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上一期,在本栏目“新媒体”主流之趋势(上)一文中,我们从博弈2005、曲折2006、破冰2007一直走到奥运年2008,同时从力促的政策环境、拓展的业务形式两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渐渐去掉“新”字,进入主流的趋势。
承政策利好的环境,继业务拓展的形势,我需要进一步探讨政策如何影响产业,为产业带来怎样的特性?业务方式拓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利用新新技术?有了良好的政策、开拓的业务方式;认识到产业的特性、把握了新新技术的脉搏,我们的市场机会又在哪里?本期,我们从新媒体的产业特性、技术形态和市场机会三方面继续和大家分享“新媒体”主流之趋势。
产业特性:需要不断投资
新媒体产业链,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运营商,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负责网络维护;(2)内容提供商,比如百视通、增值业务服务提供商;(3)设备系统前端,比如中兴、华为、阿尔卡特、UT这些系统提供商;(4)终端,比如机顶盒、移动接收设备、或者网络电视的PC化设备、移动接收终端。这是对新媒体整个产业链的大致划分。
大众新媒体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是对整条产业链的考验。2008年,随着新媒体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用户对服务、对终端的需求将呈现越来越强的多样性。首先,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运营商需要在规模上不断投资。内容供应商,要源源不断地拿出有新意、适合新型播出渠道的内容,也不得不在技术手段和工具设备上更新。设备系统,是实现业务的躯干,它需要足够的、持续的“强壮”保证业务得以实施,所以系统的维护、升级成为必然。最后,终端也是一样,终端的供应商必须满足市场需求,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最终能把电视、电脑,包括手机设备融合在一个屏幕,成为满足客户各种个性化需求的终端设备。试想,在家里,是家庭媒体的中心;外出时,又是随身携带的多媒体数据中心,能够随时挂在移动互联网上,同时,还跟家庭消费电子联网,比如家庭监控、手机、汽车电子、甚至包括车上的GPS都互联互通,只通过随身携带的多媒体数据中心满足各种需求。
因为有了新媒体,我们正在一步一步朝这个想法靠近。只不过,想法产生之后将是漫长的、艰苦的实践。新媒体产业链的形成,是各个厂家长期赛跑的过程和结果,也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互相培训、彼此竞争的微妙循环和实力较量。
所以,新媒体产业是一个需要不断投资的行业,这就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厂家的能力和实力提出双重考验。我从一家机顶盒厂商了解到:电信运营商在招标时,明确提出,要求中标的厂家承诺存活10年以上。这是电信运营商招标,虽然没写在招标文件里,是私下给厂家提出的要求,要参与这个行业,首先要看厂家能不能在这个行业存活10年。如果不能存活10年,不能提供持续的服务,就没有资格如围,“广电基本上没有这种意识,招标的时候按30家,有些厂家根本没有技术能力,只靠买方案生存,买一个方案招标。经过这么多年,有很深刻的血的教训”。
技术形态:公共、互联、质量
在技术形态方面,新媒体领域的一位资深专家提出一个基本观点:未来新媒体的服务运营基础是公共、互联,而不应该是专网。比如IPTV,如果运营在专网上,从运营、管理、控制角度来讲确有好处,但是对于用户来讲,使用范围会受到限制。“与其把公网的东西挪用下来,还不如多开个通道互联互通”。新媒体若要持续发展,必定走向公共、互联。
这位专家认为,新媒体比如IPTV若想走向成功,面临的是如何构造一个P2P(peer to peer)的环境,需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今天的P2P,每一个协议都是专门的,互不相通,P2P的数据格式也不一样,这就给网络的疏导以及监控带来很大麻烦。最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开始出现了制定P2P标准的新的发展,国家信标委成立P2P标准化工作组,解决P2P数据高峰和目录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之后,我们就可以解决互通和支撑环境,以及监控内容。现在对于互联网的视频开始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相关标准正在制定发展之中。新媒体要持续发展,要赢得未来,就必须面对公共、互联的挑战。
安捷伦科技从质量控制方面和我们分享了新媒体(比如IPTV)目前的技术关注点。电信运营商在三重播放业务领域要跟广电进行竞争,其实还面临很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能够保证用户体验质量。广电提供有线电视业务,IP网络上运行视频业务,如何保证运营体验质量这是非常关键的;此外,频道切换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用户体验质量,测试仪器厂家,就是通过测试,通过端到端的网络连接,保证用户体验质量,保证QoS(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看网络提供的业务质量,更多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比如网络能够提供的带宽、吞吐率等)和QoE(从用户体验质量), 要能够保留用户、吸引用户,更多要思考怎样能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提高网络质量。
用户体验质量包括多个方面,单从技术方面方面讲,包括视频质量和频道切换时间等。测量视频的质量,平均印象分是1到5分;频道切换时间,对有些电视,所有频道都是电缆同时传输的,进行频道切换,从一个频道切换到另外一个频道非常快,新媒体比如IPTV是组合技术,频道切换时间比广电的电视要慢,通常是1到2秒假如网络优化得不好,甚至是3到5秒,用户切换的频道体验会非常不好。
市场机会:整合 体验 创收
对于新媒体的体验特点和市场投资机会,埃森哲公司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埃森哲认为新媒体,比如IPTV,不是一种技术或者一个名词那么简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IPTV是一种客户群的体验。新媒体如何满足客户的全新体验的要求?对于IPTV,埃森哲总结了五个热点。首先,IPTV在未来,多屏战略是企业深入思考的,如何把用户在生活每个点里面对的视频渠道都能整合在一起,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和电视屏幕。第二,网络vs电视。如何使电视跟网络充分结合,通过电视能够上网,通过网络可以看电视,充分使客户更多的融入到互动中去。第三,实时。在线点播,还要有互动应用的体会模式,任何服务必须超越传统电视,不是单向的传输,必须给客户充分的控制权,让他们具有点播的能力和互动的能力,互动包括共享、P2P的应用。第四,质量控制。提供这么多丰富的服务体验和内容应用,质量必须有保障。第五,广告业的应用。IPTV收入来源在短时间里大量还是要靠广告收入,广告商的支持,如何在IPTV的应用环节里考虑到广告的运营,广告收入的思考,是未来发展趋势比较重要的环节。
手机、电脑和电视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所以把这三个结合在一起才是最整合或者最完美的体验,使视频的效果得到最多的体验。比如,通过手机创建视频,在旅游的时候,到达一个地方,可以通过手机把旅游的信息或者旅游体验记录下来,手机有SIM卡,知道谁在记录这个事件,手机有GPS导航,知道在什么地方,记录这个状态,而且对内容进行相应的标识,用手机录下来的视频,同时具有个人的信息,地点的信息,还有内容信息,可以把视频上传到社区网站,通过定位跟大家共享。比如一年以后,不经意回到一年前旅游的地方,手机能够自动识别你又来了,可以发短信提醒你,还记得你一年前在这里的体验吗?有一段视频,很容易的看一年前录的视频,客户体验将非常好。
网络电视,2008年1月份在美国办的消费电子展,包括所有的主要厂商,包括索尼、松下、惠普,都推出了基于IPTV网络电视的设备或者联盟,或者协议形式的发布。松下跟Google、YouTube形成了战略联盟,以此营造比较好的网络电视视频体验。索尼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找到了内容合作伙伴,还有夏普和惠普。所有的厂商给我们很强烈的信息和信号,未来谁能抓住客户的视频体验,内容、设备、运营的通信服务都能极大提升收入和利润。
点播和互动。加强IPTV有很多方面可以给客户提供更灵活的点播,进行人与人、人与机之间的互动。在IPTV的环境里,电子节目指南应该做得更加丰富和完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搜索或者不同的结构化的东西,使客户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电子节目指南内容或者个性化的节目内容。另外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提供很快的链接,能够体现实时的在线服务,比如进行电话沟通,查看天气信息,或者进行网络聊天,都可以通过在线实时服务进行快速切换。增强相应的增值服务,可以体现互动点播的核心内容。
体验的质量说明业务保障的重要性,如果脱离了业务,用户体验其实都是空谈。由于用户数的急剧增长,内容的急剧增长,还有服务特性的急剧增长,服务的保障越来越成为研究的内容。不同的厂商和设备供应商也在进行很多经验交流、共享,参与内容的交流,包括很多供应商提供的OSS系统和SDP系统。
最后,建立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