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新闻电视节目制播的高安全、高稳定、高效率等要求,结合宁波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实际情况,提出模块化新闻制播网络系统设计理念,本文分析总体业务需求,并对板块划分、业务流程等进行分析设计,采用SOA架构进行总体集成,最后对该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一. 引言
浙江省宁波电视台创建于1984年7月27日,现设置新闻综合、社会生活、文化娱乐、影视剧和少儿频道等五个频道,五个频道日播出时间81小时;开播一个数字电视频道,试播三个数字电视频道;形成以新闻为主打,社教、专题、文艺、体育、少儿等门类较多的栏目阵容;现有自办栏目25个,日首播时间5小时,其中新闻类栏目日首播2小时,凸现了全方位、大容量、高时效的新闻宣传强势。
随着电视业务发展、尤其是新闻节目制播的发展,如何提高节目质量和制播效率,如何提供资源共享和设备的利用率?如何降低节目制作成本?如何提高投资回报率?如何提高安全播出水平?成为宁波电视台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技术发展,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面对新闻制播高时效、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迫切要求,宁波电视台经过3年多的摸索与实践,结合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所占核心地位的特点,构建了以满足新闻制播时效性、安全性、可靠性为突出特点,兼顾全台节目采集、综合节目制作、媒体内容管理等扩展应用,采用模块化、分布式、SOA及EAI应用集成具有创新特点的新闻制播网络系统。
本文首先分析新闻制播总体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对业务板块划分进行规划,提出总体业务流程和总体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采用SOA架构,对各个业务板块(子系统)进行企业应用集成(EAI)的业务实践。
二. 模块化总体架构设计
1.业务需求分析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在我国城市电视台自制节目制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视新闻制播网络的核心功能需求是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目前,宁波电视台每天自采素材20小时、收录素材5小时,并产生新闻直播类节目每天1个半小时、专题类新闻节目半小时。
同时,为了更高效的完成新闻节目的制播与管理,需要部署相关的辅助系统,如卫星信号收录功能,解决外来信号的快速收录;节目传输功能,解决区县节目回传通联管理及上送节目管理;素材、文稿及其他数字媒体内容的管理功能;历史新闻资料的数据化、存储、编目、检索、浏览及内容管理功能。
除了上述功能性需求外,还有大量非功能性要求,例如: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性价比等,对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选型、设计、实施及运营都有重要影响。
2.业务板块分析设计
为满足城市电视台新闻制播的功能和非功能要求,通常采用各个功能模块通过紧耦合方式进行集成,也就是在新闻制播网络中,选择部署同构、嵌入式的新闻文稿系统、收录系统、传输系统、演播室系统和新闻媒资系统。由于这种紧耦合、同构集成的方式,往往使城市电视台的制播网络发展受到诸多约束,使系统扩展和维护受到种种技术性和厂家产品的限制。
根据宁波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特点,结合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要求和规范,提出了“模块化电视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设计理念,规划分布式、松耦合的模块化新闻制播模块,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和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应用全台网媒体数据交换平台及企业服务总线(ESB)、企业媒体总线(EMB)技术实现各个松耦合板块之间的总体集成。这种新型新闻制播网络架构,突破了以往新闻制播网络系统采用统一技术架构、采用紧耦合模式构建的成规,便于总体规划、分阶段建设和异构产品技术选型。
宁波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主要模块及其功能划分见图1。
·新闻交换平台模块:实现与宁波市各县、市电视台的新闻通联及节目上传、交换。
·新闻收录模块:实现对DVB、卫星以及演播室信号的节目采集、收录、分发。
·新闻媒资模块:实现对新闻、专题类节目、素材、资料的整理、编目和管理,便于新闻节目、专题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检索、浏览和再利用。
·新闻文稿模块:实现新闻节目的报题、文稿编写/审核、节目单编制/审核,并提供基于节目单和新闻文稿的节目制作流程化管理。
·新闻制作/专题制作模块:通过粗编、精编、包装等手段,实现新闻/专题节目的非线性编辑、配音、审核。
·新闻演播模块:基于节目单文稿和视音频内容的新闻演播,全流程、全系统软件支持MOS协议,实现自动化新闻播出。
3.业务流程分析设计
在无带化新闻制播全流程中,跨业务板块的新闻制播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采集(交换)收录推送、节目制作送演播室、数字媒体内容归档以及媒体内容检索调用等,下面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1)新闻收录(交换)节目推送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来源,为便于扩展,支持新闻制作、综合节目制作,可以将外来节目入口环节,抽象为新闻通联交换平台(模块)、新闻收录板块和新闻采集上载几个功能模块,其中前两个模块采用松散、分布式形态,通过媒体数据交换平台与其他业务板块进行互联。
为便于异构模块进行使用,通联管理、收录申请、收录审核、收录调度等通过B/S模式接入,服务于其他制作环节,同时,一旦开始接收、采集、收录,就通过企业媒体总线(EMB),采用主动推送方式将节目传送到新闻制作、综合制作及其他申请收录、采集节目的地方。
(2)节目制作送演播室
新闻节目粗编、配音、制作,并经过审片后,将通过媒体数据交换平台将节目传送到新闻演播室或播出缓存,实现新闻节目的备播。对于新闻节目的备播,需要支持基于新闻串联单及节目代码的新闻文稿、视音频内容的关联传输和送备播,同时,还需要支持边传边播等模式。
(3)数字媒体内容归档
对于新闻通联交换、新闻收录以及新闻制作完成的节目、素材、文稿、串联单等,经过挑选或自动选取后,通过媒体数据交换平台,将数字化内容归档到新闻媒体内容管理系统(新闻媒资)。
(4)媒体内容检索调用
为实现专业化的数字化媒体内容管理,全台制播网络系统中都构建有媒资系统,在宁波电视台模块化新闻制播网络系统中,规划的新闻媒资模块提供B/S检索浏览模式,当授权用户挑选、打点标注出媒体内容后,通过新闻媒资内容管理平台、分级存储管理平台及企业媒体总线(EMB),将特定的节目内容推送到申请该节目内容的模块。
作为服务于新闻节目生产的内容管理系统,新闻媒资及企业媒体总线(EMB),不仅要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主动推送等模式,还应该支持基于对象的媒体内容归档、编目、检索、管理、调用等,如支持基于新闻串联单的节目内容及文稿的归档、调用,支持工程文件关联节目素材及文稿归档、调用等,此外,新闻媒资还应该兼容各种工程文件及媒体文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以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三. SOA总体集成设计
同时,为便于异构产品选型、分阶段建设,便于新闻制播网络系统各业务模块之间的联通和宁波电视台全台信息化建设,编制了《宁波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并将SOA思想吸收运用到广电行业,制订了《宁波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接口规范》,解决了异构系统互联互通的效率、安全、实施等问题,凡按照此接口规范开发的业务系统,均能够接入宁波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
应用SOA理念和双总线技术,提出了新闻制播“媒体数据交换平台”技术系统构架,并应用企业服务总线(Auto.ESB)、企业媒体总线(Auto.EMB)、业务流程引擎(Auto.MFS)、公共服务架构(Auto.Foundation)、网络管理平台(Auto.DMS)等产品,实现模块化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应用集成,如应用集成架构如图2所示。
作为服务于新闻制播的新闻收录、新闻通联交换、新闻制作备播及新闻媒资,以及服务于新闻制播的媒体数据交换平台和企业媒体总线(EMB),不仅要支持FTP、SimpleFTP、Mosaic、HTTP、File、CIFS等协议,同时,还需要支持边收边传、边收边编、边传边播等高效业务模式。
四. 总结
宁波电视台模块化新闻制播网络系历时三年建设,从最初的新闻节目制作,到分步实施的新闻收录(新闻交换)、新闻媒资、新闻演播室项目,逐渐建设完成模块化、分布式的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目前已经建成:新闻通联交换、新闻收录、新闻制作、专题制作、新闻演播、新闻媒资和新闻制播媒体数据交换平台等。同时,宁波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宁波电视台新闻各栏目,近百名编辑记者已经在大量使用网络化Himalaya非编站点进行节目创作,得到编辑、记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通过该系统,宁波电视台目前每天完成20小时自采节目上载、收录5小时素材,并完成新闻节目制播1小时30分钟、新闻类专题节目制播30分钟,完成对全部节目、素材、文稿、串联单的数字化归档、保存、管理。
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建设,使宁波电视台新闻电视节目采集、生产、加工、管理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完善的新闻生产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将有助于编导为宁波地区的宣传制作更多更好更高效率的电视节目。同时,通过总体设计、工艺创新及众多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使新闻制播流程得到了优化,新闻制播效率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新闻节目快速的节目获取、高效的加工制作以及快速调度到演播室进行节目播出,播出完成的节目可以实现科学有效的内容管理、素材与节目的编目以及长期保存,为宁波电视台新闻节目生产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和技术保障,并为宁波电视台全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2007年2月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2008年2月
3.宁波电视台,宁波电视台新闻非编网络一期工程技术需求书,2005年12月
4.宁波电视台,宁波电视台新闻非编网络二期工程技术需求书,2006年12月
5.宁波电视台,宁波电视台新闻非编网络三期工程技术需求书,2007年12月
6.新奥特公司,宁波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总体解决方案,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