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J. Terwilliger为制片人/导演的高清纪录片“One Six Right”的副标题是“飞行罗曼史”,它讲述美国南加州Van Nuys机场的故事,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音乐都称的上是大师之作。2006年开始发行的DVD也是历史上第一部HD DVD的记录片。
此纪录片用Sony CineAlta HDW-F900和HDW-F950以高清拍摄,以5.1环绕声混录。该73分钟纪录片有大量老旧和现代飞机起降的画面,以及航拍镜头、珍贵的档案镜头、银幕访谈和原创的配乐。
Terwilliger是一个飞行员,他拥有一架以Van Nuys机场作为基地的私人飞机。他说:“在纪录片中,人们往往对声音不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我不然,音响效果的每一方面都要使音频尽善尽美,为F900拍摄的高清图像添彩。”
“我确实相信声音对收看体验来说是事半功倍,我们不遗余力地获得我们拍摄的镜头。声音是把各种东西揉合在一起从而使你相信眼中所见的东西。”
现场音响效果
该纪录片音响效果的一个特色是通过访谈和通过充满热情的飞行员、历史学家、空中交通管制员及其它飞行爱好者的个人资料,而不是通过解说员,叙述故事。
大部分采访都是在机场的飞机棚内或周围进行的,使用一个吊杆话筒把声音记录在HDCAM一个通道上,用一个无线领夹话筒记录声音在HDCAM另一通道上。
“我们在世界最繁忙的通用航空机场完成了85个采访,”Terwilliger说,“该机场每天有1200次起降,每隔45秒就有一次。对于录音师这是一个恶梦。我们不得不等待了很久,有时当一架飞机飞过时还必须循环,因为这正是我们获得最好素材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你在背景声中决听不到飞机声。
最终Terwilliger根本不认为拍摄期间噪声是一个问题,拍摄期间许多中断成为出现在附带制作的DVD的有趣的花絮。
非常有趣的是,噪声问题是此影片内存在于机场及其支持者和附近受打扰邻居之间其中一个冲突。Van Nuys机场现在发现自己已被居民区包围。
与此同时,Terwilliger通过被采访者之口,指出飞行的美妙,即使该机场的全盛期已成过往云烟。
飞行的美妙体现在精彩的航拍镜头内的飞行刺激,其中12架飞机(包括五颜六色的双翼飞机)空对空拍摄,以及20多个视觉特效镜头。
一架机首安装陀螺稳定系统(Gyron)的A-Star直升机被用于航拍镜头。但在直升机内你如何记录你正在拍摄的飞机的声音?你不能录音,如果你想尝试,你听到的全是动叶片的声音。因此Terwilliger在后期制作中创作了一个他认为每种飞机(如1936年的双翼飞机)像空对空飞行声音的混音。
即使对于地面录音,Terwilliger也经常用适当的原始声音替换现场录音。为获得他想要的画面,Terwilliger在发布指示时非常直率,有时还不利于录音。他说:“在那些情况下获得镜头比获得纯净的音频更重要。”但从摄影中取得的音频作为声音应有形式的样板,并使后期制作中更易于核实、同步和用精确和纯净的原始声音替换实况声音。
虽然Terwilliger在导演时不戴话筒,但他非常靠近吊杆话筒操作员,因此他的谈话被记录在录像带上。这些素材被用在附赠DVD上,时常有幽默效果。
为找到影片中出现的全部飞机的纯净的替代声音,Terwilliger必须到各个机场(比Van Nuys机场安静些),从所有角度—起降、引擎空转,及不同速度(油门增大、减少)记录不同飞机的声音。这些声音每种都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飞机都是如此。也在Van Nuys机场记录原始声音。
获得正确的声音
这些独特的声音并非来自声效库,声效库的声音往往太一般了。这引出了Terwilliger成功的声音设计的另一主要因素—真实性,而且每一种声音都经过精心创建。
“每架飞机都有不同的声音。飞行员知道此差别。我本人是飞行员而且热衷于细节。声音必须真实。我们需要每架飞机准确真实的声音,它对真实性太重要了。”
原始录音期间,大量时间花在等待某架飞机起降,而对于一些较稀罕或独特的飞机,Terwilliger找到了真飞机,并指导其飞行员获得他需要的精确声音。
原始声音用吊杆话筒采集并记录在DAT上,每段录音由一个音频记载作为开场白。Terwilliger随后投入了耗时的把DAT录音装载入大音频文件的任务,并记下每段声音的日志(有些声音只有20-30秒的持续时间)。
Terwilliger说:“由于我了解飞机,我是能做此工作的不二人选。”而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需要他确认的艰苦工作,像喷气机就是如此。
在最终混合期间,“在我本应一直处理混合的时候,有好多次我必须离开去获得新声音。”
为获得更多的原始声音,Terwilliger使用了一个特制的无线电收发器,在DAT上记录数小时的Van Nuys机场空中交通管制通话声音。由于B-roll素材由常规拍摄中被单独记录,他需要这样做。然后他搜索此录音找到对镜头中正在起降的某一飞机有意义的通话音频。
最终Terwilliger采集了一个可用于其未来项目的巨大声音库。
下面从后期制作的角度来看Terwilliger的声音设计。
记录故事
后期制作和剪辑阶段,Terwilliger在耗时长达54个星期的过程中把120小时的连续镜头(不包括档案素材)输入编辑系统内。
首先是在Apple Final Cut Pro HD上与剪辑师Kim Furst一起剪辑图像。
该影片包含一系列片段、一些从一个情节流向下一个情节的较小的故事情节,合作形成整体。电影故事发展从谈论学习飞行的人、主角(Van Nuys本身)开始,然后回到那些叙述他们为何要学习飞行及飞行刺激的人。它还包括记录簿(此机场历史)的珍贵记忆、世界纪录的飞行和驾机兜风,以及该机场在周围社区的影响。
故事若无矛盾是不完整的,该影片讨论机场的噪声问题,以及对Van Nuys及其它通用航空机场的威胁。其尾声是乐观主义的,对活力不衰的飞行未来的向往。
影片其中一个挑战及Terwilliger最自豪的一个方面是没有解说员。故事是由采访期间人们告诉Terwilliger的情节的灵巧镜头交切叙述的。
Terwilliger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预先采访,但记录的采访是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以保持故事的自发性和新鲜感。在最初的采访期间,出现的话题大出Terwilliger原先所料,如对记录薄的珍视,特别是它们对老飞行员的意义。Terwilliger证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他提示了该问题,但对最初的20多次采访,他不能返回去提问。
由于此提示对所有被采访者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在告诉相同的故事,但版本不一样,”Terwilliger表示,“由Kim Furst决定取舍,她聆听所有的故事,并能发现线索。”
大部分受访者在采访后的14个月内彼此绝不会会面,而当这些场景拼在一起时,讲故事人看上去就像他们完成彼此的句字。
声音和配乐
在图像编辑期间,Terwilliger用与图像同步的录音在Final Cut Pro HD上粗剪混音。由于各种原因,此声音可能并非最好的。话筒拾取正被记录的声音风险太大,而一些外来的机场噪声也可能有干扰。尽管如此,此粗混为终混建立了一个模板,而且在检验某些声音方面有帮助。它还令用来自已经记录的原始录音的原始文件的那些声音替换声音更容易。
同样在图像编辑期间,Terwilliger用提供气氛、设定场景及建立情感、设定他正在尝试转达声音的调子和速度的临时音乐播放。某些场景按照音乐剪辑,而有些场景这并非一样重要。
一个原创配乐从一开始就在计划中。
“我非常清楚音乐是影片一个关键要素,尤其是有如此大图像和如此宏伟的巨作,”Terwilliger说,“如果你没有恰如其分的音乐支持它,它将归于单调乏味。在任何影片中音乐使人动情。声音和对白及声像目前只能到此地步。”
Terwilliger在项目初期与作曲家Nathan Wang碰头,一起分配了最初镜头和临时配乐的工作。一旦图像编辑完成且锁定,导演和作曲就一起合成影片。用烧入的时间码观看一图像拷贝,Terwilliger在音乐上逐幕、逐片段描述他想要的东西,他指出这些场景是按照一特别的节奏和时机剪辑的。
“Wang显然了如指掌,他找到了准确的旋律。”
Wang在他的录音棚用合成器和声音样本创作了最初的作品,在6个月内修改了此配乐,并最终创作了管弦乐队用的散页乐谱。
Wang按照图像指挥乐曲,管弦乐团演奏声音被记录在Digidesign Pro Tools的多个通道上,各个声轨上有不同的乐器组或乐器,从而在终混中获得灵活性。某些乐器(如法国圆号或单簧管)在它们随同此管弦乐团一起演奏时在隔离间录音。将某些乐器引入和引出终混的能力过后被证明是相当有用的。
另一音乐家和作曲家Freddy Clarke也为影片创作和演奏了原创吉他音乐。
声音编辑
随着图像得到编辑以及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声音元素得到采集,接下来就是声音编辑了。声音监制兼混音师为Willy Levins。(实际上,几乎全部声音元素都以准备就绪。即使在声音编辑期间,Terwilliger仍必须外出记录他需要的特殊声音。)
在Terwilliger心中,声轨无疑将是5.1环绕声,从而为HD画面增色,并提供他追求的优美的音像。
联机编辑和混录在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市的THX认证的混录影院Technicolor完成。
“混录的唯一方式是在大舞台上,”Terwilliger表示,“它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场所。”
对Terwilliger来说,制作杜比认证的混音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来在致谢名单中可以使用杜比标识。“我们在那里有一个杜比工程师负责终混,对声音进行质量控制。”
一般来说,对于管弦乐作品,乐器组和个别的乐器被置于声场内,如人们若坐在音乐厅将期待聆听的那样。某些声音是为环绕声音箱混录的,增添了一些混响,为此管弦乐队提供更饱满的声音,并增加环绕声场的维数。
声音编辑还包括用恰当的原始声音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来自图像未得到使用场合的B卷的声音替换临时的声轨。全部音效专门为此影片录音,具有包括与特定飞机准备起降有关的指挥塔通话的某些场景。
对于航拍,所有声音都在距离机场不同方位的地面上录音。这些声音巧妙地结合,营造出人们从飞行中飞机希望听到的声音。某些飞机的声音(特别是喷气飞机)是用其它飞机声音的混合创作的,但结果忠实于那些飞机实际的声音。对于了解其飞机的Terwilliger来说,真实性是必要的。
采访时的环境声被清除,并且每个剪辑每个剪辑地匹配。采访用少许混响或均衡增强。
但声音元素单独并不会在影片中产生令人激动的听觉体验,相反,正是音乐、音效及采访的巧妙混合才设定了气氛,把情节至于特殊的时代,揭示情感,并且发展每个片段的情节,把此影片作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