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控制室已不再只是科幻大片里的背景,也不只是航天、军事等工业的专属,它正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持技术,向各个领域渗透。在城市的应急指挥中心,控制室就像是城市这个庞大机器的大脑,通过遍布城市的摄像头、感应器,以及呼叫中心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将各路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分析,快速做出反应,从而保障城市机器的有效运转。在一些大型企业里,甚至还可以看到像电影院一样的控制室,不同的是,大屏幕上变幻的是各种数据或监视图像,而每个观众面前都会有一台进行计算与操控的计算机。同样,在广播电视演播、高速公路及地铁等交通指挥监控、石油石化等能源系统的指挥监控领域,控制室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控制室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亦增长快速,使得近年来控制室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令人垂涎。但同时,由于控制室在国内发展时间尚短,还需要经历一个积累和成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不断摸索中成长起来。巴可大中国区副总裁陈菁为我们总结目前中国控制室市场的特点:
第一、市场逐渐增大,应用行业不断增多,控制室的重要性与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第二、随着市场需求增加,用户逐步成熟,市场对产品技术和品牌要求将不断提高。
第三、控制室应用模式细分。
成长:痛并快乐着
与整个信息化视听行业一样,相比成熟的欧美市场,控制室市场在中国仍处在发展阶段。首先在认识上,控制室的应用不单只是简单的显示,作为许多单位、项目运行的中枢,它担负着重要的监控、运算、分析等作用,为指挥、决策提供重要支持。但就用户而言,从不知到认知再到熟知,要有一个过程。相对于整个控制室系统而言,闪耀炫目的显示墙无疑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因此,不少用户都误以为显示墙才是控制室的关注重点,或者控制室就等于显示墙,在招投标过程中,控制室的实际功能以及它的系统性往往会被忽视。用巴可安全与监控部大中国区业务总经理丁捷女士的话来说,“在中国,控制室锦上添花的作用大过了它实际应用的作用,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控制室虽然增长快,但仍然比不上欧美市场,因为在欧美市场是真正把控制室应用到实际当中,成为一个指挥和决策最重要的工具”。其次,在采购和应用方面,国内控制室采购的决策者和实际使用者是分离的,对于实际应用需求(如要在屏幕上显示什么、做什么用)也缺少必要的理解,容易造成控制室系统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由于上述问题,使不少项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而需要重建,控制室产品不是消费品一般而言价格都比较昂贵,从而导致资源和金钱的严重浪费。
用户在惨痛的教训中不断学习,近年来很多厂商业意识到加强用户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帮助用户认识自身需求,加快用户成长的脚步。而用户的成熟也将反作用于产品市场,加速整个控制室市场的成熟,并促进厂商改进技术与服务。
就厂商而言,最近的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亦是控制室产品供应商甜蜜的十年。市场旺盛的需求亦带动控制室市场蓬勃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明显呈放缓之势,虽然对于控制室市场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需求的保证,加上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刺激,使控制室市场的总体增长势头能够得以延续。中达电通视讯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强表示:“虽然外部面临挑战,如石油等原材料的上涨,也会造成控制室产品的制造成本有所上升,对市场整体价格有所影响。但对于具有规模与创新科技优势的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庞大的研发、生产基地、遍布全国销售网络,则不但能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而且还能够利用自身实力加速整合,提高行业的整体实力,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展望未来的控制室市场,虽然创新与传统、规模与效率的竞争依然激烈,但前途还是很美好的。”[Page]
竞争:“外来和尚”与“本地狼”的博弈
市场需求旺盛,厂商竞争不断升级。在中国控制室市场,欧美日几大巨头早已占据半壁江山,巴可、科视、三菱、Jupiter等巨擎,凭藉在海外市场的丰富经验和积聚多年的深厚功力,成功地打开高端市场。台达、捷扬光电等台资企业,依托光机等核心技术以及制造优势,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而国内如GQY、Vtron近几年也是风生水起,依靠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在技术方面不断钻研,在市场上已经完全能够与国外巨头分庭抗礼。此外,在国内新的品牌和力量迅速成长起来,一些集成商或者相关AV厂商也通过代理、贴牌等形式涉足控制室市场,目前涉足控制室领域各个环节的厂商已超过百家。
专业的日益细分,为后来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机芯、屏幕、控制器乃至元器件都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