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与日俱增的显示墙需求催生基于Fabric的控制器架构

2009-07-23 编辑部 《InfoAV China》2009.04


     在很多军队、政府及特殊行业中,大量的动态数据需要同时显示给观者,以便于分析及决策。这种数量级的数据,可能包含了数字、图表、图形、视频信号、卫星图像、气象图、一个或多个用户端桌面等,一般不可能在一个窗口中显示,有时甚至连整个显示墙都可能容纳不下。
     这些数据需要被频繁刷新:视频需要看起来是实时的,应用程序需要达到桌面系统的操作速度,这种应用对于任何系统来说都需要巨大的带宽。为了达到必要的显示效果,多个100-200万像素的背投屏幕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面巨大的墙体,所有屏幕由一台显示墙控制器驱动,成为一块单一的逻辑屏幕。
     这些控制器基本都是些强大的计算机,能够支持多路输出、捕捉及处理视频信号和高分辨率的RGB信号,同时,视频及RGB信号能够在显示墙上任意缩放及漫游。但是现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显示墙的大小及控制器的性能也需要相应增加。

与日俱增的显示墙需求催生基于Fabric的控制器架构


     传统的、基于共享的PCI架构的控制器在处理输出数量超过20路,或RGB输入数量超过4路的拼接项目时,立刻显现出它的力不从心,频繁死机或系统崩溃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不少公司在无力改变硬件架构的情况下,将多台控制器级联在一起,通过软件上的开发来支持大规模的应用。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它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多台控制器组合使用,其中任何一台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显示墙系统无法使用,而且多台控制器之间既独立又组合的关系使得故障的排查尤为困难,这种问题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系统的老化而日益严重,最终将令厂家、用户陷入巨大的麻烦之中。
     所以,只有从硬件架构的改变着手,通过将共享的PCI总线更换为交换架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数据量的处理问题。Jupiter Systems的Fusion 980显示墙控制器通过采用交换的Switch Fabric架构,带宽可达4GB/s,最大可支持80路1600×1200分辨率的显示单元和48路RGB输入,性能远远超越竞争对手。以下内容讲述了Jupiter Systems怎样将一个基于PCI的控制器系统移植到一个基于串行StarFabric架构的系统,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性能上的突飞猛进。

已有系统架构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下一代的控制器架构,使得系统能够支持更多的输出、更高的分辨率。此外,整个架构需要是可升级的,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配置。
     32-bit/33 MHz的总线架构为CPU访问图形控制模块、以及总线上不同设备之间的点对点传输提供了1 Gbit/s的带宽。如果仅有CPU访问数据在总线上活动的话,这种带宽已足够,但是,总线也用于视频信号及RGB信号的像素传输,刷新一个包含RGB信号的窗口将需要非常大的带宽。一个SXGA信号的分辨率是1280x1024,或1.3M像素,加上16位色及30帧/秒的刷新率,一共需要600Mbits/s的带宽,占PCI理论值的60%。在这种刷新率下想处理多路信号是不可能的。在理想化、静态的情况下,总线可以被分割,以限制这种传输量,但现实情况下是不可行的。很明显,现有的架构已经达到了它的性能顶峰,更高的要求将会导致图形处理性能的不足,这对显示墙控制器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
     此外,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客户正在建造更大的显示墙,他们喜欢在大屏幕上看到视频和高解析度的RGB信号,并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功能。大数据量的传输和高性能之间的冲突正令共享的PCI总线备受折磨。

设计中的困境
     首先,我们将整个产品线升级到Dual-Xeon处理器、增加内存、使用最新一代的ATI Radeon图形处理器、增加千兆网口、加倍RGB显示能力。此外,总线带宽必须要提高,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升级到更宽、更快的PCI总线,这个方法对于中端产品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对高端产品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Page]     Jupiter致力于提供热交换功能,因为在很多应用中这项功能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欧洲卡(Eurocard)格式和被动底板(passive backplane)的使用。但是如果将PCI总线速度增加到66MHz的话,能够被总线驱动的插槽数将减半。这时使用全部插槽空间作桥接显然不太合适,而在底板上设置桥接又会使它成为潜在的失败因素,因为那样就不能做到快速或简单的更换了。此外,单一的共享总线,不论多快,总会在一个高负荷下崩溃。

与日俱增的显示墙需求催生基于Fabric的控制器架构


     使用串行架构的Hyper-Transport总线作为独立的像素传输总线值得考虑,因为它的高带宽、同步双向交互功能、较少的交互针脚数以及多节点工作的潜力等特点。然而,这将使得系统结构变得相当复杂,严重破坏了热交换功能的需要,并使得将信号扩展到扩展机箱变得更加困难。
     一种先进的交互方式成为必要,在这种方式下,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交互不会阻挡其它节点间的交互。这种方式叫做switch fabric,在电信领域被广泛采用,不过对于计算机领域则是一种新技术。同时为了通过现有的硬软件保持一些遗留的互用性,PCI接口的switch fabric是必需的。看起来只有一种可行的方法,即开放标准的StarFabric。

StarFabric的采用
     Switch Fabric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即Fabric的固定带宽随着与它连接的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长。这样节点之间的交互不但不会争抢带宽,反而增加了可用的带宽。这与共享带宽相比正好相反。
     基于StarFabric的系统架构见图2。每个插槽都连接到两个switch上,每个switch提供插槽间独立的数据通道、渐增的带宽及容错格式。

与日俱增的显示墙需求催生基于Fabric的控制器架构
     Jupiter希望为高端系统提供最大80路(1600×1200)的显示通道和48路的RGB捕捉通道,这需要设计一个高密度的机箱,否则大规模的配置将需要用多个机架。最后我们采用一个独立的4U机箱来容纳CPU和硬盘,采用一个改良的PICMG 2.17扩展机箱来容纳4个电源、15个外围插槽和两个switch插槽,使用全新的4通道图形卡和RGB卡。扩展机箱可增加到2个以使得最大槽数达30个(图3)。
     每个外围插槽都有多余的StarFabric接口连接到两个switch卡插槽上,其实一个switch卡即可令系统运行良好,加第二块switch卡一方面使得交互带宽加倍,另一方面与第一块一起提供热交换功能。

成功
     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在一个满配的系统中,20路SXGA信号可以在整块墙上以45帧/秒的速度显示(对比一下之前在PCI架构中的30帧/秒),这意味着40Gbit/s的数据吞吐量!对于任何使用共享总线架构的系统来说,这种性能的提升是惊人的。
     StarFabric架构的效果是如此之好,以致于Jupiter正考虑将Fusion 980的显示能力扩大到驱动100块以上的屏幕

StarFabric架构 Fusion 980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