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科视与联承企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参加“光影创境,双案鉴赏——科视新品暨双标杆案例探享会”,学习和体验光影赋能新场景、新生态。我的发言题目为“科技美学 创境之匣”。
科技美学概念的内涵体现着艺术本质和底层逻辑,超越了追求技术奇观的工具属性与功能,而更是“创造真实”。创造,在此并不仅意味着就是人为或虚构,实际上更是新的发现,是以新技术提供新的能力和维度,超越人们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认知。“创境之匣”则是实验探索作品和产品空间形态的比喻描述。
我们在 2023 年、2024 年主持第四届和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的“长三角演艺创新论坛”,在上海舞美学会专题展作品曾使用 “创境之匣”这一名称。顺应时代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此次论坛提出“数字化与新体验”主题,近年来我们一直跟踪这一方向,并看到了行业和产业实践探索的经验积累、学术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持续深化。
今天,我们在“光影创境,双案鉴赏——科视新品暨双标杆案例探享会”所看到的正是一个“创境之匣”。我们在《深空未来》中感受“从460亿光年外的宇宙边缘,到太阳耀斑的熔金纹路;从巴黎圣母院穹顶的玫瑰窗肌理,到质子核心的互动奇观”,在《丽人行》作品中展现 “从先秦至近现代中国女性生活发展画卷”。

《深空未来》

《丽人行》
我们不仅看到科视新品的新场景,体验到光影赋能新生态,更在作品和产品中读到了投影技术企业的科技美学的理念追求:
“打开时空任意之门,比现实更真实。超高清沉浸探索,无可比拟视觉震颤,虚拟现实交互体验。汇聚海量级世界内容IP。纵览浩瀚宇宙,穿越历史长河,领略艺术魅力,享受游戏之乐,以创意激发无尽想象,获得前所未有灵感启迪。奇妙难以言喻,唯有身临其境。”
案例作品和科技美学理念体现了创作实验、产业实践的新成果和新思想。
我们与科视和联承投影有多年的关注与合作,曾在九棵树艺术中心体验《焕光森林・东方曦望》,这是上海首座森林主题的沉浸式户外夜游场馆,我们希望将这一业已成熟并不断升级迭代的技术、经验和运营模式延伸至上海和全国各地文旅项目探索。我们运用科视投影设备在山东沂南的抗大一分校沂蒙文献体验馆,成功进行了沉浸文献剧场——《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创作,引起了从中央领导到研学培训观众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并列入 2024 国家人社部“国家级专家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团”项目。

《焕光森林・东方曦望》

《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
对于多年来从事文旅演艺的创作者,科视和联承企业的理念让我们感到强烈的共鸣。“科视的使命:创新、照亮、启发超凡体验;愿景:照亮可持续发展之路,与你携手走向光明未来;初衷:我们与人们建立联系,以正直和自豪的态度工作,激励并带给人们愉悦。”
我们从中看到,科视在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可靠的激光投影放映、影院音频解决方案,以及技术和内容管理、图像处理等支撑,更加开始关注直接面向 C 端,创造卓越难忘的共享体验。这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感受到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技术美学追求的新的境界。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不断迭代突破,人工智能席卷,大量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场深刻的变革早已悄无声息拉开。作为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进步,不仅仅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在引发着生产关系深刻变革,进而推动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变化。
在艺术应用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演进,将孕育产生面向未来的艺术新动能,也在重塑艺术,不仅是艺术的形式、内容,更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新的时代语境和生态下的艺术课题,包括技术与内容,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心灵和谐,以及艺术产业和社会整体的发展生态。
而演出艺术的综合性和涉及全领域的特点,使得这一主题广泛延展到了科技应用、产业升级、媒体传播、政府管理、专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多学科专业的集成创新,多行业领域的协同创新,跨界交叉融合的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当今进行时态的艺术创作和产业实践的现实。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规律和进行前瞻探究,自觉建构面向未来的艺术产业发展和艺术学术话语体系。
为此,我们感谢科视企业提供的新的探索案例,并希望在今后继续参与和深化合作,共同开展新的创作探索,以不负时代发展提供的社会新需求、新机遇和创作新课题。

作者:上海戏剧学院 韩生教授
中国文旅演艺创作和教育研究中心艺术总监
中国舞美学会文旅创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文化艺术首席专家
国家文化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沉浸产业专家组组长
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
历任: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5~8届副会长,上海舞台美术学会第5~7届会长,第八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近年主要作品:桂林非遗戏剧体验馆总策划,贵州茅台镇实景体验剧场《天酿》艺术总监,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沂蒙四季》艺术总监,《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创意/艺术总监;第四届、第五届长三角文化产业博览会“长三角文化旅游创新论坛”学术主持。
主要获奖 : 第二届、第四届“文化舞台美术奖”, 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文化部优秀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人才”“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