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用影像展现国宝的魅力

2009-03-17 夕阳红 依马狮广电资讯网


    沿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向西,不多远你就能看到一座标志性建筑,那就是造型新颖的首都博物馆新馆。首博外观本身就是一座建筑艺术品,最为突出的造型是椭圆形的青铜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在2008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夏日,这里举办了展示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展示奥运主办城市发展历程、展示竞技等五个大型展览,自开展以来,参观人数已逾50万人次,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用影像展现国宝的魅力

    与首博信息中心摄像师罗征约了好几次,终于见面,采访他还真不容易,他不是出差就是忙于奥运期间五大重点展览的宣传片和网站视频的制作。罗征先带我步入展览大厅,参观者络绎不绝,我注意到大厅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屏,正在播放有关展览的宣传片,罗征告诉我这是他拍摄的。
    然后随他参观了轰动京城的奥运五大展。在全国文博专家齐心协力、反复论证下,奥运期间的五大展览被确定下来,他们是:展示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的《中国记忆——中华五千年文明瑰宝展》和《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展示区域文明发展脉络的《长江文明展》;展示奥运主办城市北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历程的《北京文物精品展》;展示北京的中心紫禁城内的《紫禁城内外竞技游戏展》。从2008年7月23到29日,五个特展相继开幕,日平均接待量超过万人,截止到国庆黄金周,接待观众总量达到50万人次。奥运期间,五大展览接待了奥运贵宾243场,他们有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国际政要,有记者、运动员和志愿者。展览涉及77个博物馆的1862件文物,从缜密细致的悉心挑选、到有条不紊的安全护送;从展览方式的精心推敲,到小心翼翼的展品布置。处处展现了文博工作者们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结点上,励精图治,实践着人文奥运的庄严承诺!
    罗征所在的部门是首都博物馆信息中心多媒体组,他主要从事视频制作,包括文物拍摄、以及每一个展览的相关活动。“视频制作是跟着展览走的,每一个展览从策划初期到结束都要跟拍,如专家论证,筹展、布展,文物搬运、装车、押运、交接等工作场面,展览开幕仪式,领导人参观、接待奥运志愿者等镜头。”此外,首博对外宣传的网站也有很多视频内容,如专家访谈栏目,邀请相关专家讲解与该展览有关的知识。“比如古希腊展,就邀请希腊史的专家;长江文明展,就邀请长江流域的专家,等等。然后制作成访谈片发布在首博的网站上,共参观者浏览和播放,点击率还是很高的。”
    既然涉及视频,当然离不开视频采集和制作设备,之前罗征就用过DVCPRO 50拍摄过一些场景,对Panasonic的摄像机很熟悉,DVCPRO良好的性能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后来得知Panasonic推出P2存储卡摄录一体机,考虑到数字化、网络化应用的趋势,2006年年初,我们购置了第一台Panasonic P2摄录一体机900MC,这也是我国文博系统应用的第一台P2设备,还配套购置了久合成非编系统。”近三年的时间,罗征一直用这套系统制作展览宣传片。
    2008年年初,首博购置了第一台P2 HD存储卡高清摄录一体机AJ-HPX3000MC,成为文博系统第一个P2HD 高清用户。用高清影像再现文物的美是最为合适的,罗征用这台P2HD拍摄了馆内的许多青铜器、陶器和瓷器,以及织品等珍贵文物。“我感觉AJ-HPX3000拍文物效果非常好,用Panasonic 50英寸高清等离子电视机播放出来的高清画面,将这些珍贵文物的精湛工艺、细腻的纹路、华丽的造型表现的淋漓致尽,而用标清摄像机体现不出高清晰的质感。”
    为了将馆内文物视频素材保留,今年首博还购置了同步科技Open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存放2000小时的视频,这也是文博系统的首个媒资成功应用案例。通过OpenMAM媒资系统提供素材采集、节目编目与审查、素材转码、素材迁移及检索与下载等一系列完整流程应用。开放性地实现了跨平台操作——支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进行资产的归档、编目,并可以在苹果Mac平台下进行素材检索、调用、浏览、下载等操作。
    如果你经常看CCTV-10科教频道,一定会对一档脍炙人口的栏目《探索•发现》感兴趣,不久前,该栏目连续播放了“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的故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史诗的手法表现了一个历经了50年筹建岁月的现代化博物馆,如何记录一座穿越了三千年历史长河的古老城市。共分《半个世纪的孕育》、《最后的冲刺》、《青铜的证明》、《缔造皇城》、《文明的守望者》五集。其中好多镜头是罗征用P2拍摄的,他认为首都博物馆与央视合作,能扩大首博的影响力,唤起观众对文物的热爱、对国宝的珍惜。能为电视台做节目提供一些素材,罗征感到非常快乐。
    首博新馆充分吸纳和采用了当今世界博物馆建设的先进技术,在三方面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准:多媒体展示项目——在展览必要位置设置多幕投影(在国际博物馆领域首次采用)、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像、数字影片等多种多媒体展示项目,以强化展览效果,深化实物展品信息的传达,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展陈的乏味与单调,使知识的传达生动直观;数字放映厅——超宽视角弧形银幕,可播放高清晰数字影片,该设备分辨率为国内外目前最高。今后将制作立体数字影片;中央礼仪大厅大屏幕——采用目前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全彩色大屏幕,播放介绍首博展陈、临时展览和北京历史名胜的数字影片。
    采访结束后,罗征送给我一张由多媒体组制作的《合作创造辉煌——2008奥运特展巡礼》DVD光盘,我一口气将它看完,内容对五大展览的举办过程做了精彩的总结。观看完毕,我深深体会到先进的视频技术应用于现代博物馆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对文物、对首博多了一份关爱。


[相关链接]

用影像展现国宝的魅力

    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建成,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原馆址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12月正式奠基兴建。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12月开始试运行,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新首博的总面积达63390平方米,馆藏的各种文物的总数超过了12万件套。

[Page]
    首博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新馆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Panasonic 松下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