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被誉为“一封写给故乡的味觉情书” 的电影《小山河》在深圳举办专场观影活动,导演彭臣携主演郑罗茜到场,映后和观众深入交流。

对于彭臣导演来说,来深圳其实就是回家,多年来他一直扎根深圳,通过这片沃土汲取养分,先后创作出《走路上学》《小山河》等优秀影片。2009年的《走路上学》取得成功,以豆瓣8.3分的高口碑成为深圳出品的电影名片;16年后,彭臣导演再次带着《小山河》从深圳出发,这一次,这部电影更像是一张故乡寄出的明信片,送达每一位观众的手上,勾起乡愁、味觉记忆、对他乡和故土的思索,以及深度的情感共鸣。
美食架起桥梁,普世情感令人共鸣
电影讲述陈昊宇饰演的青禾从深圳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在故乡和回到深圳之间摇摆、挣扎,进而有了在家乡创业的冲动,和外婆相伴的日子里,在一粥一饭之间回忆起在故乡发生的一切,最终和母亲、自我和解,收获了成长和前行的动力。

《小山河》用美食架起和观众沟通的桥梁,从回到故乡第一餐做的鲜笋炒腊肉,到后面完整呈现的红烧肉,每一道菜都不但勾起观众的味蕾,更能勾起乡愁。
乡愁是美食记忆、是睹物思人、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所有乡愁有关的抽象内容,被导演彭臣成功捕捉并高度提炼,最终在大银幕上具象化,电影里的所有细节、青禾和外婆真挚的情感、和幼时玩伴真挚友谊都令人深度共鸣,实现了这样的观感,就证明《小山河》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创作的成功不是偶然,这归功于导演彭臣为电影注入浓烈的个人情感。他在映后交流中透露,自己在湖南出生长大、到深圳创业并创办了臣工影业,而基于影视行业的特殊性又常年在北京运作电影事宜,所以他在北京、深圳和湖南都有家。
他和所有离家游子一样,对故乡湖南有深深的眷恋,每一次想家,想到的都不是北京的家、也不是深圳的家,而是湖南的老家。每一次和朋友约吃饭只要对方提出吃湖南菜,他就会很高兴有了共鸣,每一次回湖南,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小店“嗦粉”。
彭臣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注入到电影里,于是这部作品内容真切、情感真挚、思想深刻、余味悠长。

创作难的是做“减法”,让电影变得更纯粹
《小山河》2019年拍摄完成,但直到2025年才最终和观众见面。彭臣没有透露期间的艰辛,每一部电影创作都会有说不清、道不完的坎坷。
值得一提的是,《小山河》是一部有“缺失”的电影,青禾在深圳和湖南家乡之间奔走,但电影并没有出现深圳的镜头。
对此,彭臣表示,其实拍了深圳的戏份,而且是高难度戏份——青禾回到深圳,在高峰期挤繁忙的一号线地铁,没有办法封闭拍摄,只能在人流中抢拍,而这也让这段戏份分外真实、极富张力。
从湖南转场深圳,每一个镜头都耗资不菲,决定拍摄需要很大决心,而最终“做减法”将戏份删掉需要更大决心。彭臣表示,删掉深圳的戏份是为了有更纯粹的表达,这是一部着力展现家乡、传递乡愁的电影,不想被城市里的戏份干扰。
《小山河》不是快节奏、强剧情的商业类型片,它是一封写给故乡的味觉情书、是清新独特的治愈系电影。在被商业大片攻陷的大银幕上,显得难能可贵,也为这个档期献上一抹独特亮色。
电影《小山河》由臣工影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时光机器影业有限公司、广东誉丰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永州天安实业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基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将于10月18日全国院线热映。这部作品无疑已成为连接千万游子与故乡的情感纽带,邀请每一位观众走进影院,品尝这一席治愈心灵的烟火盛宴。