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张海涛同志在2003年BIRTV主题报告会上的致辞

2003-09-01 null 依马狮网


张海涛 2003年8月25日

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就要开幕了,我代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徐光春部长,向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厂商和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组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上半年北京受到SARS的严重影响,但今年的展览规模仍达到了去年的水平。BIRTV为我们交流新经验、展示新设备、推广新成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已经成为我国广播影视业界很有影响的盛会!进入新世纪,我国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着难得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以数字化为契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用户为目的,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确保我国广播影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广播影视发展面临难得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广播影视的发展空间。数字、网络等技术给广播影视带来了频道资源量的膨胀、传输质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发展空间的扩展。现有模拟有线电视分配网一般只能传送40-50套节目,采用数字技术后,可以提供500套左右的数字频道,频道资源极大丰富,使广播影视不仅可以提供公共类节目,还可以提供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节目,还可以对每一个用户、每一套节目、每一个时段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影视节目,还可以提供本地信息服务、远程教学、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游戏娱乐、互联网等业务,广播影视成为用户可以自选的“文化娱乐超市”,其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大大扩展,广播影视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巨大需求,为广播影视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98年的5.3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7万亿元人民币,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8年的44.5%、53.4%下降到2002年的37.7%、46.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为广播影视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为广播影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拓展了广播影视生产、流通和消费空间。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城乡居民直接用于文化、娱乐、教育类的支出总额为4555亿元,2002年约为5000亿元,今年预计为5500亿元。满足我国13亿人口的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庞大的很具潜力的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金、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已开始从日已饱和的物质产品领域向精神产品领域转移,这给广播影视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广播影视数字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实现广播影视增长模式的转变,为广播影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快推进数字化,是我国当前广播影视发展的重中之重
       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广播电视是我国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好的信息载体。全国有约4亿台电视机、5亿台收音机,12亿多的人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天下大事,享受资讯信息和文化娱乐服务。广播影视实现数字化,可以使每个家庭拥有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成为家庭通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文明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广播影视实现数字化,还可以拉动内需,带动设备硬件和内容服务两个市场的发展,形成上万亿元的设备产业规模,刺激新的文化娱乐消费热点,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广播影视数字化是中央的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广电系统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实现整体转换是重中之重。广播影视数字化,就是要使广播影视模拟系统完全转换为数字系统,建立起数字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构建广播影视技术新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部分电台、电视台的制作、播出环节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卫星、光缆干线传输已实现了数字化,用户的模拟电视机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的瓶颈。因此,广播影视要实现数字化,必须加快推广普及数字机顶盒。普及数字机顶盒涉及到千家万户,让每个家庭进入数字化,对于城市的现代化、社会的信息化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争取把有线电视数字化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加速模拟用户向数字用户的整体平移,让用户真正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培育数字用户消费市场,为付费电视等新业务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服务用户是根本目的。用户需要的不是技术,是节目、是服务,必须以节目和服务为龙头推进数字化的发展,要在确保公共服务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在公共服务中看不到的好节目、在公共服务中享受不到的资讯娱乐服务和本地化服务,真正满足人民群众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的需求。我国13亿人对节目服务的需求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必须跳出模拟时代办公共类节目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式、新机制来开办新节目、新业务,开发新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抢占个性化服务的新阵地和新市场,使“网络为王”、“内容为王”转到“服务为王”,使付费电视等新业务成为广播影视发展的增长点,使广播影视在“三网融合”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构建运营机制是关键。由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构成的有线数字电视产业链,只有通过有效的运营机制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和良性发展。长期以来,广电只提供公共服务,没有市场服务的经验,缺少市场服务的经营主体和运营机制,而市场服务必须按照产业的要求去开发和运作,因此,要加快塑造提供市场服务的运营主体,引入竞争,适度开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数字电视规律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机制,这是开展有线数字广播影视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
       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是长期的艰苦创业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正处于有线数字电视的全面启动阶段。我们既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头脑要冷静清醒,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一刀切”,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确保公共服务、确保安全播出、确保政令畅通的前提下,积极理性务实地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
       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要与网络整合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数字化是网络整合的重要推动力。要通过数字化,整合各个小前端,促进网络整合;要通过数字化,加快网络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要保护和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数字化推进和网络整合成为地方的自觉行动,成为广电系统共同的事业,形成多方获利、共赢发展的局面。

       三、探索构建三个体系,是我国广播影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构建公共服务(普遍服务)体系,确保顺利完成广播影视的政治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广播电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播影视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确保安全播出,确保政令畅通,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使每一位公民都能普遍接收到广播影视节目,都能普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