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电视台在经过上一轮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后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即:将之前孤立的制作网、新闻网以及播出网整合起来建立全台网。全台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各系统间以文件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协同运行提高电视台的生产、播出以及经营效率。江苏台全台网建设以《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台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主要包括:播出系统、新闻系统、制作系统、媒资系统、广告系统以及收录系统。
在全台网制播环境下,播出系统内部以及对外的业务产出了很大的变化,播出对外的业务交互除了传统的视音频信号以及磁带的交互外,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网络业务交互。协调梳理清楚播出系统对外对内的业务流程是充分利用技术资源高效开展全台网下播出业务的关键,也是进行系统软件设计的根本依据。
我台播出业务是以播出串联单为主线以节目代码为核心开展的,下面就江苏台播出系统如何依据“播出串联单为主线以节目代码为核心”开展播出业务,以及全台网下对播出节目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播出质量控制体系做简单介绍。
二. 以串联单为主线驱动播出业务
播出系统的最终任务是依据播出串联单完成各频道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所以播出业务都是围绕播出串联单开展的,下图示意了以串联单为主线开展的播出业务流程。
下面对几个重要环节做简单介绍:
1.节目代码的申请
按照全台网设计规划,节目代码由总编室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共同协作产生,以实现全台节目从选题、审批、制作到最终的播出全流程的管理。由于目前我台全台的节目生成管理系统暂未建成,所以节目代码暂时由播出内容管理系统生成。
按照设计要求,播出系统中节目代码是由编排导播部根据节目的播出计划提前产生的,它是编排播出串联单的重要基础,所有播出串联单中的节目都必须具备节目代码。系统通过节目代码实现了与台内其他业务系统业务交互以及节目在播出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目前播出系统节目代码设计按照下图的格式生成:
节目代码申请方式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专题或新闻类节目,可以按照栏目和每周的播出时间提前批量申请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节目代码;第二类是电视剧节目,根据电视剧剧名和集数提前批量申请节目代码;第三类是宣传片类无播出规律的节目,根据需求逐条申请代码;第四类是广告,广告节目利用广告系统原有代码无需在播出系统中申请;第五类是临时节目,根据需求为其申请临时代码。
2.播出串联单的编排
总编业务的核心是播出串联单编排,按照我台目前的实际情况串联单编排涉及几个部门:频道编单、广告部、总编室编排部、总编室导播部和播出部,其中数据流向如图:
播出串联单的编排,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串联单模板编排
频道编单和总编室编排部发布纸质形式的节目单给总编室导播部,作为节目编排的主要参考信息。每个频道的播出计划是有规律的,编排导播部根据频道提供的播出计划单编排串联单模板。串联单模板构架相对固定,只有当频道播出版面调整时才需要进行修改编辑。
(2)提交广告播出单
广告部每天在办公网上通过广告网关工作站将各频道的广告播出单发送到播出系统。导播根据广告编排软件可以导入广告部发送的各频道的广告播出单,通过广告编排软件可以对广告单中广告素材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只有所有广告素材都已在播出内容管理系统中就绪且全部关联上后才能向编单系统提交广告播出单。
(3)整合播出串联单
在广告单提交完成后,导播根据串联单模板进行播出串联单的编辑。各频道每天的广告时段相对固定,播出编单软件能够根据广告时段ID以及当天提交的广告播出单自动实现广告段落及素材的关联,具体如下图所示:
导播根据前期编排好的串联单模板以及关联好的广告段落进行播出串联单的节目调整。
(4)确认节目来源、生成上载任务
编单软件会自动对播出内容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素材进行检查并关联,对在播出系统中不存在的素材进行提示。导播需要检查这些未就绪的节目,并在软件上为这些节目分配来源(比如:来自广告系统、制作系统、新闻系统或者是由播出上载)。当保存串联单时,系统会自动为节目源为播出上载的节目生成待上载任务。
(5)串联单提交
完成串联单编排并检查无误后,导播通过编单软件网络提交串联单,并打印纸质串联单送至播控。为了规范串联单的编排,在播出调出串联单后,系统设置编单软件将不能对串联单进行编辑操作,此后所有的节目变动都在播出线上通过播控软件完成。
3.对外接口业务交互
我台新播出系统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全台网各板块的互联互通,播出系统不再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它将与广告系统、制作系统、新闻系统等系统产生业务交互。下面分别介绍播出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业务交互:
(1)播出系统与广告系统的业务交互
我台广告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南洋广告管理系统以及广告串编网。南洋广告系统在办公网上,主要完成了我台广告业务上的管理(比如广告播出编排、广告财务管理等等);广告串编网是全台网的一个子系统,主要完成广告素材的制作和管理。
播出系统与南洋广告系统的业务交互主要是每天各频道的广告播出单的导入,由于南洋广告系统处于办公网,为了保证播出系统的数据安全我们采取了通过两台广告网关工作站的广告接口软件采用串口通讯的方式进行数据摆渡实现业务交互。[Page]
播出系统与广告串编网的业务交互主要是广告串编网每天通过调用播出系统在主干平台统一发布的播出入库集成服务将广告素材迁移至播出内容管理系统中,广告素材的节目代码继承它在广告系统中的代码。根据目前播出内容管理系统的容量状态,播出系统确定的方案是保存一年的广告素材,由广告部派专人每年或每半年对播出系统中的广告素材进行手动删除。
播出系统通过广告段落编辑软件可以打开查看当天的广告播出单,软件能够自动对广告素材进行关联检查,对不在播出系统中的素材报警提示,只有广告素材全部关联上后才能向编单系统提交广告播出单。
(2)播出系统与制作、新闻等系统的业务交互
播出系统与制作及新闻系统的业务交互主要是待播节目的迁移,制作、新闻等系统在完成节目制作后通过调用播出系统的节目代码查询服务,播出系统会根据查询条件返回对应的节目代码,制作、新闻等系统绑定正确的节目代码后调用播出的入库集成服务向播出迁移节目。
对已经编入串联单的节目,其他系统在调用播出的节目代码查询服务时,播出会反馈一个关门时间给服务调用方。由于播出系统内部存储采用分级存储的结构且内部业务流程较复杂,为了保证通过网络提交的节目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到达播出服务器安全播出,播出系统为已编入串联单中的其他系统来的节目设置了关门时间,要求必须在关门时间前调用播出的入库服务送播。目前我台播出系统关门时间以节目长度和节目播出时间进行自动计算的,计算的规则是:
■ 对(节目长度*2.5)>1小时 的节目要求按照节目的播出时间至少提前(节目长度*2.5)的时间送播。
■ 对(节目长度*2.5)<=1小时 的节目要求至少提前一小时送播。
4.节目备播
当导播完成播出串联单的编排工作后,上载人员根据生成的上载任务完成节目的上载和审看,其他系统通过网络将待播节目提交到播出,然后系统将这些待播节目向播出服务器迁移完成节目的备播工作。
节目的备播工作是以播出串联单驱动完成的,对在播出系统中存在的节目,播出内容管理软件会根据策略自动生成迁移任务将这些节目向对应的播出服务器迁移。对播出系统中不存在的节目,由其他系统在串联单提交后通过网络传到播出,或者在播出系统中按照上载任务单进行应急上载。通过网络迁移至播出的节目必需通过内容审看软件进行软解码审看,只有通过软审的节目系统才会根据播出串联单完成节目向播出服务器的自动迁移。
当节目迁移至播出服务器后,播控软件能够通过节目代码自动实现对节目物理文件的素材关联。
三. 以节目代码为核心实现播出节目生命周期的管理
“节目生命周期管理”的原理最早源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ILM)。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验证,信息技术中的系统、产品、硬件与软件与生物、自然生态一样,都存在各自的生命周期,都将经历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不同生命周期历程阶段。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应用到广电领域就形成了“节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对播出系统而言,播出节目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从节目播出计划产生到最后节目播后删除,如下图所示:
节目代码做为节目生命周期最核心的元素贯穿整个节目播出生命周期,所以播出节目生命周期的管理可以定义为:以节目代码为核心以播出多级存储体为基础实现对节目从播出计划产生到最后节目播后删除整个周期的管理。
对我台新播出系统而言,由于采用分级存储的架构, 所以在节目生命周期各环节中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节目在各服务器中的存储管理及按照策略进行的节目迁移管理,下面结合《播出存储示意图》分别介绍我台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管理策略。
(1)节目存储管理
我台播出系统存储主要分为:播出内容管理系统存储(传统频道和新媒体)、播出缓存(传统频道和新媒体)、上载存储以及播出服务器存储。按照我台系统设计播出内容管理系统存储所有的广告素材以及所有频道15天的播出节目,传统频道和新媒体两个内容管理存储内容完全镜像。播出缓存主要定位于播出服务器的存储扩展主要存储的数据是播出服务器内三天首播量的备份、一周内的重播节目,正常情况下传统频道播出缓存为传统频道服务,新媒体频道播出缓存为新媒体频道服务,两个缓存存储内容不互相备份。播出服务器本地存储,存储的内容是三天节目素材、长期播出的一类广告素材;播出应急上载存储,应急上载和播出服务器一样,存储三天的首播量素材。系统根据每个存储的设计要求为每个存储设定节目删除策略,实现了对所有存储体进行统一的节目存储管理。
(2)节目迁移管理
依据我台制定的节目存储管理策略结合实际业务需求我们制定了节目的迁移策略,迁移策略分为日常迁移策略和应急迁移策略,对应迁移链路如上图所示,下面就几种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 日常迁移数据链路。外系统迁移的节目,传统频道迁移至4楼的播出内容管理,新媒体频道迁移至5楼的播出内容管理,在播出应急上载的节目也是先迁移至播出内容管理。在内容管理系统中对节目进行自动技审后,由播出内容管理向播出缓存迁移,最后由播出缓存迁移至播出服务器。
■ 应急迁移链路1。当节目已经在播出内容管理系统中存在,而需要紧急手动向播出服务器迁移的节目通过该链路。
■ 应急迁移链路2。当有一个播出缓存出现故障时,那么改变原来设定的传统频道和新媒体频道分别迁移至各自对应的播出缓存的策略,由另外一个播出缓存顶替所有的工作。
■ 应急迁移链路3。如果有十分紧急的节目,在播出上载完毕后来不及按照日常迁移数据链路进行迁移,那么可以由上载服务器直接向播出服务器进行迁移。[Page]
四. 播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我台新播出系统是在全台网络化的构架下建设的,在全台网实现互联互通后针对网络化制播环境下以文件形式送播的革命性变革,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全台所有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硬盘播出系统设计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
(1)从外系统迁入播出系统的节目,在迁移完成时会进行MD5校验,MD5校验失败的文件不会入库。
(2)在素材进入播出内容管理系统后,系统会对其进行基于文件级的自动技审,通过自动技审软件可以对文件格式的检查,保证文件格式符合播出服务器要求,判断文件中的黑场、静帧、彩场、彩条等技术故障,并生成技审报告报警提示。
(3)在自动技审完成后,可以通过内容审看软件可以查看到自动技审结果,并且能够通过软件软解码对播出内容管理系统中的素材进行审查,对知道技审结果进行人工核实,只有通过内容审看的节目才能自动向播出服务器进行素材迁移。
(4)上载人员对其上载的节目进行内容审看,并且上载的信号都接入监控系统,对信号进行监控报警,确保上载的节目没有技术问题。
(5)节目迁移至播出服务器后,每个播出服务器都提供了一路解码通道做为播前审看,提前对播出服务器中的素材进行播出测试,确保每条在播出服务器中的节目都能正常播出。
五. 结束语
随着电视台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电视台都在建设自己的全台网,原有的技术保障手段以及业务流程已不能满足新的业务需要。所以全台网建设除了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外,更加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设计,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指制定业务流程,并且以此做为软件设计的依据。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全台的安全优质制作和播出,全台质量控制体系、节目生命周期管理、安全保障体系等等的建设也是全台网络化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新课题,还需要广大电视工作者一起努力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