肖作的音乐相当出色,所以他希望能找个人来帮他把影片做的更好,并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我加入了影片的制作,不过最后我们重新编辑了所有的对白,重做了拟音和音效—基本上全部重做了一遍。”

荒屋——最后一剪

    正确的声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声音质量参数,欧兹解释说;它应该能够给影片带来清晰的前后关联。“这也是罗布特最不满意的地方,”他解释了这些无序的前期混音和后期制作工作。“他说这使他觉得‘虽然我知道这不是我所要的,但我却不确定要做些什么’。我认识到要使影片中的事件发生并更可信,关键是每个场景都要事先进行铺垫,所以首先就要把原来没有的气氛声加进去。实际上我要加入更多原本不存在的场景声。”
    基于这一点,欧兹明确了《荒屋》制作的优先次序:对白的清晰度、声音的可信度、场景的氛围感。他指出:“这部电影本身并没有使用太多的特效,基本上都是靠对白来构成的,但也要有可信度。观众们需要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他们体验到影片的恐怖之前,我们就需要对观众的情绪进行一种铺垫和引导。”

极其困难的对白
    在维吉尼亚州维吉尼亚海滩市完成了影片的样片后,史蒂芬发现他的对白声轨远不能尽如人意。更准确地说,对白声轨无法令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声轨自身—太多的环境噪声。
    “这部影片的对白制作真是一种挑战,”欧兹毫不夸张地说。“有些部分确实需要进行后期配音,不幸的是我们没那么多预算了。不过大部分对白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某些情况下应该可以更好一点,不过我们也知道,外景同期录音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我们不再使用原先在AVID上剪辑时的OMF文件,把对白从中挑出来。我会为影片增加一些环境声,但大部分工作还是在减少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我会用一些降噪的软件来提升对白的清晰度,再用常备的音效和环境声来填补。
    在一些海滩上拍摄的枪击场景中,对白的问题更加明显。“他们就站在海边,特别是有个演员要讲得非常轻,”欧兹笑着说。“这部分场景的问题很突出,本来应该在后期进行配音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进行一些处理,再用已有的海洋音效声来掩饰一些难以处理的缺陷,为了把人工处理的痕迹讲到最低,还用Waves Z-Noise插件做对白的降噪。”

荒屋——最后一剪

对白恢复是一项高明的技巧
    夏洛特是一所在银行业和全美汽车比赛方面蓬勃发展的城市,当然它的繁荣并不只在这两个方面。因此,欧兹的后期制作项目也包含了相当多的赛车比赛节目。也就是说,对于如何在喧闹的赛场上,在雪佛兰,福特和道奇高速旋转的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挽救对白,欧兹是非常有经验。
    “在夏洛特,我们有一个Speed Channel和其他一些与全美赛车比赛相关的节目,”欧兹解释到。“所以大部分时间里,我做的都是有关赛车的电影。这种节目的预算一般都很低,而且通常都是一个人表演的节目,如果录音师在外景录音时没有仔细录制对白的话,在后期制作时就很难得到清晰的同期对白声,而且你又不能找人来配音。这个时候我们就只有
依赖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提高声音质量。”

最终的合成格式
    欧兹认为说,对于《荒屋》这类独立电影的混音,首先要了解最终放映的格式并与之相匹配。他说:“这个问题对我来说相当的棘手,因为一开始导演并没有确定影片最后的投放市场。”而这无疑使制作额外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我认为我们要将它投向DVD市场,这也是我们所采用的混音方式。如果最后是在影院环境中播放—比如说一个剧院—那我们就要重新定位许多东西。总体来说,我认为当导演选择了在影院放映时,相当一部份的环境声要进行转换。”
    当被要求具体说明的时候,欧兹承认,当这部电影准备冲击大荧幕时,有一些元素是需要调整的:“主要是一些声像的调整。我做了一些极左极右的声像处理,在影院里的感觉会更好。”

荒屋——最后一剪

打造完美的恐怖
    这种以恐怖和悬疑作为卖点的电影,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很重要的。但影片不能仅仅依赖于故事和人物对白,它必须有生动的环境感觉来支持,例如栩栩如生的形象,身临其境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等。
    “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对于环境效果的包装,特别是对于这栋房子的塑造—让它显得更可怕更毛骨悚然,”欧兹说到。“我们希望观众能感受到在墙里面有些东西存在着。我也喜欢在电影里运用配乐,当然是在不妨碍对白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给对白造成干扰,配乐在影片里的运用就需要手术刀般的精确。“你必须在配乐中留出对白的空间,”欧兹阐述着听觉艺术。“对白才是故事……或者说,才是能赚钱的。有些时候,作曲家会运用合适的手法,于是你就不用进行剪辑。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因为音轨结构太复杂了,所以我们必须做剪辑。”

沟通和时间
    虽然这么说已经是陈词滥调了,但《荒屋》再次缩混能够成功,取决于两个最重要的原因:良好的沟通和足够的时间。“沟通是关键,”欧兹强调说。“导演在最后一刻找到我,然后对我说‘就是这部电影!’因此,与配乐作曲家和导演沟通各自的想法就非常重要了。很多时候,在你把小样给制片人或者导演听之前,他们并不清楚他们具体想要些什么。在这一点上,灵活性就很重要。导演会说,‘嗨,我不喜欢这样’,你就要换一些别的东西。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和导演沟通想法并进行灵活的改变就很重要了。” [Page]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