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谍影重重3:最后通牒

2008-10-21 本刊编辑部 依马狮广电资讯网


    关于失忆的CIA特工杰森·伯恩的冒险经历的第三部影片终于赢得了奥斯卡评委们的认可。斯特罗斯·布林斯与混音师斯科特·米伦以及声音编辑珀·霍尔伯格一起讨论了制作中的一些细节。

    《谍影重重》三部曲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现代“动作片”的认知。影片的主人公杰森·波恩尽管失忆了,却仍然能够完成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本片根据罗伯特·勒德姆的系列小说改编,由保罗·格林格拉斯担任导演(还导演过《谍影重重2:机密圈套》),是第三部同时也是最新的一部影片—《谍影重重3:最后通牒》—是对一个角色的集中展示:因为罕有的受欢迎,所以在情节结构、人物角色或者演员本身方面基本都相同。
    《谍影重重3:最后通谍》无疑是这一系列中迄今为止最好看的,也是最好听的一部。这样说是因为影片的声音不但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辑”两个奖项,同时还获得了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影片的混音师斯科特·米伦以及声音编辑主管珀·霍尔伯格这两位获奖人,非常乐于分享他们关于这部影片的声音质量如此出众的一些思考。不约而同的,这两位得奖者都认为在这一具有传奇色彩、全球热映的动作片中最重要的两点是简单和清晰。

    干净而清晰的声音
    伯恩这个角色是谨慎的、不做作的,霍尔伯格和她的搭档—声音编辑主管卡伦·贝克·兰德斯—为此设置了一种听觉的艺术。“这是由基本的设定决定的,”霍尔伯格说,“要着眼于主角并且要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家伙,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并且时刻不停的在做着计划。因此在一个搏斗的场景中,就没有那些嘈杂的击打声、呼啸声和躲避声—倒像是在看两个人下国际象棋。我们不用任何夸张的声音,保持了真实感,但是十分的清晰。这就像是听一个专业的拳手打拳。对于我们的声音工作来说,我们要设计一些东西来表现出这种个性。他不做任何不必要的事,无论是开车、装子弹还是打斗;他绝不浪费任何一点能量。因此,声音显得非常干净,这也恰好符合我的口味。”
    这种对干净听觉的偏爱对于影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有太多其它的因素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尤其是视觉方面。“很明显,这是一部非常紧张的电影,”霍尔伯格提到。“我们制作的音轨还有混合好的声音是干净而清晰的,所有你所需要的有助于观看影片的事物的声音你都能够听到。保持干净是我们在制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部影片大量采用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并且它的剪辑是非常快的。帮助观众集中于某些事物并保持着情绪是很重要的。用快速的剪辑手法来表现曲折的情节,你会注意力会在哪里?如果没有很精确的声音的话,我觉得你对这种类型的电影会很困惑。我们创作一条用于跟随的线索,在多数情况下,根据这条线索给你的感官提供一些事物,来使你始终跟随着影片。如果没有声音仅仅依赖眼睛的话,画面会使你有点眩晕。”
    对于霍尔伯格,保持声音干净的一大部分工作并不仅仅是知道要怎么放出相应的声音,而是要知道什么声音不用放出来。“首先,不管什么时候表现出的都要是恰当的事物,”他解释到,“随后确定你在这一刻不用表现的其它事物。对我来说,总是越简单越好。你可能觉得影片不应该像这样,但这仍然是经过比较的。即使有些事物通常都会有一个声音,你也可以选择不把它放出来。我们在剪辑的一开始就有了这种观念,在混音时也一样:只放你所需要的事物的声音。同时,你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功率。影片的音效是故事的一个强力推进器,这意味着你不用太小心。在需要放音的时候,你必须毫不犹豫,因为影片就需要这样。”

    三组声音集锦
    《谍影重重3:最后通谍》把三个外景地设置为主要的动作场所:伦敦的滑铁卢车站、丹吉尔以及纽约的街道。“每个场所都不太一样,”米伦说,“在滑铁卢车站,我们必须用环境声来建立紧张感,预示后面的故事—谁在接近谁?”“在那里,当那个记者站在大楼中间时,伯恩告诉他去做什么。这不是一个危险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群杂声、公共音箱中的广播声、脚步声等等声音有鲜明转变的氛围,当你在整个车站都能听到这些声音时,会在潜意识中增强紧张感。配乐中也有许多对气氛的处理。”
    在丹吉尔,从摩托车和汽车的追逐开始了一场猫捉老鼠似的游戏,推进了剧情发展。“一场大爆炸后,又开始另一场追逐,”米伦回忆到,“我们以一场摩托车片段来结束,随后转到一个商场,这又是另外的一个氛围。在这一地点的叫喊声、赞美诗—穆斯林对祈祷的称呼以及其它所发生的事情显示了主人公和他的对手之间的距离,随后我们就切到另一个人所在的地点。当他们接近时,这些气氛声就越来越相似,暗示了两人之间越来越近。”
    纽约作为最后的一个取景地,所使用的汽车、撞车和米伦所谓的“相当暴力”的汽车追逐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动作片片段。并且精心配置的配乐更有助于创建这一场景。“对于最后的这一片段,我们在终混时做了重要的决定,”米伦说,“通常影片中有大量配乐。我们把配乐贯穿整个汽车片段,但在某些节点上,我们认为只留下实际的音效更好,在整个片段中把配乐的情绪和音效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会比从头到尾简单的放置好很多。开始时我们用配乐,之后在合适的地方隐去,只留下汽车的音效,然后再加上配乐,慢慢增强直到取代音效。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一种平衡的艺术,而不仅仅是操作。在所有的《谍影重重》系列影片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方法。这样更真实,你会相信这一点。”
    虽然不是完全的动作片段,通过细致的听觉处理,影片结局部分的心理紧张特性被扩大了。“对于一部传统的悬疑/惊悚电影的结尾,在剧情和心理上都要有悬念,”米伦解释到,“因为影片中90%是通过声音和图像来引领观众,那么我们就要在这上面花大力气,调整节奏,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仔细的处理语言和音效,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集中在一起
    《谍影重重3:最后通谍》召集了与前两部相同的声音团队。不过,这一次的时间更加紧张。“对于再录音混音工作,我们必须与图像编辑克里斯·劳斯保持联系,了解他怎么安排画面上的位置,”米伦解释到,“我们知道后期制作的时间很紧张,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每个人的工作都很紧张:混音、声音编辑、作曲,所有的编辑部门都在这种压力下工作。”
这种压力使得常规的临时混音都成为了一种奢侈,只能被取消。“因为我们没有临时的配音,所以就直接开始制作,”米伦回忆到,“我们不知道后面是什么情况。对于这么密集的音轨,是有点不同寻常。”
    《谍影重重3:最后通谍》的声音制作是在圣塔摩尼加的Todd-AO West棚里完成的,用了棚里一多半的混音设备。“因为进度表非常紧张,我们经常同时使用两到四个棚,”米伦解释说,“我们把声音录在Pro Tools|HD里面并用它回放,使用的是Euphonix System 5调音台。因为所有的制作间里用的都是这一款调音台,所以我们不但可以在不同的房间操作同样的设备,还可以共享调音台的自动化控制。”
    影片的配乐是在伦敦进行录音的,由配乐混音师肖恩·墨菲在Todd-AO的另一间棚里完成混音。“除了对白、音效、配音、拟音以及那些声音素材的混合,配乐也是在我们位于兰塔纳的棚里缩混的,”米伦说,“通常配乐的缩混是在录音的剧场或者专门的音乐缩混棚里完成的。这要求我们大家相互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如果你处于我们所受到的这种压力之下的话,你就会感到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在回忆的时候,霍尔伯格觉得一个制作团队的成员都了解影片的主角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谍影重重3:最后通谍》就是这一成果。“我们所有人—制片人、图像编辑、作曲家、所有的人—在这一点上做的越来越好,”他解释说,“我们以一些特定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比如说,伯恩是谁?哦,他不是虚幻的詹姆士·邦德,这一点确信无疑。他时刻在思考、谋划,随后做决定。他不像一个角色,更像是一个真人。”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